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临近,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归家团圆的喜悦和准备年货的兴奋之中时,在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炽热的梦想与不懈的努力在浩瀚宇宙中镌刻着属于自己的轨迹,用坚守与奋斗书写着航天人别样的新春乐章。
工作中的孟占兴(左)
“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孟占兴是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贮箱焊接车间生产组的一名组长。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穿梭在各个工位之间,仔细检查着每一个正在进行的工序。“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长征五号的一级氢箱。”孟占兴介绍道,“这个贮箱的直径达到了5米,总长度超过了20米,别看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其实它的壁板厚度只有2毫米。如果把它等比缩小到一个鸡蛋壳的大小,它的壁厚只有蛋壳的十万分之四。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贮箱的焊接和装配过程中,都要有一个很高的标准,要求间隙和错边量要控制在0.3毫米,也就是三四张A4纸的厚度。我们还要保证焊缝内部没有任何瑕疵,所有的焊缝焊接完成之后要进行无损检测,从而保证贮箱的质量,确保每一发火箭的飞行都能圆满完成。”
孟占兴告诉记者,贮箱的搅拌摩擦焊是焊接方面的高难度领域,刚接触到这一技术时,他也是一名“新手小白”,但他从没有丝毫退缩,始终坚持严谨的作风和强烈的上进心,在夜以继日的钻研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蜕变成为团队中的核心技能骨干。“2021年,我们为了整体提升贮箱的性能,对贮箱的结构和材料都进行了改进,这款贮箱的研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任务,也是一个很大的技术挑战。”孟占兴说,“我们全体班组成员白天积极攻关,开展了大量工艺实验;晚上,我们就在休息室里针对图纸和结构进行研究和讨论,形成解决方案,最终完成了新型号的研制任务。这项技术也填补了国内焊接领域的多项空白,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祖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无限可期”
谈到组员,孟占兴告诉记者,在这个由22人组成的生产组里,今年37岁的他已经是大家的“老大哥”了,有好几位组员都是“00后”,这也让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说:“看见身边的很多年轻人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也感到欣慰,这也让我坚信祖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无限可期。”
孟占兴告诉记者,他从儿时就怀揣着一个航天梦,但却从未想到过自己竟能如此切切实实地投身其中,深度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航天是我孩提时就树立的梦想。”他说,“但是真正到跟航天事业紧密贴合、接触,直到擦出火花,我觉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能够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航天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誉。因此,我们站在这个岗位上,更要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地提升自己,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在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孟占兴只是众多“航天人”的其中之一,在这个汇聚着梦想与拼搏的舞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航天人”的责任与担当。在这里,他们扎根基层,以匠心筑“箭”,在协作中凝聚力量,在创新中追求卓越,以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技艺书写着壮丽恢宏的航天篇章。
来源:滨海发布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tjbhwx
滨海网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