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召开推进公交“六进”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

学术   2024-11-18 07:30   北京  

随着3条地铁线路的陆续开通,厦门市已逐步形成“以地铁、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体系。为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难点,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今年4月以来,厦门市大交通办、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方便出行最后一公里”为目标,会同各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合力开展公交“六进”服务工作。


11月14日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召开

厦门市推进公交“六进”服务工作

新闻发布会

介绍厦门市推进公交“六进”

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公交“六进”?




公交“六进”指的是公交进小区、园区、学校、医院、商圈、企业等“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薄弱区域,充分发挥公交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根据乘客的“流时、流量、流向”设计线路类型、发班时间、停靠站点,并配套增设特色样式站牌方便乘客识别。


01

介绍厦门市推进公交“六进”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4月以来,市大交通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公交“六进”服务工作。目前,已在岛内外6个区的29个点位(包括14个住宅小区、7个园区、4个学校、2家医院、1个商圈、1家企业)开通37条公交“六进”服务线路(新增15条、调整22条)。




















例如:进小区方面,有源泉山庄的402路、嘉福社区的M24路等,方便小区居民便捷出行;进园区方面,M12路延伸覆盖自贸区象屿园区内部区域,助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医院方面,M47路开进弘爱医院院区,站点通过风雨连廊直接连通门诊楼,体现人性化关怀;进商圈方面,新增371路服务翔安首创奥莱,接驳地铁的同时,方便周边社区居民往返商圈购物消费;进企业方面,调整803路服务海沧生物医药园片区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便企业员工出行。




















公交“六进”服务的推广实施,紧扣民生需求,创新公交服务模式,可以让市民群众缩短出行时间、提升出行体验、节省出行费用,获得更安全、更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吸引更多市民群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在促进节能减排、优化交通结构、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0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条例》明确国家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综合采取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措施,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鼓励、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作为机动化出行方式。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广泛地收集市民群众对公交“六进”服务需求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分批次推进、成熟一条、实施一条”的原则,持续推进公交“六进”工作,更加方便广大市民群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02

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问:“六进”线路开通后,在增强公交吸引力、吸引更多市民群众乘坐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市大交通办规建组副组长 陈琳:

公交“六进”服务线路开通后,取得“一多四少”的工作成效,即客流多了、步行少了、拥堵少了、花费少了、碳排放少了。


客流多了。10月以前新增的11条线路中,有7条线路的日均客运量环比开通首月增长超过20%,其余线路平稳运行。优化调整的20条线路,单线路每日客运量在1000人次以上的有8条(10月份海沧万科城服务线路M18路及厦门医学院服务线路902路均突破4000人次)。


步行少了。乘客平均步行距离减少约475米,如:服务弘爱医院的M47路站点设置在门诊楼门口,来医院就诊的乘客步行距离由360米减少至100米,同步配套风雨连廊,实现乘客候车“雨天不淋、晴天不晒”。


拥堵少了。全市平均每天减少机动车通行量约1429pcu(标准车当量),如:服务源泉山庄的402路,开通后每日约有600人次乘车,更多的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机动车出行量减少约180pcu(标准车当量),从而缓解柯厝路高峰期交通拥堵压力。


花费少了。部分点位乘客每月预计减少出行成本约450-700元。如:服务自贸区象屿园区的M12路,在调整后深入园区,乘客通过“地铁+公交”出行相较原先私家车出行,每月可节约出行成本约624元。


碳排放少了。乘客通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较私家车出行日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65吨,降低约六成,进一步倡导了“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低碳环保出行理念。



问:公交“六进”线路在规划设计和运营服务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哪些因素?

厦门公交集团副总经理 林生能

重点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研究更深一点,每个公交“六进”服务点位在研究时均经历多轮次的现场踏勘和意见征集。以湖里创新园为例,有关部门、设计人员先后5次现场勘察,掌握路况、站点、停车区域等硬件条件,制定改造项目清单;多次与园区管委会对接,征集园区企业意见与建议,掌握出行需求和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线路走向、停靠点位、发班时间等。


二是线路更活一点,线路形态上,有“M”字头的地铁BRT接驳线,“3”字头的高峰专线、“4”字头的社区公交等,公交集团在线路设计时不拘泥于常规线路,而是精准分析乘客出行需求,灵活设计多样化线路形态,串联服务区域与地铁、BRT站点或公交枢纽,通过“短、频、快”的微循环运行模式,完善“地铁+BRT+公交”的服务网络。


三是服务更好一点,力争将公交“六进”服务站点设置在服务区域内部或主要出入口,湖里区嘉福花园、弘爱医院,思明区源泉山庄,集美区厦门医学院、安仁产业园,海沧区复旦肿瘤医院等多个点位均已实现公交车开进地块内部。同时,按照“一线路一方案”的原则配套站牌、候车亭、简易首末站、导引标识等保障措施。



问:目前已经开通了这么多条“六进”公交线路,是否总结形成一套工作机制,指导今后工作开展?

市交通运输局综运处二级调研员 邹红波: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开通了37条公交“六进”服务线路,在这过程中有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提炼,形成工作机制,以指导今后工作开展。为此,我局组织制定了《厦门市公交“六进”线路规划导则》,对公交“六进”线路的规划标准、实施条件、配套设施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明确了公交“六进”工作中相关单位的职责分工以及线路规划、设计和实施流程等。公交“六进”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导则》的出台将更好地指导各单位共同做好公交“六进”服务工作,为广大市民群众公交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问:公交“六进”服务获得了市民较好的反响,请问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 陈海岩:

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分批次推进、成熟一条、实施一条”的原则,常态滚动生成公交“六进”服务线路项目工作清单,推进思明大同小学岭兜校区、海沧熹海高级中学、同安禹洲香溪里及中铁诺德逸都小区等项目服务线路的落地。同时,还将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升公交“六进”服务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并组织编制“出行需求调查表”,发给各小区、企业、商圈、学校、医院、园区等主体单位开展调查,更加准确地掌握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特征,提高线路策划设计的针对性。

市民朋友们可以关注“厦门公交集团”公众号,点进聊天框“公交服务”的“六进服务调查问卷”,也可以扫码填写,为“六进”提出意见和建议。




问:能否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我市公交发展除了“六进”服务工作外,还有哪些有特色亮点工作,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厦门公交集团副总经理 林生能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持续推动常规公交与地铁、BRT的融合发展。一是持续优化常规公交与地铁、BRT接驳线网络(含常规接驳和灵活接驳),新增13条,调整19条次,不断扩大接驳线服务范围。二是推进接驳站覆盖服务,在地铁出入口旁增设接驳站的基础上,结合公交“六进”服务及接驳线优化,增设102个公交地铁BRT接驳站,方便乘客换乘地铁、BRT。


(二)多模式优化公交线网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打造岛内“七纵六横”公共交通干道干线,已打造24路、30路、37路、949路等7条干道干线。二是完善微循环线网,优化调整54条次微循环线路,含新增426路、471路、M9路等25条线路,方便湖里湖边社区、翔安巷北工业园、思明侨岳等片区乘客出行,调整331路、461路、M2路29条次线路,方便思明厦港、同安工业集中区、湖里邮轮母港等片区乘客出行。


(三)大力发展差异化公交服务。陆续开通6条“D”字头编码的公交通勤快线,采用“定时定点+减站提速”的运营模式,较普通线路节省用时约20分钟,为跨区域上班族提供了个性化新选择,进一步提升乘客通勤效率。以同安区进出岛的D600路为例,该线路以贯穿同集路主线直通厦门大桥的方式运行,停站少、速度快,受到乘客欢迎,开通后客流显著增长,周客运量增幅在30%以上。

end


来源:厦门公交集团

点击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城市公共交通”

公交同仁都在看

城市公共交通
为新时代全国公交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