“硬核”东营区,很山东

政务   2024-10-21 16:05   山东  

翻开中国地图

山东大地宛如一只雄鹰

极目天际 振翅高飞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

赋予山东新使命、新任务

在“走在前、挑大梁”的期许下

可知山东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特殊地位

 对外开放、引领北方

牵头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在一系列国家战略棋局中

山东都是“硬核”的实力担当

 有什么样的山东

就有什么样的东营区

同样“硬核”的东营区

在向前的每一步里

亦凝结着勇挑大梁、勇担重任的拼搏

从超大直径盾构机,到核电,再到海上油气加工厂,一个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国重器”“大国工程”中,山东元素闪耀光芒,彰显了“山东制造”的硬核担当和实力。

那提起东营,你会想到什么?

1961年,华八井喷涌出华北平原第一股工业油流,胜利油田闯入全国视野。

1983年,黄河尾闾,东营因油而生。

自此,这座与“油”结缘的城市,坚决抗牢了国家能源之需。14余万石油技术人才在此集聚,连续7年稳产2340万吨以上,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走在了全国最前列,一个个沉甸甸的数据,掷地有声地记录着东营区的担当与谋略。

装备出“新”、技术出海,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推动了石油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发展,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东营区展现出工业强区的奋进之姿,更发出了在石油装备领域里代表山东制造的音量。

思想的引领,每每于关键处落笔;

发展的进阶,往往以落实为开端。

回拨历史的指针,山东历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最早开放的沿海省份之一。

面朝渤海,“开拓进取”亦是流淌在东营区“骨子”里的“基因”。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原点,便会发现,承载着纵深发展空间的工业经济,是东营区最大的底牌。

从连续16年精心筹办石油装备展这一高能级展会,到天东制药成为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从中亚国际班列顺利开行,到外贸进出口占比重进一步提升,东营区的“朋友圈”越来越广、“国际范”越来越足,高水平开放结出累累硕果。

重担敢挑,崎路敢行。2024年,东营区新承接国家级改革试点5项、省级试点15项,地下“井工厂”节地模式等10余项改革经验在国家层面刊发推介,油地人才“金桥工程”典型案例被省委改革办推介,30余项创新性做法获得省级以上复制推广,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眼前有了繁花,并不等于手中就有了鲜蜜。

特色优势并非一直是竞争优势。东营区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摸清“家底”,明晰条件优劣,谋定发展思路,找准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跃升赛道。

向国际:“绿色引领·智造未来”2024能源行业展望会议暨科瑞新产品发布会的成功举办,吸引到来自全国的顶尖专家、行业领袖和知名企业,共同探讨能源发展方向和创新路径;

向未来:山东汉德则瞄准“氢能”赛道,坚持自主研发,有效填补国内制氢技术的多项空白,成为东营区在新质生产力布局的生动实践;

向精尖:威飞海洋通过技术革新、主动求变,不断促进装置的优化升级,深耕深蓝大海,实现了我国浅水海域水下采油(气)树开发模式“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

立足工业基础和产业集群优势,东营区对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六条赛道”向“质”而行,有“效”发展。2024年,共有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1个,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加80.2%,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7家,完成国家科技中小企业备案362家,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有信心、讲作为、见担当

怀揣“争一流、走在前”的目标使命

奋进的活力幸福新油城

求“进”求“变”  逐“新”质“强”

属于这座油城的新的一页

正在开启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摄影:缪宏伟

记者:彭小帆

制图:毕嵩楠 陈少婵 温咏铮

编辑:彭小帆 陈瑞颖

部门单位:区委改革办 区工信局

一审:李明林  二审:彭小帆  三审:徐淑霞

东营区政务
东营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