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两会 晒成绩】城西区:写好“民生答卷” 绘就幸福底色

政务   2025-02-11 11:52   青海  

写好“民生答卷”

绘就幸福底色


迎两会  晒成绩




2024年,城西区投资1.77亿元,实施了八大类20项民生实事项目,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人民健康……一项项民生实事,从年初制定的民生实事“清单”到年末交上的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城西区用力夯实民生底色,稳稳托起共同富裕幸福梦想。

促进高质量就业,夯实民生之本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系着百姓冷暖。2024年,城西区始终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坚持以创新实干书写就业新答卷。创新打造“城西区人力资源市场暨零工市场”,建立起“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与互助县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通过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及各项专项行动等方式,着力整合富余劳动力资源,推进两地资源信息共享,解决“就业难、招工难”问题。组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人才夜市”“跨区域招聘会”等招聘活动118场,参加企业2368家次,提供岗位7464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05人,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7人次,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92.63%。同时,扎实做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开展未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80期4062人,巩固提升“夏都月嫂”“西宁雄瑞保安”等服务品牌,劳务品牌带动就业8000余人。过去一年,城西区有效保障了各类群体的就业需求,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精准扶弱济困,兜牢民生之底


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是最底线的民生保障任务,是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城西区坚持“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弱有所扶”,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推动“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累计发放低保、残疾人补贴等各类救助金1309万余元,让社会救助可感可及,温暖人心。提升就业困难人员服务质效,针对失业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全程跟踪”的链条式服务,积极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聚焦辖区低保、低收入、特困、孤儿等特殊人员,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落实全民参保登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不断加强。

扩优提质基础教育,解决民生之盼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城西区坚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增1所民办幼儿园,有效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确保区内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为100%。提前谋划,因校施策,通过采取扩充教室、增加班额等多种途径,一年级开设101个教学班,全力满足辖区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招聘教师153人。扎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共享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打造“七彩”思政课堂,持续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惠及民生。

扩容下沉医疗资源,解决民生之需


医疗是民生之需,健康是幸福之基。城西区在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上坚持扩大供给与提升服务质效并举,加强质量管理和提高康养意识并举,高标准新建医疗卫生机构2家、率先打造6个“社区联合门诊”,积极探索医养康养新路径,打造涵盖69家中医医疗机构的“15分钟中医服务圈”。实施家庭医生“七进四送”活动2.5万余次,签约率和履约率均超95%;推动托育服务规范化,创建知名托育品牌;建立残疾人康复设施,全力推进农村地区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创建34家无烟单位,打造19个健康促进机构,公共场所配备5台AED,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获国家认可,全国推广。


打造宜居城市,实现民生之悦


推动城市更新进程,实施更多“里子工程”,对辖区6453套59个老旧小区进行楼本体及基础设施和9个小区危墙进行维修改造。构建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治理新模式,推动“红色物业”示范点建设,成立“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安居调解室”,组建“物业医师团队”,开展物业服务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实施“冬病夏治”,全面提升冬季供热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居住环境的内在品质。在青海昆仑智能算力中心的基础上,对11个应用场景实施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升级,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按照“示范引领、分批建设、逐步推动”工作原则,确定绿色机关、绿色餐厅、绿色学校、绿色景区、绿色宾馆、绿色小区6个版块,打造“绿色细胞”建设范例49家,以绿色样板带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改善。坚持“一街一品”的理念,每年精心打造多条花街花桥,以美化城市景观,城市公园达1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完成了大南山三期绿化造林和低效林改造工程,使森林覆盖率增至42.84%,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来源丨区委宣传部


投稿地址:cxqwxcb@163.com

魅力西区
魅力西区信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