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年9月5日- 1840年5月7日)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被公认为当代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家。
1、情感表达:
画作以浪漫、情怀、灵性的方式表现风景,强调情感的传达。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冷寂虚幻的情味和神秘的宗教气息。
2、象征主义:
他通过夜空、晨雾、贫瘠的树木或哥特式废墟等元素,来营造一种沉思和冥想的氛围。
3、人物与自然的关系:
绘画典型地在广阔的风景中,以缩小的视角设置了人类的存在,将人物缩小到一个“观众的目光指向他们的形而上学维度”的尺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雾海上的漫游者》↓是浪漫主义的标志性作品。
《雾海上的漫游者》更依赖于明暗的对比,而不是画面色调饱和度的对比。
↑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大部分颜色都在明度范围的极端。(颜色要么非常亮,要么非常暗,几乎没有中间色调)。
画中的明度逐渐变浅,前景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暗色岩石,最后是远景,是几乎看不见的山脉。
远景的颜色变冷变灰,创造画面的深度。
与大多风景画不同,《雾海之上的漫游者》重点强调人物中心的直立姿态。
人的姿态是画作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画面人物主要靠一条腿,他的身体有轻微的变化,来应对这种情况。
想象一下,如果他站得笔直、僵硬,这幅画会是什么样子?
这幅画的大部分被负空间(天空、云和雾)所占据。
与在正空间的小,而强大的区域(岩石、树木和人)之间形成一种平衡感。
请注意画面边缘的变化!
在这幅画中,前景中的岩石和人物都用实边,更柔和的边缘,用于表达雾、云和天空的变化。
弗里德里希改变边缘强度的方法:
1、是将一种颜色混合到另一种颜色中。
虚化两个颜色之间的边缘。颜色混合得越多,边缘就越柔和。
2、对比的使用:
两个形状之间的对比越鲜明,边缘越清晰。
如:对比鲜明,颜色连接处边缘越清晰。
这两种颜色之间的过渡同样突兀,但连接处边缘看起来柔和。
弗里德里希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500多件作品。
他的画作是对自然的沉思,画面试图传达对自然世界的一种主观、情绪化的反应。
4、寓言式风景画: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中世纪寓言式的风景画,以沉思的人物剪影为特色,映衬在夜空、晨雾、光秃秃的树木或哥特式的废墟上。
近期,你最想解决的的油画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