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市场的窘境已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无论是集邮爱好者还是投资者,都在这片曾经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感到失望和迷茫。
如今,新邮市场的活路越走越窄,犹如被层层阻碍的水流,几乎没有出路。
更糟糕的是,即便有人试图“逃脱”,也发现早已无路可走。
这一切都让人不禁反思:新邮市场的未来到底在哪里?那些曾经的荣耀是否还能再现?
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有人提出“敞开供应”可以解决问题,然而这真的是解药吗?
事实表明,新邮市场的困境并非仅仅是供应问题。
如果新邮继续沿着目前的挤牙膏式单一减量路线前行,不仅难以带来真正的转机,反而可能让市场更加难以承受。
全年计划套数持续增加,五花八门的品种种类仍然充斥市场,最终只会导致市场的严重过载。
即便供应量得以增加,但在炒作的浪潮退去之后,留给市场的也只是一地鸡毛。
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先例。
2019年大幅度减量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市场的回暖,但最终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市场的信心依旧低迷,大量集邮者流失,剩下的依然是那些摇摆不定的投资者和被过度供给压得喘不过气的市场。
要想真正挽救新邮市场,首先必须在大幅减量的基础上,彻底减少那些花样繁多的各类短腿特供邮品、邮资封片,特别是那些一个品种的多版式,如大版、小版、小型张、小本票等。
这些品种即便套票数量大幅减少,叠加起来的市值仍然巨大,不仅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还加剧了集邮者的负担。
治理打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减量,但减量并非仅仅是象征性的下降,而是要有实质性的减量幅度。
2019年大幅度减量曾带来一波小行情,尤其是在前三个月公布了发行量之后,几套发行量较低的票立马上涨。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集邮知识】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然而,这种上涨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市场整体疲软,减量带来的红利迅速被消耗殆尽。
2020年发行量虽然继续下降,但减幅远不如2019年那样显著,市场表现也仅仅算是“不错”而已。
2021年之后,发行量虽然稳中有降,但市场却再度陷入低迷,原本升值的邮票又沦为打折票。
2024年上半年,虽然发行量有所下降,但平均仅7%的降幅显然不足以引发市场的积极反应。
对比2019年超过20%的降幅,那时市场还能勉强带来一波小行情。
按照这个标准,如果大版的最低发行量能降至550万,小型张降至480万,或许市场还能有所起色。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发行量远未达到这一标准,市场依然处于困境之中。
新邮频繁打折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行量过大。
尽管目前市场上只有数百万的集邮爱好者,但新邮的发行量却仍高达600万,这无疑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种“无限量”的错觉。
大版预订更是成为了一个笑话,一上市便被打折处理,完全丧失了其应有的稀缺性和市场价值。
这种情况让人不禁要问:市场上的新邮究竟该如何摆脱这种贬值的宿命?
专家们一致认为,唯有真正降低新邮的发行量,才能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将发行量降至150万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当前集邮者的需求,因为现在也就只有70万左右的集邮者在市场中活跃。
其次,要让集邮者在新邮发行时能够以邮资凭证的实价购买到不另行溢价的邮品,并且在规定期内售不完的票品要及时公布售量和剩余量,以此消除市场的误解和不满。
更为关键的是,必须彻底将长期积压的库存邮票销毁掉。
市场上出现的那些价格屡创新低的邮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集邮公司的库存,而非集邮者手中的存货。
这种库存不销毁,市场就会持续受到压制,最终受损的只能是那些原本对市场充满信心的投资者。
然而,现实却是销毁计划迟迟未见实际行动,反而是库存邮票的推销力度越来越大。
这种现象简直令人感到讽刺!集邮界一直期待着市场能够得到净化,然而库存货物的不断涌入却让这种希望变得愈发渺茫。
面对新邮市场的困境,我们不禁要问:邮政系统到底在等待什么?
难道真的要等到市场彻底崩溃,集邮者和投资者彻底失去信心,才会采取行动吗?
我们相信,只有真正落实减量政策,彻底销毁库存邮票,市场才有可能迎来新生。
然而,这条路是否真能走通,仍然需要时间来证明。
市场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那么,你怎么看待新邮市场的未来?
是坚持走下去,还是另寻出路?每一个集邮者和投资者都在寻找答案。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