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市场正经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缩水”危机。
2019年以后,邮票的发行量大幅下降,2020年的发行量已降至700万,而2024年则稳居在600多万。
这一现象,放在十几年前的市场环境下,简直是惊世骇俗。
然而,时至今日,600多万的发行量已成为常态,甚至在市场中打折的情况愈发普遍。
那么,为何如此巨大的发行量在曾经的繁荣市场中无法引发狂热,反而成了价格打折的常客?
从历史数据来看,编年票的发行量在2006年曾出现过600多万的高发行量,那时的价格直逼天花板。
然而,时至今日,600多万的发行量却再也不能撑起高价。
JT邮票在1984-1987年间的发行量曾多次超过700万,现在这些票的价格仍然坚挺。
这些历史数据让人不禁质疑,为什么现在的600多万发行量就成了“打折”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集邮者的急剧减少无疑是关键因素。
中国集邮者主要集中在40后到80后,随着人口的老化和新鲜血液的稀缺,集邮人口正面临断崖式下跌的风险。
老一代集邮者渐渐离场,而年轻人对集邮的热情却未能如预期那样补充上来。
这一现状不仅影响了新邮的市场,也波及了JT、编号、文革等老票版块。
集邮市场的缩减不仅体现在新票上,也在老票中显现出萎缩的迹象,令人担忧。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邮票的发行量虽已降至600多万,但这并没有阻止价格的下跌。
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的预定量约为450万套,而实际流通量仅150万套左右。
市场中的打折票大多来源于各地邮局违规放货,这些票源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进一步压低了市场价格。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集邮知识】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现如今,2023年发行的大版册也面临打折的困境,市场上的价格已接近5折,集邮者不得不以低于预定价的价格出售,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邮友们曾呼吁停止发行产品册,但这一诉求却似乎难以被听取。
发行方仍然热衷于通过产品册赚取利润,这不仅加剧了市场的供应过剩,也使得邮票的价格面临更大的压力。
所谓热门题材,如西游记、红楼梦等,被盲目加大发行量,最终也沦为打折品种。
相反,冷门题材因其发行量少,反而在市场中成为抢手货,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发行方对市场需求的严重误判。
面对当前的市场困境,发行量的进一步调整显得尤为关键。
对于小型张来说,目前500万的发行量仍偏多,降低至200万或许能有效稳定价格。
套票的发行量也应降低至300万,同时对于某些题材,可考虑降至100万,以摇号方式进行销售,这样不仅能保证价格稳定,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激活市场。
邮票的减量空间依然存在,但截至目前,减量的进程显得缓慢且不彻底。
发行量的调整不仅是市场价格的基础,更是邮政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
邮政部门需要转变思维,积极谋划策略,以应对当前市场面临的挑战。
邮票市场的未来,需要一个有效的减量机制,以保持市场的活力和价格的稳定。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邮票市场的萎缩是不可忽视的现象。
我们是否应该对邮票的发行量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整?
如何才能让邮票市场重新焕发活力?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集邮者和市场参与者深思。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