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影响盆景创作的10种倾向
乐活
2025-02-01 08:47
福建
盆景创作的过程,由于是人的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实体,必然贯穿着一系列的思想意识活动。在相同的地域、经济和资源条件下,不同的作者之间,在质量的高低,进步的快慢方面,则会出现较大的差距。在诸多因素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盆景创作者本人受价值观、方法论和心理作用的影响,会存在不当的倚轻倚重的意识倾向,阻碍着盆景创作向更深更精的方面发展。据笔者自身体验和观察,主要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重绿轻骨(喜好常绿植物,厌恶落叶品种)常绿树盆景能在寒冷的冬季为居室增添绿意,为一般市民所喜爱,应该无可厚非,但作为盆景作者则不应有此偏爱。相反,用落叶树创作的盆景作品,随着季节的更替,可以观赏四季不同的景致,即通常所说的既可观叶又可观骨。如槭树类盆景,春季嫩芽尖尖,夏季浓荫如盖,秋季红叶似火,冬季铁杆虬枝。其形态内容比常绿树要丰富得多。有的盆景艺术家,为了盆景创作的需要,甚至将常绿盆景摘叶观赏,称为脱衣换锦,也是这个道理。
重大轻小(偏重商品价值,忽视艺术水准)我国盆景界虽然对参展盆景的高度、盆钵的高度作出了一些限制规定:超过盆面高度120厘米的树木盆景,不予评奖。但仍有许多盆景作者以大为荣,以大取胜。小型盆景常常被忽视。认为它不壮场面,气势不强,商品价值不高。部分展评会评委轻视小型盆景的态度和按市场商品价值衡量艺术水准的取向,对重大轻小的观念起到了引导作用。作为艺术工作者,主要应从艺术水准的高低方面去评价作品,盆景好而大点固然可喜,小而精亦应推崇。
重外轻内(偏爱外地稀有品种,贱看本地“土特产”)“物以稀为贵”,在雀梅的产地有人认为雀梅贱,在对节白腊的产地,有人认为对节白腊贱。这是一般人的理解。作为盆景艺术工作者,则不能轻易的认为品种“贱”而弃之不用。所谓“贱”者,无外乎其生命力、萌发力强。这恰恰是盆景植物的优良特点,否则盆景创作则很难进行。我们千万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稀有品种而轻看乡土品种,变宝为废实在可惜可叹。
重己轻他(重视自己的“宝疙瘩”,轻看别人的成功作品)由于心理的作用,部分盆景作者,往往偏爱自己用辛勤汗水浇灌培育出来的作品,看自己的作品“一朵花”,看别人的作品“豆腐渣”。有的甚至“厌屋及乌”将个人的恩恩怨怨带到盆景创作中来,由轻看作品到瞧不起作者,总认为自己的资历长,获奖多,一提起别人,特别是年轻的作者就嗤之以鼻。这样不利于向别人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孤芳自赏,不进则退。
重同轻异(习惯旧有套路,拒绝新的手法)在盆景艺术发展历史久远、文化沉淀较多的地区,必然会形成相同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征。传统的技艺是轻车熟路,容易被人反复地加以运用而乐此不疲,很容易使作品缺少新意。当新的技艺手法出现时,开始不易被人接受,引来不少非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属传统观念的“惯性”所致。事实上成功的创新作品,经过历史的检验,显得更茁壮,更有生命力。
重形轻质(醉于形的展示,忽视质的追求)初学盆景者,往往过多地醉心于树桩是否枯古?有无孔洞?是否像某种动物?极易忽视盆景艺术作品的表达社会生活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实质,还未认识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才是真正的盆景。盆景形似动物,只是趣味盆栽造型的一个方面。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与作品的主题相吻合。为形式而形式,不一定是好的形式,只有向情景深度方面去开拓,才是高层次的追求。
重图轻文(满足依样画葫芦,不肯用心创作)有的盆景作者,喜爱收集各种盆景图片,有的更将杂志的图片加以保存,文章被撕丢弃;有的将自己的作品与报刊上登载的作品图片对比,对上号的就证明自己的作品是好作品。因为杂志要考虑提携鼓励新作者,促进后进地区发展,难免有些不十分成熟的作品刊登。如果只照搬图片式样制作,而缺乏独创的、有新意的作品,就象临摹画,画得再多也不能成为画家一样。
重剪轻扎(偏重截干蓄枝,放弃扎缚成型)在我国的苏、皖、浙地区,盆景的技法以扎见长,总结了许多扎缚的方法。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许多同道嫌扎缚十分费工费时,纷纷效法岭南只剪不扎。因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应区别对待。岭南年平均气温高,植物生长快,截干蓄枝在那里是一种好的手法。我国中部至北部如果只剪不扎,盆景成型的时间增长。因此在中原,在湖北就出现了剪扎结合的手法,可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先进技法也应因地制宜,做到剪扎结合。
重技轻艺(偏重技法追求,缺乏艺术钻研)在盆景创作过程中,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技法追求的是共性规律,艺术追求的是个性特点,两者是因果关系。盆景创作不能只停留在各种固定的“式”上,不能讲枝枝合规范,盆盆有来历,总认为组合盆景是凑合,树石盆景技法含量不高也是不对的。我们只有在独创艺术风格上下功夫,在盆景意境表述上下功夫,吸收不同时期的“规则式”、“自然大树形”、“风动式”盆景的艺术营养,做到技、艺双双发展,开拓创新,不断前进。
重实轻理(埋头实践摸索,轻视理论探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往往接触到实际时,就容易只埋头实践,轻视理论。有人认为理论文章中争议过多,认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就有体会,初读理论文章有点莫衷一是,细读、多读几遍方知其中道理。正是因为广大盆景艺术工作者积极的讨论,才能将问题愈辩愈明,统一到正确的理论上来。我国美学界、盆景界的老前辈,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许多技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完全可系统地运用到盆景创作中来。
以上各论,不是技艺评介,似乎与盆景作品的树、石、盆、几、架等物质材料的关系不大。但必须看到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势必左右盆景艺术发展的取向。再好的技艺手法和盆景形式,如果我们不愿学习接受它,就会被拒之门外。只要有意者相信“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使笔者免除说教之嫌,大家都运用艺术辩证法正确地把握住轻重关系,轻重有度,恰到好处,才是本文奉献给大家的目的。
盆景园林设计
弘扬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艺,欣赏盆景艺术,大小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施工鱼池、假山、绿化规划种植,分享快乐生活。
最新文章
如何给心爱的盆景定价?
盆景露根,简单“提一提”
养盆景首先要学会养苔藓
简到极致文人松,却蕴涵着无限的美
丛林盆景,挡不住的山野诱惑
老师傅告诉你微型三角梅盆景的养护技巧
火棘的习性和采挖技巧
一棵黄杨12朵云,初学盆景成高人
几代人培育的盆景,要价50亿,你说贵不贵
盆景本质就是“树”,造型美修剪正确,你就拥有“大自然”!
一个90后盆景爱好者的痴迷与坚持
6棵两三百年的雀舌黄杨,竟然只卖了3000块?原因令人唏嘘……
影响盆景创作的10种倾向
意境是盆景艺术美的尺度
据说,这是当前最热门的盆景树……
盆景制作养护的年代越久,价值越大!渐渐成为被收藏的“活古董”
路边一种“防尘树”,也可以养成盆景,500块也不卖!
一处青苔,美了一个院子!
盆景瘾
盆景养护如何修出漂亮的“马眼”?
盆景“放养”会有哪些影响?
盆景这么放就美了
盆景想矮化,这些常用方法你必须得学会!
40多年的悬崖盆景,有钱难买,都能当传家宝了
干货!黑松摘绿、剪芽、疏芽、摘叶、短针技术
盆景,法一而万形
黄杨盆景养护小技巧
福建茶盆景制作养护方法
盆景易懂难做
大爷捡到一个百斤重的映山红树桩,抬起就下山去了
盆景“放养”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盆景残忍虐待狂?
捡回一棵崖柏,一万高价被人买走
你的盆景是不是该翻盆了?
营造黄荆盆景的美感
养了七代人的盆景树,十棵百年雀舌黄杨愁坏了大叔
小叶紫檀,王者之树,养一盆在家不仅显身份还能 招财镇宅,净化空气
都说居不可无竹,教你制作一盆竹子盆景,放家里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老鸦柿盆景,我就喜欢你的色
不可思议,黄杨没皮也能活吗?
盆景造型的一些魔鬼细节
最全盆景树风格,54张各类型盆景欣赏
这“2种树”很常见,做成盆景后“大变样”,5年养成“万元树”!
天生盆草必有用
斜干式盆景的四种造型知识,拿走不谢!
退休大爷用咸菜缸碎片做盆景,原来破缸也能做成高价盆景!
山水盆景的制作石头摆放技巧,学会这“几招”,你就可以成为大师
这些盆景,堪称盆景中的“少数民族”!
几十年的老桩盆景,谁看了都眼红!
榕树盆景的繁殖方法以及养护注意事项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