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助残有爱无碍
提供康复服务、适配辅助器具、培训就业服务、托养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评定补贴、资助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大学,为全市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障保险……一件件保障残疾人生活的实事陆续落实,折射出我市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残疾人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前不久,来自承德县的李金蔓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非遗制作培训班,在为期13天的传统文化技艺学习之旅中收获满满。李金蔓在4岁时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腿部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在经过几次免费培训后,李金蔓熟练掌握了手工编织技能,并在高新区租了一处摊位,将自己编织的成品售卖。
“对于我来说,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儿,同时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状况,也让我重拾信心,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李金蔓说。
由于就业技能欠缺等原因,绝大多数残疾人并不能像健全人一样在劳动市场上自主择业。市残联通过定期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邀请企业现场招聘,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多像李金蔓一样的残疾人走出家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自食其力、发光发热。
就业服务是我市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市残联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着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守牢残疾人保障民生底线,推动了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持续推动惠残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按照工作目标,逐项推进落实,在组织建设、社会保障、康复体育、教育就业、文化宣传、法治维权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条件明显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我市始终坚持聚焦“小问题”改善“大民生”,把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特殊化、专业化的服务作为重要着力点。去年以来,全市共完成精准康复服务任务4331人。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工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86元提高到96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80元提高到90元;持续实施残疾人综合保险,完成赔付573人,合计赔付金额219.65万元,赔付率109.83%;为1050名残疾人发放残疾评定补贴15.75万元;资助390名困难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大学,发放助学金116.7万元,实现残疾学生资助全覆盖;对5723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慰问,跟进帮扶政策的落实和帮扶效果,发放130.2万元慰问金和物资,残疾人兜底保障更加有效。举办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组织残疾人及用人单位参加残疾人就业洽谈会,帮助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和残疾人慰问工作,推动开展“残疾人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做好残疾人信访接待、登记、案件办理工作。
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作为省市民生工程之一,各项工程任务进展顺利,截至2024年12月,我市超额完成精准助残服务工程全年1.3万人的目标任务,全市共完成服务15928人,辅具适配已完成适配5288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已完成823户。
一桩桩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一件件发展难题得到破解,让残疾人真真切切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今后,我市在持续推进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中,将着力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让精准助残更有温度,使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残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