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草原的春、夏、秋、冬

文摘   2025-01-10 19:35   河北  
当广袤无垠的张北草原还是满目荒芜、寒风凛冽时,来自物勘院的地质队员已经顶着寒风穿梭于其中,给这尚未复苏的大地增添了几抹绚丽的色彩。他们四人一组,放点测量、重力观测、标记留存,在默契配合下,每个测点他们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随着一个个测点的成功采集,埋藏在地底的秘密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为了深入探究河北省下山岔幅、板申图幅、羊囫囵幅、大囫囵幅、黄盖淖幅、大榆林沟幅以及察布诺幅等区域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进而为后续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宝贵的重力数据支持和找矿方向。自2024年1月起,物勘院在上述区域启动了1:5万比例尺的重力调查项目。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春天,是地质工作者开始奋斗的季节。尽管春季的坝上大风呼啸,但却并未阻挡住地质工作者探索的脚步,他们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早的一批访客。
测绘工作在地质找矿工作中一直担当着“先锋官”的作用。为了给即将开展物探重力调查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支撑,测绘组要先进行测绘控制网的联测。作为用数据说话的测绘工作,每一步环节都是相互关联,若某一环节出现差错,便会影响整个环节。因此,他们每天讨论的话题总离不开“如何把控制测量做好”。
“今天的测量控制点有着200多米高差,咱们要沿着相对平缓的地势攀岩而上,大家注意安全。”来到控制点附近的测绘组,老范一边准备仪器一边说道。由于工作区域往往都是荒无人烟的野外,很多时候交通工具无法到达目的地。“全部需要徒步前行,走上几公里的山路是非常常见的。”
经过几个小时的徒步,他们来到了此次控制点位,山风一阵阵吹打着脸庞,可他们却感觉不到冷,身上甚至热乎乎的。队员们分好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把仪器放置在测量的点位,调整设置好各项参数,瞄准目标,机器不时发出清脆的“滴滴滴”声响。
“测量控制点的准确与后续重力调查工作开展的每一步都息息相关,毫米级的误差都将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千分之一马虎都不行。”老范盯着仪器的屏幕,不时拿着对讲机与远处的队员沟通细节。每个点都要观测一小时以上,为保护仪器安全、确保数据精准,工作人员必须值守在仪器旁边,时刻观测记录数据,手中的记录工具成为了他们与数据之间的桥梁,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每一个微小的数据都必须精准到位,我们来来回回多走几遍不算什么,只有搞准了,每个环节都到位了,才能保障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寒风呼啸而过,吹过工作人员的脸庞,带来刺骨的寒冷。将近40个控制点的联测,每一个控制点都布置在空旷无遮挡的地方,在寒风中,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韧和挺拔。
在距离联测现场200公里以外的北京灵山,重力组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另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重力仪器试验。重力仪作为重力调查工作的核心设备,其性能与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此重力组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包括静态试验、格值标定、动态试验以及一致性试验,每一项试验都必须在国家重力基准点进行多次往返,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中,有一项试验需要持续进行12个小时,这无疑是对重力组成员们体力与意志的极大挑战。然而,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顶着星星月亮从驻地早早出发。试验过程中,他们全神贯注,认真记录每一个数据点,当试验结束返回驻地,星星月亮又悄然出现在夜空。餐桌上大家有说有笑地分享着当天遇到的“奇闻轶事”及工作中的快乐,疲惫一扫而空。
马不停蹄!
待重力仪器试验结束后,重力组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迅速前往重力调查区进行基点联测。他们从北京国家重力基本点接入,引测到调查区范围内,共完成了5个重力基点的联测工作。重力组的队员们一趟趟地往返于各基点之间,无论是崎岖的山路,还是恶劣的天气,都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确保重力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烈日炎炎如火球般高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中弥漫着沉闷而灼热的气息,连呼吸都变得灼热而沉闷,整个世界似被笼罩在金色热浪中。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纷纷找寻避暑良方,而地质队员却要主动接受“烤”验。
一大早,重力组队员便整装踏上征途。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山区的野外现场,那里山路崎岖,有些地方陡峭险峻,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队员也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稳稳攀爬。
炙热的太阳早已蓄势待发,无情地烘烤着大地。袁雪超的脸庞在阳光的照射下已经变得黝黑,汗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从额头滑落,模糊了他的视线,浸湿了他的衣衫。
“野外勘查,这可不是什么轻松活儿,得实打实地干,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此刻他们正站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脚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再往上走200米左右就到点位了。”袁雪超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道。
陡峭的山路让他们这短短的200米变得尤为艰难,他们时而需要用手抓住路边的岩石和树枝,以保持平衡,时而需要小心翼翼地绕过突兀的岩石和滑动的泥土,以免摔倒,脚下的泥土和石块在踩踏下发出“沙沙”的声响,这短短200米的距离,他们走了整整一个小时。“用重力仪采集数据,是一项精密细致的工作,只有走过去到达预设点位,才能得到准确的数值。”袁雪超说。
到达点位后,袁雪超立刻拿出重力仪,开始调平并采集数据。崎岖的山坡给重力仪的调平工作出了难题。每次测量前,他们都要铲出一块平地来放置仪器,调平后再采集数据。“一般我们每个测点都需要采集二三个数据,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袁雪超说道。
十几分钟后,袁雪超结束了这个测点的数据采集工作。长时间蹲立,他的双腿变得酸胀。敲了敲有些僵硬的膝盖,稍作调整后,他们便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测点。
“用先进的仪器技术和原始的劳动方式,干着翻山越岭穿林过草的活儿。”项目组的每名队员都牢记这一点。不管前方是沟壑还是河流,他们都想方设法走到事先布设的点位上,用汗水书写着对地质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秋季的张北草原,金黄色的草浪随风起伏,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铺展在天地间。对于开展重力调查的地质队员们来说,这个季节,最紧张的野外勘探收尾阶段已经到来。
重力组的队员们更加忙碌了。他们不仅要完成剩余测点的数据采集工作,还要对已经采集的数据进行复核和整理。为了保障工作进度,重力组的队员们放弃了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投入到工作中。
范家皓是项目组里刚刚加入地质队伍的几个年轻人之一。在这个秋季的张北草原上他不仅见证了难得一见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迎来了自己在勘探领域的收获。
刚刚走出校门的他,缺少实践经验,对仪器操作也不熟悉,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每当这一时刻,总有那么几位老前辈,耐心地为他解答疑惑,传授宝贵的经验,像草原上的灯塔,指引方向,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小伙子,你看这个仪器,这样操作会更简单,也更准确。”一位老把式边说边演示着。“在选择路线前,要注意观察地形地貌,结合地质构造特点,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到达测点。”另一位老同志则通过实例,向他传授如何选择路线的技巧。
渐渐地,那些曾经让他望而却步的高山,已不再是难题;曾经陌生的勘探仪器,也愈加变得得心应手。
“对于我来说,野外勘查区就是最好的实践课堂。”范家皓感慨地说,“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无法获得的实践经验,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宝贵精神。”这个秋季,他一边收获,一边成长。
不久,项目组迎来了检验他们阶段性成果的时刻,省地质矿产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第二次质量监控。这次检查不仅是对项目组工作成果的全面审视,更是对他们工作方法和流程的重新梳理。专家组仔细检查了重力资料、物性标本记录、三级验收及绿色勘查等原始资料,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认可。
“专家组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表彰。”项目负责人覃霖说道。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这些数据将汇聚成一份份详实的重力调查报告,为后续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周而复始。冬季的张北草原再次变得狂风呼啸,除了更加寒冷,似乎又回到了刚来时候的样子。然而,对于项目组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而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随着野外勘探工作的基本完成,项目组将重心转移到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上。重力组的队员们虽然不再需要顶风冒雪地在野外奔波,但他们的工作量却丝毫没有减轻。在相对温暖的室内,他们面对着海量数据,开始了细致核对与整理。
“这些数据是我们整个项目的核心,不能有丝毫差错。”项目负责人覃霖说道,“每一个数据都代表着地质队员在野外付出的辛勤与汗水,更关系到后续地质找矿工作的成败。”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队员们对数据进行修正与补充,同时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挖掘,力求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虽然野外工作暂时结束了,但我们的任务还远未完成。”项目负责人覃霖说道。
项目组的工作依旧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他们期待着在即将到来的春天里,能够带着更加详实的数据与更加明确的找矿方向,再次踏上张北草原这片神奇的土地,继续他们的地质勘探之旅。
而张北草原,也仿佛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的归来,期待着他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文字 | 范家皓

编辑 | 韩森 贾明帅

审核 | 葛晓笛

审签 | 孙志波

来源 | 物勘院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河北省水勘院(河北省遥感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