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书香—我的读书故事(一)

财富   2024-07-15 22:15   陕西  

玫瑰书香

我的读书故事


编者按: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2024年试飞院女职工委员会开展“玫瑰书香”读书分享活动。活动以“我的读书故事”为主题,鼓励全院女职工读一本好书、交流分享读书体会,引导广大女职工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女职工的综合素质,为试飞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在此栏目中将陆续展示试飞院各条战线上的女职工们的读书故事与风采。一起听她们叙说故事,阐述观点,畅谈体会,真诚交流,敞开心扉,尽情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院女职工委员会期待通过“玫瑰书香”活动与广大女职工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1

技术中心航电所  梁  敏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读这本书的过程,比追剧还上瘾,思绪良多,写下这篇随笔。

额尔古纳河右岸,那里驯鹿逐苔藓而栖,月光下萨满起舞,繁星低垂于夜空,篝火旁人们载歌载舞,饮酒欢畅直到天亮,在无限的松弛感里一次次感受到自然的丰富和沧海的巨变。再一琢磨,你会发现它有着跟百年孤独一样的那种荒诞离奇感。它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那些可能难以被语言描述清楚,但是又极其难以被忘却的故事。人生的很多际遇都是出乎意料的出现,然后也毫无征兆的消失,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人,来就来了,走也就突然的走了。就在这恍惚之间,我们就完成了关于生命几乎最重要的体验:别离和遗憾。

命运它有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爱恨都简单,聚散也都随缘。人生很多时候话到嘴边然后欲言又止,很多时候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多年后再回头看那些突然消散的爱恨,或者毫无征兆的相聚与别离,只能说一句:平安喜乐,愿你顺遂健康。

等再回味,又不禁感慨,技术技术走的太快但人却走的太慢了。当森林被肆意砍伐,鄂温克人也曾激烈地抗争过,但还是痛苦地输掉了。就算他们背弃自己的信仰,也开始砍树卖木头,也还是竞争不过。因为你是斧头,但外面是电锯,当生产工具进步带来生产效率提升,只要生产效率不平均,就会有贫富剥夺。也许,你觉得这里说的只是一个森林民族,与我们无关。错了,我们都可能是,那个后知后觉的鄂温克人。


2

改装部   刘   娇

《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然而我的童年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伴随着父亲在精神上的压制……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

塔拉的蜕变过程中充满纠结、无奈、生气,可见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而蜕变的过程又何其难,稍微退缩就会回到那个旧我。尽人事听天命,人在成长中总会有些蜿蜒曲折的路要走,而在这不经意间将自己一点点捏成那个我,很熟悉,因为它一直伴随着我,亦很陌生,因为它顷刻间它就可能变成不认识的我。

人的认知往往因为你所经历的事、遇到的人、接受的教育,他们混合成一个新自我,随着逐渐调和,让自己一次次翻新,变成真正独立的自我。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无论那座山高矮胖瘦,亦或鲜花朵朵,还是怪石嶙峋,去寻觅,到达那座你的山。


3

远方测控  周艺慧

读《边城》有感


读完了《边城》,不知道如何形容,只觉得清澈灵动,厚重哀伤。开头一个古朴的老人划舟歌唱,灵动的女孩吹哨轻轻和着,满江的水都静了,这是不掺一点杂质的美。结尾,老人在一场大雨里,带着心头仍未实现的念想逝去。翠翠守着渡船,等待着一个曾经用歌声将她的梦境浮起的人归来,这是不加一点刻意的美。

在这本书中一切都很淡,生命是平常而易于消逝的,感情是不经意间便来了又去了的。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痕迹,没有任何对人物的评价或对道理的阐述,一切都如水一般流去,记述着并不轰轰烈烈的浅淡时光。就像是在阎良这座小城里的生活,平静、淡然、徐徐又静谥。

这样写也许很容易陷入“流水账”的困境,但边城却巧妙地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与视角,给予了他朴素与灵动。我想,大概是由于写他的人本身就足够古朴,那座小城本身就足够干净,书中的情节看似遥远,但似乎在自己身边又实实在在的发生过。

我希望翠翠等候的那个人永远也不会归来。她生养在自然里,生来就该在自然中嗅着四季的味道,满心满眼都是逼人的翠色,守着一个美丽的念想,也守着一首独属于她的夜色中的歌。


4

场务大队  张  雁

荒原上村庄里的喧嚣声

——读党益民小说《喧嚣荒原》


初看到这本书,充满着好奇。油墨画般深沉的封面上粗犷的书名,天与大地溶为了一色,看似安静的空间充满着魔幻的色彩,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书里的莫家代表陕西荒原上一个普通村庄里的大家族,寂静的生活在一场离奇的灾难里被打破,也为后来的灾难拉开序幕,真实却又荒诞。作者用沉重的笔墨一步步地把整个村子变得喧嚣起来,当土匪开始洗劫村庄时,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从小村庄延伸到整个陕北,抗日的烽火也烧到了荒原,到处一片喧嚣。

沧桑的巨变让村子里朴实的村民们一次次的濒临险境,“大掌柜”带领着大家转危为安,可人为的危险一直缠绕在他们周围,最终一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家族里只存活下来的一个看上去很傻,却心里如明镜般的傻子。存活下来的人一起看着眼前的废墟,一切都安静下来,荒原不再喧嚣。

这是一部写着西部原上儒家家族应对灾难时的血泪史,同时,写到村里普通人家与命运的抗争史。作者通过对人物清晰的刻画,将动荡年代的复杂人性显现无遗,全书的最后,作者用一个历史的轮回来结局:受苦受难的人们开始重建家园,晦暗不明的前途开始出现了一缕曙光。但我更愿意为,这是一部描写女性的鸿篇,是一部女性与命运的抗争史、血泪史!


5

幼儿园  胡杉林

读《人间有味》有感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书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四川人爱吃辣等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出一张美食地图。我作为陕西人,不得不想起各种面食。在我们的幼儿园,也有一群陕西娃,吃面对他们来说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每一周都有不重样的面食面点,其中最具陕西特色的牛羊肉泡馍、肉丸胡辣汤,配上刚刚烤好的芝麻千层蒸饼、香酥牛肉饼,像是默契感百分百的老搭档,热乎乎、美滋滋。不同馅料的馄饨呢,是鲜肉与蔬菜的相遇,每一餐都好像是开盲盒,同时带来心灵与味觉的满足。骨汤鲜蔬烩麻食,一碗的五彩缤纷,满眼的惊喜,一勺下去,这个爱吃,那个也想吃,小嘴巴真是应接不暇,不经意间一碗已然下肚。还有肉丁炸酱面、骨汤旗花面 、双色臊子面、卤面……,在一片呼呼啦啦的低头嗦面声中,老师欣慰地称赞:“不愧是咱陕西娃!”
我总觉得,人间有味的“味”,不应只限于食物的“味”, 更是人生的滋味。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不管走多远,飞多高,永葆对生活的热情,每一天都会给自己一个认真吃饭的理由。在这个愈渐快餐化的时代,让这一份记忆中的味道,在他们的思乡情切中,渐渐幻化成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

主    编:彭  甲

副主编:王   昭

责任编辑:吴   昊

执行编辑:康绥生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工会委员会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工会委员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