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千万徐州人记忆里的故乡是这样的……

文化   2024-12-02 06:00   河南  

今天为大家奉上一批

记录着徐州城市发展历程,

承载着徐州人集体记忆的城建照片档案。

回望昨天的徐州

方知这些年,我们都经历了什么

……

这里是80年代的徐州火车站。要拍这样一张照片,在上世纪80年代,意味着摄影师必须站在这个城市的最高处。最高处有时候是一栋楼,有时候是一座山。


这是70年代末的徐州市区。资深图书馆人薛利平老师说,近处是淮海路彭城路交叉口,左下角是彭城饭店。远处是淮海路中山路交叉口。

路口左下角这座东面西是百货大楼,再往西座南面北的白色高楼是淮海西路上的新华书店。对面这座北面南是虹光大楼,大楼东拐角建筑是临时商店,后来拆除建了古彭大厦。

那个拱形建筑是曾经的地标,中山南路上的徐州体育馆。


一条黄河穿城而过。


一条复兴路,把徐州火车站和市区的热闹隔了开来,40年前,复兴路还叫做朝阳路,朝阳市场的前身朝阳粮库在计划经济时代蓬勃兴旺。东站、1路汽车、绿皮火车和汽笛,成为相聚和分别的符号,多少人自这里出发,又从这里归来,出站的时候,连空气中,都飘着久别重逢的味道。


那时,云龙公园还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公园之首,人们无法想像几十年后,徐州市区竟实现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块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这边一群游人从并不宽裕的工资里拿出几毛钱买票,那厢一群熊孩子顺着园边大树翻墙偷偷溜入。后来有人说:没有网恋过跟没逃过票一样,俱是人生憾事。且听且珍惜吧!


那时,云龙公园的这片湖水,也是恋爱中情侣必须打卡的去处,木浆奋力一划,爱情悠悠荡起。


云龙公园里的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不经意就入了眼。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黄河曾经也是鱼满仓的。


故黄河一边是渐渐崛起的高楼, 北岸是低矮的平房。


40年后的今天,和平大桥、秦洪桥、三环高架等一批新地标出现,天桥早已消失在岁月中,但天桥、天桥东这些地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80年代的徐州城东,穿过清真寺五孔桥,天桥就在远方。那时,重型机械厂,王杰部队,九七医院是天桥以东最著名的单位,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是相当重要的徐州符号。


天桥两边都有供行人上下的台阶。东边的台阶下来就是津浦路。


10路车是桥东到市区的公交线路。


在天桥以东住了十年的网友老腿清楚地记得:八几年的时候,天桥的交通管制很严,不准骑行下坡,特别是桥西坡,被抓住的,还要罚五块钱,当年这可是一笔巨款,一般人都舍不得,于是事情再急,也都会耐着性子跟警察磨。


天桥上经常有拉平车的人,大家看拉车的人辛苦,顺手就帮着推一把。英雄王杰曾经在天桥上帮人推车子,再后来,受王杰的感召,经常有戴红领巾的少年在桥上做好事,帮忙推车。


1992年天桥拆除以后,从桥东过来,就得绕道白云山地下道或是铁路游泳馆那边的地下道,才能到市中心。网友阿辉说:1994年十一建国路立交桥建成,取代了老天桥,虽然说不用爬坡了,路也通畅,但依然还会怀念老天桥。


带着鲜明时代特点的解放路。


徐州东区黄山垅,那时还是农村。


子房山上的民居。子房山下的徐州火车站,刚过了108岁生日。


80年代的建国路,路南的建国商场还没开始卖自行车,奎河还是徐州人心里的一根刺,一条窄路,一路向西。


师生四人远远看着的,是中山南路。不知道他们画了什么样的图景。


云龙山门前,何时有这样的小桥流水?


云龙湖畔,是无边的田野。


树影下的解放桥。


纯手工时代的土山庙会。这样结实的席子现在可见不着了。


如今看这样冒着黑烟的大烟囱明晃晃地立在百货大楼跟前,难免有点扎心。但它却是老徐州最怀念的地方——沧浪池。


老式的洒水车慢悠悠的穿街走巷,过境处一片尖叫。那时候的洒水车射程又高又远,不提前躲开,必被溅一身水有木有啊!


40年前,走路靠腿。


修路靠夯。


渡河还要靠船。徐州文史学者于克南说,这个渡口就在贾汪汴塘,汴塘是京杭大运河水道上的一座古镇。


当我们以“年”来计算时间,

会发现它流逝地如此之快。

当我们以“十年”来计算时间,

它早已经沧海桑田。

但愿我们以“天”来计,

把每一次日出日落,

都当作最后一次珍藏。

记住它们,

记住我们在徐州经历的每一天。


照着说
拍摄,证明存在过,证明时光曾经穿过我们的眼睛。拍摄,只是为了纪录时光,让一张张照片,像一粒粒尘埃,散落在世间的某个角落。让永恒的阳光,照射在这一粒粒尘埃上。透过这些尘埃,让我们看到永恒的阳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