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假来临
未成年孩子
接触网络时间增多
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案例一
2025年1月1日,学生小美(化名)在QQ群聊中被自称是“警察”的人告知涉嫌电信网络犯罪,需要配合“警察”洗清嫌疑,随后在其诱导下,使用家长手机给对方账户转账7万元。
案例二
2025年1月1日,学生小帅(化名),在家玩手机时,一陌生网友邀请小帅一起游戏,还承诺会送给小帅好看的游戏皮肤,但需要他配合。小帅欣喜若狂,在对方一步步的诱导下,开启“屏幕共享”进行操作。不久,其父亲手机里就收到了扣款3万元的短信,这才发觉遭遇了诈骗。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
一、免费皮肤“大陷阱”
诈骗分子慌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游戏皮肤,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开启“屏幕共享”进行转账操作。
二、威胁恐吓“下圈套”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游戏社区等渠道发布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QQ群,随后假冒警察、律师等身份进行诈骗,恐吓学生必须对案件进行保密,不能告诉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否则就过来把一家人都抓走。孩子出于害怕,只好乖乖听话,给对方转账“自证清白”。
三、冒充熟人“广借钱”
很多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安全意识较低,导致QQ或者微信号被盗,有的甚至直接授权别人登录。诈骗团伙利用这个时机开始用未成年人的名义到处借钱,或者发送诈骗信息实施诈骗。
四、虚假购物“线下付”
诈骗分子利用微信、QQ、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送大量的虚假广告,通过精美的图片和文案包装,在低价的诱惑下,很多未成年人就会通过线下商议完价格后直接付款,导致被骗。
五、网络追星“诱惑大”
诈骗分子引诱未成年人加入虚假明星粉丝群,以获取明星签名或礼物为诱饵,以打榜、刷礼物、募捐等名义实施诈骗,引导未成年人转账或刷单。
家长应怎样帮助孩子
规避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来源:鄂尔多斯反诈骗
编辑:金华丰
校对:李 洋
审核:李臻昊 王芳
终审:纪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