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通过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4年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规划》待近期经省政府批复实施后,将成为全国首个省级人民政府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推动成都都市圈“1+1+N”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成都都市圈规划协同工作机制》等文件陆续印发
(一)专项合作组推进。2020年11月,按照省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要求,在自然资源厅指导下,成立了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组长单位、德眉资三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副组长单位、四市发改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土空间规划专项合作组,陆续印发《成德眉资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专项合作组工作规则》等文件,构建起从规划研究和编制协同到规划联合审查审议全流程的都市圈规划协同机制。
(二)加快报批程序。自2020年3月《规划》启动编制以来,四市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推动《规划》编制报批程序,《规划》于2021年3—5月通过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规委会及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查,2023年8—10月完成四市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征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规划合法性审查和四市政府常务会审议,2023年12月由四市人民政府联合上报省政府,2024年7月通过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审查,2024年9月通过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审议,下一步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三)融入规委会架构。在《规划》编制报批过程中,专项合作组积极探索“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工作模式。2024年4月,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印发《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将涉及都市圈及其“三带”“两廊”“交界地带”等重点区域相关国土空间规划列入议事范围,并明确省同城化办公室为规委会成员单位,参与相关议题审议。德阳、眉山、资阳市规委会参照成都市做法,将各市同城化工作牵头部门作为列席单位参与相关规划审议。
△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示意图
(一)优化提升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提出构建“三区两山,三轴两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打造“都市圈中心城市-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功能节点城市-中心镇-其他镇”五级城镇体系,统筹融合四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格局,夯实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空间基础。
△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图
(二)保障重点领域发展建设。《规划》从要素流动和同城生活两个维度系统总结同城化成熟区域具有人流往来密切、产业统筹共生、交通方便快捷、公共服务共享等八大特征,并相应构建8类12项指标,测度同城化发展水平判识发展阶段。把握成都都市圈从起步期到成长期发展阶段,围绕建强动能更加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立足优势特征和主要矛盾,重点协调好耕地保护和城镇化集聚发展的空间关系,推进都市圈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产业协作共兴、对外开放协同共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统筹谋划都市圈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
(三)助力重点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保障“两廊”建设。2023年四市共同编制印发《天府大道北延线、南延线科创走廊和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提出将天府大道北延线科创走廊打造成为“成都都市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导区,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将天府大道南延线科创走廊打造成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将成资协同开放走廊打造成为“成都都市圈未来产业技术创新集聚区,链接全球的临空智造新高地”。
二是强化“三带”发展。《规划》强化“三带”承载重大核心功能,作出“引导产业用地向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起步区及核心区布局,原则上新增产业用地面积占新增经营性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40%”要求,发挥产业共生效应、空间布局联动效应,形成同城发展先行示范。
三是打造“交界地带”。在城镇空间邻接区域着重推动两侧城市功能、交通和形态统筹协调,推进区域规划布局融合;在郊野空间邻接区域,着重共同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控制区保护;在都市圈2批12个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启动项目,共同争取政策支持,探索按照“整体立项、分类实施、整体验收、分别使用”的原则开展跨区域土地综合整治。
《规划》对形成都市圈空间发展总体蓝图、引领区域经济地理重塑、指导四市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促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成都都市圈初步建立起“以都市圈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各类专项规划和毗邻地区规划为支撑”的“1+1+N”规划体系。
△“1+1+N”成都都市圈规划体系图谱
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省政府即将批准实施的《规划》和陆续印发的《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22-2025)》《成德眉资同城化公共服务专项规划(2021-2025)》等13个专项规划,有力推动了都市圈定性、定量、定点多规合一格局加快成型。“1+1+N”规划体系的构建完善,扣紧了同城化发展第一颗扣子,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第16条“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和第20条“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要求,为中央决定落地落细贡献了基层实践和地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