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谐振介质结构的多天线去耦方法

学术   2025-01-26 08:41   河北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MIMO成为当代通信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MIMO技术依托多天线系统实现,多天线系统具有增大信道容量、波束赋形等优点。然而,多天线间的耦合将带来方向图畸变、辐射效率降低、信号串扰等问题,进而恶化影响通信质量。

MIMO天线示意图
(图片来源:http://www.freepik.com)

    天线去耦技术因此获得越来越多关注。作为天线领域的经典课题,天线去耦技术经过学术界和工业界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渐形成几种常见的去耦方法。

    一般地,可以将同频同极化天线去耦简单分为场对消,场阻挡和场正交的去耦思路。

    1、以场对消为思路的去耦,利用去耦元件引入新的耦合路径,该路径与原耦合路径等幅反向,路径之间相消实现去耦。基于场对消,经典去耦结构有中和线、去耦网络、顶置中和板等方法。上述方法的去耦思路直观,应用场景较广。中和线、去耦网络等结构适用于双端口天线,而顶置中和板则在基站天线应用广泛。

    2、场阻挡的方法顾名思义是阻挡耦合路径,该方法一般引入带阻的谐振结构阻挡电磁波的传播。常见方法有电磁带隙结构,缺陷地等。

    3、场正交的去耦方法利用两个辐射模式之间的正交性实现。通过改变天线间耦合能量的极化方向,使激励天线与被耦合天线的模式极化方向正交,进而实现良好的天线隔离度。


      上述方法大多由金属结构实现,而介质结构也被证明有去耦效果。介质结构的设计简单,去耦带宽较大,设计灵活度高,近年来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天线去耦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介质去耦研究现状


   2021年是介质去耦快速发展的一年,该年多个课题组在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中发表论文。该年发表的论文基本涵盖了介质去耦的两大原理:场对消和场束缚。

    介质去耦的场对消原理,是指利用介质结构引入新的中和路径从而实现去耦。2021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赵鲁豫课题组提出一种介质顶结构[1],该结构放置在天线上方提供用于中和的反射路径。应用于相距0.28波长的紧凑MIMO天线,该天线在3.33.7GHz11.4%)的端口隔离度均大于25dB。但由于介质顶的谐振的高次模恶化天线交叉极化,作者在介质顶中引入锯齿设计,锯齿扰乱介质顶的电场分布并减小天线交叉极化。实测与仿真结果表明,天线的交叉极化大于15dB


锯齿型介质顶加载的偶极子阵列[1]



      20228月,香港城市大学的梁国华课题组提出一种纺锤型的介质去耦器[2]。介质去耦器包裹天线单元。天线激励后,利用空气-介质边界的散射波为中和路径,散射波与入射波抵消并在介质内部形成弱场点。该设计首次应用于相距0.2波长的紧凑天线阵列中,在3.33.7GHz11.4%)的频带内实现去耦。此外,由于介质的加载,单极子天线的剖面从空气中的0.25波长缩短至0.14波长,使天线尺寸更为紧凑。

纺锤型谐振去耦器[3]

    20231月,华南理工大学的陈付昌课题组提出一款双端口共辐射体介质谐振器天线[3]该设计未添加任何去耦元件,仅利用馈电探针的位置和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尺寸调节隔离度。论文对介质中的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利用特征模分析(CMA)的方法,方块型介质块被拆分成三个特征模式,并着重分析了三个模式的权重并分析其被有效激励的可能性。最终利用二次模与一次模的叠加产生的弱场点实现去耦。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天线端口0.063波长的间距下,在3.33.7GHz11.4%)频带内实现20dB以上隔离度


双端口共辐射体介质谐振天线[4]

    202310月,中山大学的梁国华课题组在海峡两岸无线科学与技术会议中展示一种基于介质谐振器的去耦方法[4]。圆柱形介质谐振器放置在单极子天线阵列中间,介质谐振器被单极子天线激励HEM11δ模。利用介质谐振的强散射特性,将散射波和原有耦合波抵消实现去耦。该方案不增大天线剖面,具有应用于紧凑天线系统的潜质。仿真结果表明,两个单极子天线在0.24波长的间距下,在3.43.6GHz5.7%)频段内实现良好去耦效果。


介质谐振器去耦

 

    另一种介质去耦的思路基于场束缚。此处之所以使用“场束缚”而非“场阻挡”,是因为该结构的去耦单元未表现出谐振特性。且不同于强谐振去耦结构难以扩展的特性,场束缚的结构能扩展并应用于双极化二维大阵列中。


    20218月,奥尔堡大学的张帅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介质柱加载的去耦结构[5]。利用介质对电场的束缚作用,介质柱的加载主要用于抑制空间波的耦合。为同时兼顾天线匹配与去耦性能,介质柱的介电常数较低(εr=2.55)。论文以电流分布为观察指标,加入介质柱前后被激励单元的电流分布几乎不变,介质柱不会严重影响天线原本的辐射模式。同时,耦合到相邻端口的电流幅度减弱,因此可直观判断介质柱具有良好去耦效果。将介质柱应用于双极化贴片天线阵列中,天线结构能简单扩展至4×4的大规模阵列。在4.45.0GHz12.8%)的频带内实现大于25dB的隔离度。


介质柱加载的贴片天线阵列


结语


   经过近年的研究,介质去耦的理论、方法已较为完善。然而,介质带来的方向图恶化、增大剖面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优化解决。


参考文献

[1] F. Liu, J. Guo, L. Zhao, G.-L. Huang, Y. Li, and Y. Yin, “Ceramic Superstrate-Based Decoupling Method for Two Closely Packed Antennas With Cross-Polarization Suppression,”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vol. 69, no. 3, Art. no. 3, Mar. 2021.

[2] C. Yang, K. Lu, and K. W. Leung, “Dielectric Decoupler for Compact MIMO Antenna Systems,”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vol. 70, no. 8, Art. no. 8, Aug. 2022.

[3] Y.-Z. Liang, F.-C. Chen, W.-F. Zeng, and Q.-X. Chu, “Design of Self-Decoupling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With Shared Radiator,”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vol. 71, no. 1, Art. no. 1, Jan. 2023.

[4] Z. Jin, K. Lu, N. Yang, P. F. Hu, and D. Yang, "Decoupling Tightly Spaced Antennas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s," 2023 Cross Strait Radio Science and Wireless Technology Conference (CSRSWTC), Guilin, China, 2023.

[4] P. Mei, Y.-M. Zhang, and S. Zhang, “Decoupling of a Wideband Dual-Polarized Large-Scale Antenna Array With Dielectric Stubs,” IEEE Trans. Veh. Technol., vol. 70, no. 8, Art. no. 8, Aug. 2021.



精品推荐

射频入门】【芯片滤波器

版权声明: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射频学堂转述网络文章,皆著名来源和作者,不可溯源文章除外,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转载,商务合作,广告推广,射频社群等,请 加微信:RF_Centered,并注明合作事项即可

请戳右下角,给我一点好看!


射频学堂
射频学堂专注传播射频微波,无线通信,电子硬件等相关知识,行业信息分享、推动交流学习,致力于深度服务射频与微波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目前全网已超过十万射频工程师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