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沙月饼,琼式月饼的典型代表

文摘   2024-09-17 15:05   海南  

MID-AUTUMN

红沙月饼


对于海南人而言,琼式月饼是最难抹去的味蕾记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不断创新,征服着一代又一代食客的心。


2008年,“琼式月饼”的地方标准诞生后,生产操作有了规范。2009年,月饼国家标准重新划分为九类,琼式月饼得以与广式、京式、苏式、晋式、潮式、滇式、台式、哈式齐名。2017年,“琼式月饼”被列为海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志着其在传承与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每年中秋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购月饼,三亚市吉阳区的红沙月饼总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作为海南琼式月饼的典型代表,红沙月饼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在口味和包装上不断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手艺传承:

从印尼到海南的月饼技艺

MID-AUTUMN


红沙月饼的故事要从第三代传承人余儒山说起。余儒山的父亲余庆轩,祖籍海南琼海,曾远赴印度尼西亚,在那里学会了月饼制作技艺。1954年,余庆轩回到海南后迁居三亚市红沙镇谋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人民公社时代,他曾担任红沙供销社的主任。7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余庆轩在红沙一带开设了第一家茶楼——“华裕茶楼”,平日里经营早餐、茶点,中秋前才开始制作月饼,由此开始了红沙月饼的传奇之旅。


如今,红沙月饼的传承仍然以师徒关系为主,但近年来,通过三亚市红沙月饼协会的努力,系统的培训也在逐步实现。月饼师傅蔡泽军表示,他今年30岁,学习制作月饼已有10年,师从余儒山的外孙、第四代传承人曾立,在华裕酒楼学习月饼制作。蔡泽军说,制作红沙月饼最讲究的就是耐心,特别是在选材和炒料方面需要下苦功夫。在月饼出货旺季,他经常工作到深夜,但只要客人夸红沙月饼好吃,他就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传统与创新:

手工制作的独特风味

MID-AUTUMN


红沙月饼的制作方法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制作,从月饼的馅料到饼皮都坚持纯手工制作。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口味的独特性,尤其是在馅料的甜度配比和口感的绵密度方面,能够让口味的原始性得以保留。


三亚市红沙月饼协会会长潘敏介绍说,在几十年的传承中,红沙月饼的制作工艺也随着时代进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不仅在食品卫生安全上更上一层楼,同时在口味的丰富度上也更具红沙特色。斑斓口味的月饼就是最好的见证。


红沙月饼属于琼式月饼范畴,融合了苏式和广式月饼的优点。琼式月饼的糖浆酥皮不同于广式月饼的糖浆皮,也有别于苏式月饼的水调面酥皮。其皮质软而不韧,酥而不腻,皮与馅的比例一般为2:8,厚薄适中,饼味浓郁,适合海南人的口味,具有低盐、低糖、不油腻、材料新鲜、皮脆而酥软、层次分明、入口即化等特点。



销售火爆:

中秋佳节的热销产品

MID-AUTUMN


每年红沙月饼的销售从8月开始,一年仅卖两个月。根据三亚市红沙月饼协会的统计,红沙月饼每年的销售额大约在1.2亿人民币,月饼销售量每日在20万个左右。目前,红沙月饼的门店大约有60家,工厂有三家,分别是潘大喜、红樽和李家。购买的客户多为海南本地人,外地消费者占比约15%。


红沙月饼的热销口味从传统的五仁、豆蓉到近年来流行的斑斓口味,一直深受欢迎。潘敏表示,为了让红沙月饼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口味的升级势在必行。年轻人对于口味的丰富度和新鲜度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红沙月饼也在不断创新,以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



— END —












主编:陈文娇
审核:彭莉霞
编辑:廖明娟
设计:林先云
来源:中国日报




●红沙月饼🥮!每一口都是吉阳人的中秋记忆
●月是故乡明,共赏一轮月!中外友人在大东海共享中秋古风游园
●中秋佳节情意浓,温情慰问暖人心






活力吉阳
吉阳区委宣传部对外发布资讯微平台,立足吉阳,发布最新工作动态、活动以及信息等,通过传播吉阳大小事展示吉阳活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