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租赁产业的高地,东疆综保区在政策、司法、融资、人才、产业配套等方面,不断完善服务配套环境,推动租赁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去年完成126架飞机、209艘国际航运船舶、4座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全年新增租赁资产1500亿元……作为新区金融业的一张特色名片,东疆综保区租赁行业发展引领全国。在这里,一系列业务首单不断涌现,产业向“新”向“绿”、亮点纷呈。
租赁项目公司经营范围扩围
此前,在天津海关、天津海事局等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东疆发挥综保区政策功能优势,完成“顿悟时刻”帆船保税经营性租赁业务,该业务是全国首单,也是保税租赁业务模式首次在帆船领域的探索实践,填补天津在该领域的空白。
能租的当然不仅是帆船,如今东疆金融租赁项目公司经营范围扩围,新能源设备、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卫星等租赁业务纳入试点。以医疗器械租赁为例,东疆通过在全国首创批准融资租赁公司取得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将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领域拓展至医疗器械,吸引包括远东租赁、通用环球租赁、国药控股租赁等一批医疗设备租赁企业,目前东疆拥有从事医疗器械租赁企业近50家,医疗器械租赁资产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特别是,依托跨境租赁优势,东疆综保区积极发力邮轮产业,推动蓝梦国际等邮轮公司落户,工银金租、国银金租、招银金租等多家租赁公司通过在此设立项目公司为邮轮提供融资租赁服务。
与此同时,一个个首单、第一在这里成为现实。去年,东疆综合保税区企业海龙十七号(天津)租赁有限公司旗下“海狮5号”半潜式起重平台顺利办理保税租赁报关手续,标志着全国首票跨关区“保税租赁+保税展示”再租赁业务正式落地;去年8月,一架国产C919大飞机在广州白云机场正式入列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这是东疆租赁模式落地的首架C919大飞机,也是南方航空迎来的首架国产大飞机……
以租赁动能“托举”大国重器
东疆综保区租赁企业充分运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盘活资产,发挥租赁业融资融物“两融”功能,为船舶、盾构机等“大国重器”生产使用提供金融支持。
船舶行业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行业,通过租赁方式引入船舶是国际航运企业的通行做法。作为我国租赁产业聚集地和租赁创新发展的试验区,东疆综保区率先形成服务“中国造”船舶海工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租赁链条。
其中,民生金租利用东疆项目公司与国际集装箱班轮巨头地中海航运合作,在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下单建造4艘16000标准箱集装箱船。该模式是“天津资本”+“天津制造”的首艘出口租赁船舶,帮助国内造船企业拓展海外订单,为中国船舶工业由“大”向“强”迈进作出积极贡献。
为服务国产设备“走出去”,目前东疆不断优化和推进设备出口租赁创新模式,加强租赁公司和制造商的业务协同,租赁公司通过东疆的项目公司完成工程机械、石油钻机、轨道机车等设备的出口租赁业务。去年,在东疆管委会和天津海关的协同配合下,招银金租通过东疆综保区的项目公司顺利完成5票工程机械和车辆出口租赁业务。该批次货物由中国重汽生产制造,由招银金租购买后通过出口租赁模式交付至央企某施工局在海外的公司,货物通过海运发至几内亚和乌干达两国,用于道路工程项目。
架起绿色租赁发展“金桥”
在绿色经济崛起的当下,融资租赁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去年3月,东疆综保区“绿租云”绿色租赁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这是全国首个服务绿色租赁标准化的信息化平台。在平台上线后,招商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受益者。该公司某氢能重卡融资租赁项目完成全流程线上绿色租赁项目“云评价”。农行天津自贸区分行采信“云评价”,为该项目提供了绿色贷款。
同时,东疆综保区依托租赁产业集聚优势,在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市委金融办的指导和支持下,携手联合赤道等权威机构,深入调研辖区绿色租赁业务开展情况,最终形成《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评价指南》团体标准。该指南探索提出绿色融资租赁项目的主要类别、基本要求和评价流程,推动绿色融资租赁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东疆综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疆组织成立多方参与的“绿色租赁生态港”、建设绿色租赁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并联合国网租赁、华能天成租赁等重点企业,落地多个绿色租赁创新案例,真正以系统集成化改革措施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在全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带动更多租赁企业投身绿色产业。
向“新”出发,续写更多“东疆”传奇。今年,东疆综保区将加快推进世界级租赁聚集区建设,用足用好国务院《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探索“东疆+香港”模式,提升国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整合东疆地方金融组织资源,做大存量租赁企业规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来源:滨海发布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tjbhwx
滨海网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