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木目十八岁儿童卡由屎壳郎带领我们玩,不过她说是她和阿柴,阿柴和一棵树,阿柴的游乐场……阿柴会是什么呢?人、狗、猫或其它?带着好奇心就来了,这个如此梦幻的地方。
有点穿少了,应该把秋裤穿上的,有点冷!一角和岩羊很早就到了,他们说见到了霜,荻花上也挂着霜,很雪性。既然我穿的衣服不够,那就运动来凑,跳一跳,拉着伙伴来跳一跳,没一会儿就暖和了(不知道有没有打乱屎壳郎的安排😂😂😂就先玩了)。
阿柴的一棵树,大老远就见到了,一棵古树,一棵香樟古树,不要问我她的年龄,是古树就对了。“阿柴呢?”我们问屎壳郎,屎壳郎说阿柴老早就到了,就藏在古树上,说着就把ta请出来了,(✪ω✪)原来ta就是阿柴呀,不禁为屎壳郎的创意大声称赞👍👍👍。在课程中,我也会设计一些情景,一些人设,但从没想过还可以这样。
阿柴比较i,不过屎壳郎是ta全程的代言人,接着每个人说了“雪”的印象,雪是什么呢?于我而言,下雪了就预告着要过年了,过年写副字贴春联,村里人到家里向父亲讨春联、副字……嗯,这份美好虽然村里不会再到家里来讨春联与福字,但我带着孩子依然在做着。
忘记说了,这次的主题是“雪”。杭州市区的雪比较难见,但阿柴告诉屎壳郎雪是白白的,柔柔,现场有两种长成这副模样,于是我们分为两组,去探索阿柴玩过很喜欢的“雪”。
我们组的一角说两分钟就可以搞定了(探索10个特点),于是我就负责玩,还拉着燕子一起玩——顶杆子,由于风的加持,杆子总是站不稳,掌心、指尖不断地切换着。
在不断地被呼唤(时间到)玩得还不尽兴,顶着杆子、哼着曲子、踩着轻盈的步伐和大部队集合。
10个特点找到了,再一一地写下来,犹如滚雪球般地写得越来越多。虽然全程没有说一句观察的是什么,但在如此全方位地观察了下,芦苇和狄的区别算是真正地走进心里了。
可能是冷,也可能是把自己玩消耗比较大,肚子不时地传来饥饿的声响,于是乎呼喊着该吃饭了,大家把自己准备的午餐拿出来,惊叹于拱墅向日葵制作的南酸枣糕,一角的牛肉,金丝桃带的粥、葱油饼和炒笋干,紫苏带的蔬菜沙拉……数不过来,根本数不过来。阳光忽隐忽现,风时不时地来打招呼,虽然吃饱了,有了能量,但还是还有点冷飕飕。稍作休息,这群大孩子们又想着玩了,在自然里,应对冷,会做些什么呢?撒野是不能少的,跑来助力必是精品吧,一角带我们玩“切西瓜”和“熊孩子和雪孩子”。切西瓜——参与者手拉手围成圈,一位伙伴A走在圈外嘴里说着“切西瓜”,其他伙伴问“切哪里?”,答:“切这里”当伙伴A用手切到其他伙伴手拉手的链接处,伙伴A站在空位上,被切的两位伙伴在圈外围跑起来,谁的位置被抢就成为切西瓜的人。再进阶一级,西瓜切两刀,跑起来就更欢了。熊孩子和雪孩子——一个熊孩子,一群雪孩子,一个熊孩子碰到一位雪孩子,雪孩子被冻住后、蹲下来,不过其他雪孩子可以来解救被冻住的雪孩子,在解救时熊孩子不能碰这两位雪孩子。可能是太久没有这么放肆地追赶了,无论是熊孩子还是雪孩子,都累的不行,后来加入了两位熊孩子……简单的游戏,大大的快乐。体验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原来大人也可以这么简单的快乐……在木目的活动中,快乐成为了常态。我们也“画”了还好,制作时,我和伙伴们没有聚在一起,否则被他们卷死了。当大家的作品聚在一起时,那份惊讶之声现象还回荡在耳边……在一群羊🐑的相送下,这场以“雪”为主题的18+岁儿童的活动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