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记者 朱文
11月26日-27日,第五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外国驻华使馆高级官员、国际组织及涉海部门和媒体机构代表出席论坛。
与会代表围绕“全球海洋治理:规则、责任与权力”“海洋综合管理、蓝色经济发展与海南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极地与深海的未来:探索、利用与保护”“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承诺与行动”等议题进行探讨。此外,论坛还特别设立了“黄海开发与治理——盐城实践”等专题讨论。
各方呼吁汇聚海洋治理合力
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迈克尔·洛奇指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各国提供了一个普遍接受的法律框架,指导着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同时维护着全球公海的秩序与和平。国际社会有能力和意愿通过集体行动应对全球性问题。
“世界共享同一片海洋,我们必须尊重”,海洋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表示,可持续蓝色经济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关键,世界已经认识到了我们面临的困境所在。此外,他对中国为绿色转型的正义事业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呼吁中国继续在全球海洋合作与治理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说:“‘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的宗旨是通过学术研究推动全球海洋保护和资源管理的重要倡议,倡导‘开放、包容’的理念,强调多边主义的合作原则,致力于促进国际社会在海洋治理方面的共识与协作,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政策协调,为共同维护和管理全球海洋资源开辟新的路径。”
全球和区域性的海洋治理问题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全球海洋安全治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需求。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表示:“世界各国政府、跨国组织、专家学者等多元行为体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汇聚海洋治理合力。”
以渔业合作促进海洋资源保护
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专家们从法学、海洋科学、生态环保等角度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展开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薛桂芳表示,各方应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框架内,加强渔业方面的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周健建议,沿海国家应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做好渔业资源系统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各国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产业政策,自主采取定期休渔等行动。
“各国应进行信息共享并制定统一标准,评估筛查人类各种涉海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为涉海项目的审批提供决策依据”,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国家海洋资源与安全研究中心教授王大海说,“相关涉海科学研究需要符合公认的标准。他建议各国应审视本国的环评立法,增加区域对话,并达成一致。”
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研究院生态与民族生物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苏雅迪在会上分享了该国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方面的研究,他表示,海洋蓝碳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应注重恢复和保护。他同时提出,应加强沿海上游地带公共管理跨区域合作和保护。
以海洋合作赋能海南自贸港建设
在27日召开的专题会上,专家纷纷建言海南自贸港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应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政策优势,以海洋合作打造区域蓝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枢纽、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合作基地,如,以洋浦港为依托,打造油气资源储藏、加工、交易中心;以三亚为中心推动构建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合作圈;以海口为重点建设面向东盟的海产品进出口、中转、保鲜、加工、交易基地。
西斯万托˙鲁斯迪是印尼国家海事研究所创始人,他认为,港口对内对外的连通性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
“可持续性也应该纳入海南自贸港发展的未来规划中”,日本海岸环境创造协会会长古川惠太说,“海南可以在海洋环保方面加强与日本、东盟的合作。”
“海南的渔业产业和东盟的渔业产业发展目前都属于转型时期”,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表示,“海南应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加强与东盟的在新型渔业发展、滨海旅游、清洁能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菲律宾国家安全研究学会主席隆美尔˙班乐义则建议,可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载体探索中菲油气和渔业产业方面的合作。
来 源:南海网客户端
总监制:陈海清
审 核:翁壮岛
审 校:刘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