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基金报主办2024资本市场香港论坛成功举行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11月21日,在中国基金报主办的“全球视野 中国机遇”2024资本市场香港论坛上,深港两地金融及科技官员,分享了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如何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以及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优势,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促进全球金融市场联动。
中国基金报董事长兼总编辑鲁军在致辞时表示,随着香港与内地金融互联互通的持续深化,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连接海内外资本市场与投资者,为各方创造价值和机遇。今天的香港,既是企业走向全球的出发点,也是国际资本了解中国的窗口。
鲁军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已是大势所趋,部分企业崛起成为细分领域的全球龙头。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全球经济增长步伐不一,地缘政治风云变幻,国际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市场的持续动荡仍然时刻提醒我们:企业全球化过程中果敢与审慎缺一不可,抬头仰望星空与低头默默耕耘,缺一不可。
她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资本的全球流动,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我们需要修炼对市场的洞察力,提升对风险的管控力以及对政策的深度理解力,需要以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来看待中国资产价值,深度挖掘其潜在的成长性,找到适合全球投资者的投资新路径。
鲁军指出,作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中字头”媒体,中国基金报立足资本市场,深耕资管领域,坚守专业,坚持创新。中国基金报依托全网1000多万粉丝、年度阅读量超过50亿的传播平台,记录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搭建海内外金融市场主体沟通桥梁,促进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的内外联动。
陈浩濂:互联互通会继续不断增量扩容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在致辞时表示,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会继续不断增量扩容。
他说:“我们联同监管机构和港交所会继续与内地紧密合作,尽快落实得到两地监管机构支持的措施,并积极研究推动更多产品和机制创新,包括开拓A股指数相关期权和国债期货等新产品;商讨为‘债券通’南向通适度扩容;扩大合资格境内投资者范围,例如纳入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推进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具体措施将在成熟一项推一项下公布。”
陈浩濂表示,今年是互联互通的十周年,2014年沪港通启动,2016年深港通启动,开启了互联互通这条让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的“快车道”,搭建了两地市场紧密联动发展的新阶段。时至今日,沪深股通已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证券最信赖的途径,日均交易额由2014年刚开始时的约60亿元人民币,上升至今年首十个月的平均逾1360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23倍,占沪深证券市场总交易量约8%。超过70%的A股投资者透过香港的沪深股通将资金投入内地。
至于“港股通”,陈浩濂透露,日均成交额由2014年约9亿港元,上升到今年首十个月的接近440亿港元,升幅达到46倍,占香港证券市场总交易量约17%,累计为香港股市带来超过3.4万亿港元的资金流入。
陈浩濂还表示,随着沪深港通的成功基础,从股票交易,到ETF加入为目标,再到加入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新项目债券通、理财通、互换通也相继推出,让内地与香港的市场联通面更广,进一步拓宽了国际投资者直接参与内地市场的范畴。
在“债券通”方面,陈浩濂表示,债券通已经成为内地与国际债券市场之间的重要桥梁。北向通的日均成交量一直在增长,由最初刚推出、即2017年的22亿元人民币,到今年首十个月增长至接近430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19倍。
展望未来,陈浩濂表示,香港将继续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继续致力提升与内地资金融通效率和便利度,促进国家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和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
朱江:深港将从6“联通”升至10“联通”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朱江在致辞时透露,下一步深港在目前6个“联通”的基础之上,向10个“联通”去努力。
深港金融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目前两地金融市场已实现六个方面的“联通”,分别是 “深港通”“跨境理财通”“债券通”“ETF通”“保险通”和“汇兑通”。朱江表示,6个“联通”中很多数据的增长达数十倍。
朱江指出,香港资本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强调,要更好支持科技型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发展;同月发布的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朱江表示,深圳一直以来都是创新高地、创业热土。借助香港资本市场的支持,深圳培育成长了以腾讯、比亚迪、平安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全球知名的龙头企业。今年以来,深圳企业赴港交所上市的步伐进一步提速,顺丰控股将于本月27日在港交所A+H两地上市,也将成为今年深圳新增的第9家港交所上市公司,排名境内城市第一。
朱江指出,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圳在金融工作中积极履行“立足深圳、协同香港、辐射湾区”的职责使命,打通深港跨境融资通道,积极助力深圳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规范发展。
朱江表示,“9·24”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后,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落实新政的政策举措,同时透过中国基金报进行了广泛宣传和介绍。本次论坛,汇聚了多方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及全球机构布局,共同建言献策,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
朱江透露,接下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将与相关金融机构开展密切合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畅通企业出海渠道,优化企业赴港上市服务,充分发挥境内外资本市场优势,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张曼莉:香港豪掷重金支持创科产业发展壮大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在视频致辞时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国内境外”的独特优势下,作为国家通向世界及世界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海内外科技企业进入内地、内地企业拓展海外的双向门户,香港正是处于全球创科产业链重塑布局的核心战略位置。
据张曼莉介绍,香港正形成以上、中、下游相互发展,“政、产、学、研、投”高效协作的创科生态圈。行政长官连续三年提出百亿措施,砸下重金支持创科产业发展壮大。
她表示,在上游,特区政府拨出60亿元设立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30亿元前沿科技研究支持计划、筹备第三个InnoHK研发平台。并推出100亿元激活中游成果转化的“产学研1+计划”、100亿元推动下游产业建设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今年再提出100亿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以充分发挥香港市场化和金融方面的优势,透过母基金和子基金形式,与市场资金共同投资于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并调拨15亿元“创科创投基金”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等,全方位全链条构建香港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张曼莉透露,过去两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引进60多家来自全球各地聚焦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生命健康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及金融科技等领域的重点企业。他们将为香港带来420亿元的投资,创造逾17000个就业机会。
她说,这些数字正好说明香港是一个能创造价值的宝地,同时也意味着更高质量、更强连通性、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正在香港构筑起来。加上产业导向的政策配套,香港将能更进一步助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做大做强。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