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大梁走在前 开创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六看郑州】系列报道
提速,携手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奋进的郑州奋楫争先,向春而行。
仰望冬日晴空,一架架银鹰展翅翱翔;俯瞰绿城大地,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飞驰而去……
郑州铁路口岸、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航拍,装满货物的中欧班列也将从这里驶向世界。李新华 摄影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郑州国际陆港时,勉励郑州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在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殷殷嘱托仍在耳畔,声声关怀催人奋进。在砥砺前行的征途中,朝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奋进目标,郑州以“夯实产业”与“做大市场”为双翼,正在不断加快搭建产业承接平台,有力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描绘多彩的画卷。
制造业是支撑郑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底气和坚强脊梁。
1月5日,两列满载新能源汽车的JSQ6笼车从位于航空港区的郑州国际陆港发运,这意味着又有近600辆“河南造”比亚迪汽车走出郑州,进入广阔市场。签约后37天内项目开工,17个月实现投产,7个月迎来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作为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郑州比亚迪自落地以来,便以其高效的生产线和精湛的制造工艺不断刷新行业纪录,成为郑州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支点。
近日,由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最大直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江汉平安号”在湖北顺利掘进始发,用于引江补汉工程建设。作为“大国重器”,该装备堪称目前国内引水隧道项目中直径最大、功能最全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开挖直径达11.93米,总长约180米,整机总重约3550吨。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个个翩然而至的喜讯,为冬日的郑州增添一抹抹斑斓的色彩。
来自市工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对GDP贡献率超过70%。
2024年,全市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超硬材料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
巩义高精铝制造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各类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5个;
郑州荣获“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地标”“中国铝产业高地”两张“中国最具影响力产业名片”,新获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北斗规模应用、5G应用“扬帆”行动等3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城市,郑州市新型工业化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两个经验入选全国推广典型案例。
李新华 摄影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 近年来,郑州市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决扛稳“经济大市勇挑大梁”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增后劲,引进落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紫光全球超级总部、富士康新事业部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1月5日,全省第十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来自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第十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共193个,总投资2057.5亿元。其中,新增签约项目59个,总投资1157.9亿元;新增开工项目61个,总投资451.7亿元;结转投产项目73个,总投资447.9亿元。
这些项目涵盖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多个领域,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李新华 摄影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将着力构建市场化招商新格局,组建、引进市场化招商企业平台和产业投资企业,推动形成“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的招商模式。同时做大做强基金招商,设立主导产业基金,形成“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投资体系;优化高端服务业招商,引育一批全球知名酒店、展会、高端商贸项目,落地一批现代物流、仓储、租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质项目。
着眼新兴未来产业,全市将着力引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项目;抓实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深化智能终端、汽车制造等20个重点产业链招商体系,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宇通车辆生产车间 李新华 摄影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循环流转。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实体经济强。按照《郑州市推动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实施“一县一主链”行动方案(2024—2025年)》,各区县(市)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选择重点发展的3至5个细分产业链,全市共明确60个细分领域,加快推进集群培育。
“大个头”企业及一批“链主企业”是推动郑州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去年,宇通集团、郑煤机、明泰铝业等5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一批“链主”企业也成为引领产业链发展的领头羊。近日,相关部门认定郑州比亚迪等第二批“链主”企业69家,全市“链主”企业累计达131家。郑煤机等“链主”企业获评河南省“头雁企业”称号,全市入选省“头雁”企业累计已达55家(次)。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3家。
李新华 摄影
创新扛鼎未来。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在首批13家市产业研究院基础上,谋划建设新一批集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绿色发展等方面推动大中小企业加强创新合作。同时还将依托省技术交易市场,推动科研成果交易、转化;支持打造创新技术应用场景,依托“链主”企业推广应用“三首”产品、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专利产品产业化等专项政策,鼓励企业加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重点技术研发推广。
如何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下一步,我市将依托郑煤机、中铁装备、宇通客车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一批“小快轻准”低成本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和场景;
推动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深化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功能作用,促进产业链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和在线共享,推动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步“智改数转网联”。
“按郑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为推动202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郑州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分析说,以都市圈为依托,高水平推动城市协调发展,将为郑州发展带来新机遇。郑州将深入推进“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确保郑州市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而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
重任在肩,更需快马加鞭。
脚下,是欣欣向荣的土地;前方,是山水迢迢的征途。郑州正策马扬鞭,奔向昂扬奋进的春天!
记者 成燕 徐刚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