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吃食】酥圆子

政务   2025-01-25 11:50   湖北  

点击上方“秀美浠水”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酥圆子

      酥圆子是我老家的一道传统点心,其来历已无从考究,口口相传至今。我家乡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物产还算丰饶,但乡人只知勤俭持家,不讲究吃喝,饮食上无所建树。即便是流传几辈子的本地特色菜肴或者糕点,也找不到只言片语为其立身,更没有老字号为其扬名。酥圆子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它是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美满团圆的象征,也是出门在外的游子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却湮没无闻于乡野之间,不为外人所知晓。

      酥圆子的配方极其简单,面粉、猪油和糖,也可以点缀芝麻或姜末,丰富口感。神奇的是,就这几样东西,每家做出的味道都不同,这大概就是妈妈的味道吧!小时候零食比较匮乏,年货大多得靠主妇动手做,不像现在什么都买现成的,酥圆子在我家是必不可少的。一来,它是供奉祖宗及年饭上必备的“一碗”,若问为什么,只说这是规矩。后来才懂,酥圆子象征团圆,寓意美满,寄托了家人最质朴的新年愿望。二来,它是我妈馈赠亲友的一点心意。当然,同住在乡下的亲朋家家户户都做,没有什么好稀罕的,只有住在县城的几位叔伯特意提前跟我妈打招呼要这个。长大后,我们这一辈都在外定居,父母们或是跟着去带孩子,或是出门打工,过年变得越来越敷衍,没有多少人愿意耗费精力去做酥圆子。只有我妈一直在老家,年复一年地做着,看着酥圆子一年比一年抢手,“要吃”的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由儿女扩大到儿女的同学,由亲戚扩大到亲戚的亲戚。

      好在我妈做饭风格麻利粗犷,以“真材实料”为主,不求细节完美,做多少个酥圆子都不是难事。一进入腊月,她就将这件事提上日程,提前备好面粉、红糖、猪油。虽然酥圆子配方简单,但我妈仍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她只用红砂糖,不用白糖或者冰糖,红砂糖吃起来有沙沙的颗粒感,还有股甘蔗的香甜;其次,猪油要用上好的猪板油自己炼;最后,她不加任何其它东西,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经典原味”。待一切准备就绪,在某个冬日的午后,她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有可能嘴里面还哼着小曲。她先将锅洗净,烧热,倒入面粉翻炒,待炒到雪白的面粉变成褐色,散发出焦香时,赶紧加入猪油和红糖,就着灶里的小火将其慢慢和均匀,接下来就是将混合好的面粉捏成圆子了。捏圆子要趁热,动作要快,凉了易散开。我曾经试过,面粉团拿在手里如同烫手山芋一般,两手间倒来倒去,最终作罢。我妈可没有功夫去管烫不烫,她把和好的粉子盛在盆子里放到一张矮桌上,垂手哈腰,快速地抓起一把粉子,三两下捏好放到旁边的空盆中,如此循环往复。她神情专注,双手来回穿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来,装粉子的盆子很快见底,空盆子中的酥圆子越堆越高。摊凉后,我妈按照人数分成若干份,用袋子一一装好,封得严严实实,酥圆子完全靠猪油捏成团,这也是它名字中“酥”的由来,大量油脂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能放到来年开春都不坏。多少年来,我妈都是一个人做酥圆子,她灶上灶下地忙碌着,不慌不乱,有松有弛,什么比例啊,火候啊,全都是凭经验凭感觉,俨然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

      我妈捏的酥圆子个大结实,形状圆中带瘪,由于面粉没过筛,上面星星点点的白色颗粒,有种粗朴的手作感。趁热咬一口,慢慢咀嚼,沙沙作响,面粉的焦香,猪油的油脂香,红糖的甜香融合在一起,从嘴里到胃里都十分熨帖。其实,过年期间,除了供奉祖先,很少有人吃酥圆子,太扎实抗饿,吃一个顶顿饭,我们要留着肚子吃其它东西呢。只有当过年的热闹气氛逐渐褪去,生活回归到粗茶淡饭的本色,酥圆子一下子成为解馋果腹的首选。我脑海中总有这么一幅画面:我妈早起劳作回来,饥肠辘辘,累得再没力气生火做饭,就着隔夜开水泡一缸茶,慢慢吃两个酥圆子,坐在椅子上出会儿神,在繁杂疲惫的生活中获得片刻轻松。

      在意气风发的年纪里,我是不吃酥圆子的,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去体验各种新事物,谁有心思去吃其貌不扬的酥圆子呢?青春不再后,反而开始怀念小时候那些朴实无华的滋味,所幸还有人为我年年地做。




作者简介:

笔名:小象,浠水白莲人,用文字怀念家乡,记录曾经逝去的美好。



来      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盛小华 校对:田靖薇

责任编辑:韩菁 盛小华

编      审:曾洪彬

总 编 审黄习文

投稿邮箱:yxxishui@163.com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云上浠水”看新闻!

点亮“在看”,为秀美浠水加油!    

秀美浠水
权威发布浠水动态,动情讲述浠水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