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人生
■文/黄培瑜
纸,古称“文亩”,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文耕至亩,把人生的一切书写至纸中,不论波澜壮阔,不论平淡如水,都能留在这时间的边角中。 古稀之年的姨丈,住在长江边上,那天夕阳的余晖打在他书桌的一叠红条纹白底的纸上,他正用那保留了近半世纪的纸张做小学奥数题,因为他想先学着,“孙女长大了,我就可以教她了。”“这纸快有五十年了呢!搬了几次家,依然想带着它们!”我好奇地凑上去,看着那摞纸,平整、干燥,除了第一张有点泛黄以外,其余的都像新的,上面印着“武钢冷轧厂生产科”,底下的红色条纹依然清晰,只是从材料上可看出,那是很久以前的。纸薄,面光,加上武汉的天气较为干燥,所以依然如新。 |
摸着这摞纸,姨丈慢慢讲起四十多年前的往事。那是1981年,姨丈刚进入武钢工作的时候,因文笔出色,被任命为《武钢工人报》的通讯员。这是当时写稿用的纸。姨丈每天的一大任务就是学习《人民日报》的报道、社论,再把武钢冷轧厂工作动态及自己的感想感悟写成稿件。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吹进每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心中。那时姨丈的心中也萌发了一股很强的愿望,想到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去找找机会,闯一闯,才不枉这激情的青春。 |
“我也想书写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的故事,这个念想一直牵引着我。我提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姨妈,就是用这摞纸,无数个夜晚,我写了撕,撕了又写,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矛盾。我想一走了之,转念又想着呱呱坠地的儿子,想着妻子,最终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我放下了笔,放下了那一腔的热血沸腾,留在了武汉。这一转眼就过去了四十几年,这摞纸上虽然没有字,可却用无声书写了我的半辈子。”我问姨丈:“你后悔吗?”他转头看看长江,夕阳的余光打在他的白发上。他缓缓地说:“不后悔,人的每段人生路,都有每段的任务,我想去与不去,都有遗憾。”说完这番话,他转头看了看正在下棋的小孙女,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眼神里满是温柔。 我看了看窗外的长江水,波澜壮阔,缓缓而流,我又摸了摸那摞纸,突然感觉纸上是有纹路的,有字的,我想我读懂了那些字:平淡、责任和爱。 |
(原载《厦门日报》2024年11月11日B04版) |
注:本文图片由豆包AI生成。
作者简介 黄培瑜,南安水头人,1984年出生。系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刊于《河南文学》《海丝商报》《厦门日报》《南国今报》等。 |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往期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