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现代能源经济新篇章——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励平中国能源网

文摘   2024-12-26 17:51   内蒙古  

鄂尔多斯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全市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均占全国的1/6,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电基地和西气东输基地。在坚决扛牢能源保供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鄂尔多斯如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如何实现能源城市转型发展?如何依托于煤,而不依赖于煤?又如何探索与自身禀赋相匹配的发展道路?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励平在专题采访中,讲述了鄂尔多斯“破”与“立”的全新故事。



温暖百座城 点亮万家灯

数据显示,2024年,鄂尔多斯市再次倾力承担国家电煤保供任务5.9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26.8%,落实区内7盟市及市内各旗区冬季供热取暖用煤共计1058.6万吨。

“既然被誉为‘暖城’,鄂尔多斯责无旁贷:温暖百座城、点亮万家灯。”霍励平表示,鄂尔多斯多措并举开展能源保供。一是积极利用政策“窗口期”加快优质煤炭产能释放。近年来,已核增88座煤矿,新增产能15370万吨/年。今年1-10月,鄂尔多斯市煤炭产量达7.29亿吨,同比增长5.7%。二是持续推动产能接续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新获批核准孔兑沟、新街一、二井煤矿3座,新增产能2300万吨/年,推动已核准的玻璃沟、油房壕、东坪等大型现代化矿井开工建设,长滩、察哈素等在建煤矿项目投产或试运行。三是全力抓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截至10月底,累计发运兑现合同约3.46亿吨,综合履约率78%,高于自治区整体水平2个百分点,高于山西省3个百分点,高于陕西省13个百分点。四是加快全市智慧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截至10月末,全市230余座在产煤矿、100家群矿型洗选煤厂、74座集装站(含坑口铁路)已接入智慧能源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充分发挥火电支撑作用,上海庙至山东、蒙西至天津南2条电力外送通道配套煤电项目全部投运,外送电量规模从2021年的440亿千瓦时提升至2023年的近9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3%。

多种能源互补 多个场景应用

作为能源大市的能源局长,霍励平豪情满怀:“如果说传统能源‘固底板’,新能源就要‘补短板’,多种能源深度融合方面必须‘锻长板’,才能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霍励平表示,为了优化结构,全市今年重点采取了五大措施。一是强化电力基础设施支撑,构建以电力外送通道为主的能源供给新格局,不断完善电力网架结构。目前已建成以鄂尔多斯为起点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2条,外送能力1600万千瓦。正在推进实施3条电力外送通道,争取在“十五五”期间新增3条电力外送通道,形成“2+3+3”电力外送格局。全市已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5座、220千伏变电站80座、110千伏变电站250座,形成了以特高压引领,500千伏支撑、220千伏支撑、110千伏辐射的供电网络格局。二是推动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基地,重点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防沙治沙光伏风电一体化项目,统筹推进保障性和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分散式新能源。三是开展绿电替代行动。制定了《鄂尔多斯绿电替代行动方案》,建设以绿电园区全覆盖、低碳园区为主体、零碳园区为引领的渐进式绿色园区体系,持续健全完善充换电站、园区微电网等基础设施,扎实推动重点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和重点园区用能高比例绿电替代,已为高载能等产业配置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超1300万千瓦。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围绕国家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细化提出22项重点任务,对应细化成39个重点项目,率先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规模化先行先试。目前,已成功打造了伊旗零碳产业园区和鄂旗低碳工业园区,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蒙苏零碳产业园绿色微电网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用,达拉特旗1GW“零碳超级发电机组”示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同时,加快构筑储能实验实证基地,全市已建成储能项目21个,总规模99万千瓦。五是构筑全国氢储产业高地。积极推动绿氢产业先行区建设,全市现获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10项,总制氢规模19.02万吨/年。依托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余辆,开通煤矿至集运站、化工终端等10条氢燃料电池重卡运输场景,建成加氢站10座。同时,以“制储输用服”全产业链建设,构建多链互补协同体系,氢能装备制造项目已落地9个,形成氢燃料电池系统1.4万套/年、电解槽450套/年生产规模。此外,积极打造新型储能研发生产基地,全市已建成储能装备12.8GWh。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鄂尔多斯风光资源稳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充足,是国家7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之一,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在1.5亿千瓦以上。目前,全市获批新能源装机7292万千瓦,已建成1570万千瓦,电力总装机达到5229万千瓦。推动“风光氢储车”全链条发展,全市建成光伏装备42.5GW、储能装备12.8GWh、风机装备10GW,氢燃料电池系统超万台套,新能源车4万辆。

“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我们能够构建超过12种应用场景,涵盖绿色化工、高耗能产业、装备制造、智能矿山、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绿氢及下游产业、绿色储能以及新能源与旅游、生态治理、农牧业、供热、供冷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霍励平举例说,如高耗能产业方面,全市批复绿电替代规模453.5万千瓦,每年可为高耗能产业提供绿电超100亿千瓦时;绿色交通方面,推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矿山智能网联采掘、新能源数字陆港智慧物流、零碳无尘智慧物流示范建设,全市新能源重卡保有量超2000辆,占到全自治区的近四分之三;绿氢及下游产业方面,批复风光制氢规模576.18万千瓦,已建成项目制氢产能1.6万吨;生态治理融合方面,全市批复光伏治沙项目总规模超3500万千瓦,已建成光伏治沙工程552万千瓦,治沙面积超20万亩,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治沙面积超200万亩;批复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超600万千瓦,建成后实现治理面积超20万千瓦。

霍励平认为,在新能源应用场景的拓展过程中,鄂尔多斯市不断探索新能源的科技创新发展。一是构网型储能方面。通过构网型储能配套新能源技术,主动支撑电网电压、频率、功角稳定能力,提升新能源项目输电通道的安全稳定性,有效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二是零碳园区建设方面。全市在零碳园区建设碳足迹计量、核算、认证的追溯系统,为外向型、出口型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三是分布式新能源开发方面。对不符合通网电的农牧户实行新能源供电系统建设,既解决了全市偏远地区农牧户的用电需求,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电力保障。四是“标准地”打造方面。依托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开展“新能源+”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新能源“标准地”模式,实现土地“即供即用”、项目“拿地即开工”,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打造能源新质生产力 全面做好现代能源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就“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明确部署。

着眼鄂尔多斯在能源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霍励平觉得,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重点规划:

一是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全市煤基能源产业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储能、生物质发电、氢能、节能环保、低空经济、能源数字化、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积极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并推动重大能源科技成果在项目中的实质性应用,赋能能源产业转型发展。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全市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依托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等路径,在新能源、氢能、新型储能、煤炭清洁利用、智能电网等领域实施一批全方位、全领域能源重点科技研发专项,持续做好重大工程项目培育和储备,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激发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性。

三是加快推动清洁低碳关键技术创新,积极打造创新示范工程。推动一批绿色智慧矿山建设,鼓励企业在煤炭开发中应用煤矿地质环境精细感知设备、新一代高效智能采掘装备、煤矿人工智能系统等,通过智能化手段,强化资源利用效率。在煤化工、精细化工、燃煤发电等重点工业领域,支持绿电绿氢原料替代,加快推动数字管理系统等前瞻性信息化技术在传统高碳工业领域中的数字化应用示范。

四是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链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建延补强”,重点支持风电光伏装备、氢能关键装备、新一代新能源动力电池等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引进和产线建设升级,推动分布式能源应用。积极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加快低空技术在能源领域示范应用。加大对智能电网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充电站、换电站、电池回收系统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加强多领域交流合作,重视能源人才引育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化能源领域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及产业创新联盟,实施科学家与企业家“握手”行动,强化技术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在项目中的创新应用。培养壮大全市能源领域人才团队,搭建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加快建立面向“双碳”目标的可持续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丁志军

中煤绿能(鄂尔多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转载


鄂尔多斯市能源局
开展政务公开工作,面向社会公开鄂尔多斯市能源行业动态等,促进我局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