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征|方先觉与衡阳
文化
社会
2024-05-26 17:19
安徽
1944年8月8日,方先觉带领尚有1万多人枪的国军第10军,向进攻衡阳的日寇无条件投降,不旋踵又接受日军任命的伪职,担任“先和军”军长,并公开表示今后要追随汪精卫。本来,类似这种小爬虫式的负面人物,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很少有人会想起他,这对他其实是一种幸运。但是,偏偏有人不让他躲清净——一部把他作为抗战中流砥柱形象塑造的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就像挑屎棍一样把他挑了起来,所有在网上活跃并关心抗战历史的网友,都闻到了他所发出的臭味。关于方先觉为什么是汉奸,网上已经有大量论证严谨,资料翔实的文章,这里不再展开。常征只想讨论一个问题:在当年,具体说就是1944年,毛主席究竟如何评价方先觉?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力挺”方先觉的人,都喜欢拿据说是1944年8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中的一句话——“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来为方先觉背书,甚至说什么“毛主席都肯定了方先觉”。常征做了一番资料工作,发现这种说法较早的出处,是2007年9月10日发表在某主流媒体上的一篇题为《毛泽东极赞赏的方先觉与惨烈的衡阳保卫战》的文章,署名是“(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很奇怪,只有职衔,没有姓名。
常征通读“极赞赏”全文,发现除了这句“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之外,没有任何涉及。很明显,这位所谓的“研究员”也是标题党,蓄意误导读者。在1944年8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中,根本没有“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字句,只有这样一句话:“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肯定的是抗战中的国民党军队基层官兵,排除了中高级将领,把“战士”换成“守军”,自然也就包括了所有国民党军人,乃至降将、汉奸方先觉。《解放日报》的这篇社论,是毛主席亲自审阅修改的,原标题为《论衡阳的失陷》,毛主席将标题改为《衡阳失守后国民党将如何》。整篇社论的主题,是为了总结国民党“片面抗战”失败的教训,根本谈不上对方先觉“极赞赏”的问题。方先觉是8月8日率部向日寇无条件投降的,直到8月13日,日军才公布了方先觉投降的消息,《解放日报》的社论是12日发表的。当时,延安还不能完全确定方先觉已经投降,所以社论对方先觉本人未置一词。到了1944年12月25日,一切都真相大白之后,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长篇文章《方先觉投敌经过》,引证大量事实,尤其是方先觉公开发表的多篇降敌谈话之后,指出:“此等叛国逆贼(指方先觉),居然在重庆大受欢迎,被誉为‘中国军人之模范’,蒋介石对他们则‘慰勉有嘉’”。虽然毛主席没有修改过这篇文章,但考虑到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的地位,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叛国逆贼”才代表了毛主席为方先觉所做的最后定性!一开始,他们拿蒋介石为降将、汉奸方先觉背书;现在,他们又开始编造毛主席对方先觉“极赞赏”的谣言。
一些自称是衡阳人的网友非常激烈地替投降日寇的方先觉辩护,这很奇怪。这里,常征郑重提醒衡阳有关方面,要从政治高度认真考虑衡阳与方先觉的关系,不要和方先觉进行捆绑,更不要对方先觉做过分吹捧。
1944年,日寇对衡阳的猛攻,为衡阳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衡阳,有机会像列宁格勒那样,因为挫败侵略者狂兽般的进犯而成为一座英雄之城!从1941年9月开始,纳粹德军对列宁格勒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攻,守卫列宁格勒的军民付出了200多万人伤亡的代价,最终挫败了希特勒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没有让德军踏入城市半步!如果不能像列宁格勒那样英雄,最低限度,衡阳也可以成为一座虽然被占领但绝不投降的不屈之城。1812年9月,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大军来到了莫斯科郊外,拿破仑期待莫斯科向他投降!但莫斯科没有投降!俄军和市民都撤走了,拿破仑得到了一座空城,法军占领莫斯科的当晚,莫斯科发生大火,焚毁了大部分建筑。一个多月后,拿破仑在风雪交加中,狼狈地撤出了莫斯科。占领莫斯科,成了拿破仑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非常遗憾,衡阳没有成为列宁格勒,也没有成为莫斯科,没有成为英雄之城,也没有成为不屈之城。由于方先觉可耻地投降,这一切可能的光荣都永远地失去了。作为守卫衡阳的国军总指挥,方先觉中将代表衡阳守军向日本侵略军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双手向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奉上了自己的“军人魂”——中正剑,上面讽刺地刻着这样几个字:“不成功,便成仁”!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丢失的城市不知凡几,但正式表示屈服,举行投降仪式的城市,只有衡阳。如果常征是衡阳人,绝不会替方先觉洗地,而是会建议,在烈士纪念碑前,铸一尊方先觉跪像,让他永远向被他出卖的、为保卫衡阳而牺牲的烈士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