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树刘氏移民

文摘   2025-01-04 21:42   河北  

刘氏族人点击上方蓝字回家吧!!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祖地在何方,山西洪洞老鹳窝。

山西“洪洞”县对于中国百姓来说,可谓家喻户晓,在中原和北方更可谓妇孺皆知。一个小小的县名,何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这大概是因为:一是洪洞随“苏三起解”的传唱而扬名。二是随明初洪洞移民而被广泛记忆。

在长江以北的地方,特别是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安徽等省的大部分老百姓都把洪洞做为祖居地,在这些地方以外的地方,也因这些省人口的外迁而也把洪洞作为寻跟问祖之地,如东北三省、台湾。洪洞大槐树对于这些地区的百姓来说,已经不是单纯对祖居地的一个记忆,而且把这种记忆演化成对故乡和祖先的怀念情节,紧紧萦绕在脑间心中,为中华民族心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一段记忆,常使人感慨系之。

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晋、冀、鲁、豫、陕、甘、皖、苏、鄂、蒙等地,甚至广西、广东、海南也有部分移民,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鞋小趾验甲形。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皖北、苏北等地普遍传说,凡是从洪洞迁来之民,脚小趾甲中有一裂缝,好像是两个指甲,不是古槐迁者,均无此特征,时至今日仍为复形指甲,这一问题还待民俗学者、遗传学者深入研究。据说还有有些移民是被绑押解迁出的,路上如果需要大小便,必须让领队解开绳索,故至今这些地区上厕所仍说成解手

古大槐树处迁民之后裔经过几代、十几代,大都不知道被迁前是何村何地,但都知道“大槐树是故乡”,这一点至今谁也没能忘却。移民在离开大槐树时恋恋不舍,到达新的定居地点后,他们大多栽种了槐树,借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怀念。河北省河间县申鲁村高氏在自己家门口栽了一棵槐树;保定府西关谢德先开了名叫“老槐茂”的酱菜铺。河南确山县有槐树庙村、大槐树村、槐树庄村。古槐移民更是在家庙祠堂的楹额上铭记了纪念的文字,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山东菏泽固堆袁家祠堂墙碑曾刻有洪武二年袁公正题望槐思乡诗:“昔日从戎驱鞑虏,今朝屯田太行东。洪洞分支老门第,曹州安居旧家凤。古岗植槐三五株,铭记晋中父老情。卧雪传说流千古,后昆霞蔚赛劲松。”河南焦作市刘氏祠堂匾额书:“派衍洪洞。”河南偃师县牛氏家庙大厅的楹联写着:“十八祖平阳世泽,五百年毫西名门。”河南省武陟县小东乡大淘村孙氏牌位对联:“祖洪洞支迁沁左,籍山西裔延河南。”移民们迁往各地,因一村不准两一姓,所以兄弟之间为了相互照应,有一姓分为几个姓者,至今仍有山东某地仍有“回、翟、常,一个娘”、“魏、梁、陈、一家人”、“崇、刘、顾,是一户”、“山东无二郭”等说法。

幽并,东临太岳。西控汾河因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河内重地,洪洞也成为山西之通衢要道。故而也成为移民迁出的聚集之地。




洪洞刘氏宗谱 民国刘恒杰修。恒杰,洪洞人。该谱在乾隆、嘉庆、同治、光绪等谱的基础上重修。该谱与光绪本无大的差异,只是世系图延续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距光绪二十六(1900年)刻本,仅三十二年,恰是一代。可异的是缺少了第二册,需光绪本参照、补缺。纵观洪洞刘氏明晰,衍派有序,其原因就在于历代家谱之保存和续修。披阅旧谱,参照新谱,洪洞刘氏五百年的家族发民史,灿然可观。既可补正史、方志之不足,也可供社会学、民俗学,人口学等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民国二十一年刻本。河北大学图藏李吉王原霞提供。

徐沟大常村刘氏系图。撰人未详,谱记明洪武年间始祖仲礼从洪洞大槐树下迁来徐沟大常村。十二世前皆单传,记至二十四代。民国二十六年(1937)抄本。

另山西图书馆也藏有部分山西刘氏家谱,目录如下:

刘氏尧山族谱(民国)杨寿村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修民国二十年续修本3册  

刘氏家谱(民国)刘步青修,民国三十六年抄本1册 30

沁县开村刘氏家谱(民国)刘步青纂修民国十三年抄本1册31

洪洞刘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清)刘胜莲纂修光绪二十三年刻16

洪洞刘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清)刘大惁纂修嘉庆十五年刻本6册 696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六卷(清)刘氏纂修乾隆二五年刻本6册 723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清)刘殿风等纂修光绪二十二年刻本16册 1358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民国)刘恒杰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刻本15册 134页


为方便各刘氏宗亲寻根问祖,兹将各省迁民后裔资料列下,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刘氏宗亲提供这方面资料:

1、皖、苏、鄂移民

安微省的移民集中在风阳府,调查统计的家谱,碑刻多自述为洪武初从洪洞迁皖的,这些和史书的记就是完全一致的(洪武初年曾先后向风阳移民三次,洪武六年迁山西及真定民于风阳,同年八月迁朔州民自故之十章及家属于风阳地区地泗州,虹三县;洪武九年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于风阳。其次就是充实直隶徐州,当时直隶徐州所辖四县;砀山和萧县(现属安徽省)、丰县和沛县(属江苏省)。湖北省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靠近河南的地区:隋县、大梧县和枣阳市三县(市),沿汉水流域而居的郧县、十堰市、保康、襄樊市、宣城、钟样六县(市),集中在与河南相邻的襄阳和郧阳两府。

笔者家族(族人现主要居江苏丰县)也是于元末迁回汉高祖故里,家藏族谱清代谱序

沛公灭秦平逆安天下践祚帝位,盖世之明君。汉历东西汉间以莽逆止,史册散失高皇后裔散居中原各地,历经多代世系远近多无可考稽。考吾系祖系代王参公之后,公参,文帝三子也,初为太原王后为代王世居太原,后元二年(代王十七年薨),子登立,是为恭王享祚二十九年,登生十子,非王即侯,子孙繁庶,然经莽逆有入民间者多不可详考,迨至五胡乱华,谱牒多遭此劫,经隋唐之世家道渐昌,惟宋有琰允二公抗金就义广为颂传,其后遭金元迫害归隐山林,吾系祖雨公曾隐居中镇霍山,族众有居太行山者多迁燕赵之地,亦有南迁至陕豫者,数罹兵隳水火,昭穆世系亦难详稽,至雨公唯记系代王之后,为西汉高祖五十四世孙,其子藏公于明初迁高皇故里,于丰北新里北刘庄(今巩黑楼)建家祠供奉神主,以寄思祖之忱,是为吾族迁丰始祖,藏公有昆仲数人,迁居他地者因世事播迁遂不可详查。明嘉靖五年六月黄泛,吾乡洪深似海,年余洪退始得回乡理田,其间多有流徙他乡者……

与笔者故乡相临刘家营刘氏族谱序:

吾家世居山西洪洞县野鹳窝。世远代更,未易追数。元末大乱,我始祖考讳顺,偕始祖妣尹氏去山西洪洞,至丰壤。见其土沃俗美,于城北三十里许,相其地,遂止舍焉。名其村曰:刘家营 ’。迨值大明隆兴,新命定邦国。国籍编户永安里一甲民籍人户,遂创业垂统。垦田积善,生三男一女,女居长焉。择配不轻许字,偶于谷亭镇,俦伍广众中,遇一壮士,倜傥不群,心甚奇之,遂纳为婿,乃今高氏祖友谅公也。男婿同居共爨三十余年,析居分地二十余顷,友谅入名官册,加刘姓于高姓之上,同宗一体,共户当差,永传世代,愈衍愈繁。高氏之族,姑不暇详。试以吾族十计之,长支彦刚,子孙至今七辈,二支得源,子孙至今九辈,三支武,子孙至今八辈。班列行次,森森朗朗。堂弟九思,乃弟润,留心关注,从今溯始,传流辈数,一览可识,刘氏繁衍,足证其概。为后人者,随时序录,百辈可识,但愈衍则家愈析,而茔亦渐分。堂上叔臣,虑其涣焉无统。至万历十三年清明节,立始祖四时祀典,大会族人,和气蒸蒸,幽明晚闲。使祖考之茔,虽分而不分,皆知始祖之为源本也。子孙之家,虽析而不析,皆知追远不忘本也。为后人者,恪遵令典,奉行无误,其繁衍者,不益联属乎!吾叙及于前,深望子后庶此谱可世传焉。该谱十六世以上无排行字,从十六世以下排以十六字:慎尔德修,永遵成训,常存孝思,允昌景运。

2、河南移民

河南是明初山西民迁居的重点地区之一。根报明初洪武、永乐年间的行政区划,河南布政司辖开封、汝宁、南阳、河南、怀庆、卫辉、彰德七府十二州八十八县。彰德府所辖的磁州、武安、涉县现属河北省,其它州县俱在河南境内。现在属河南的南乐、清丰、内黄、滑县、浚县,濮阳、长垣等县,明时属直隶大名府。现在属河南省的台前、范县,明时属山东布政司。

河南新安县石寺刘:洪武元年刘从义由洪洞迁新安。

河南焦作西阎河《刘氏宗谱》序:

尝谓士大夫家之有谱,所以尊祖敬宗睦族也。刘氏之居西阎河者.旧无谱牒。岁王表,余登进士第,冬十月,往西阎河拜祖,约吾族兄万金。观其言辞举动,伉爽绝伦.既出所订家谱稿本示众,余阅未竟既欣然起日:比迁居西阎河者,与雁门由上庄所迁.实系异派而同宗也。盖我刘氏前明洪武间,囱山西洪洞迁居河内县上庄,始祖讳成,二世祖兄弟四人,三世祖兄弟十六人,四世祖兄弟二十人。相传当时与秦姓不睦,伤秦姓一人毙命,有行三沛亮者,毅然投官自首,幸被恩赦,仍回上庄安居乐业,余十九人分逃四方,其行十一讳宗居山西刘岑村,至十世祖讳旺登,始迁修武西北乡之西阎河,迄六、七世矣,偿无谱以联属之,将名字失考,昭穆难稽,或至亲骨肉若众人,其何以绳祖武而昭来许耶;订谱之事,顾不重哉!万金兄虽农家者流,罕娴文事,而独有志于修谱,亦可谓知所重矣。特是所训谱稿,多有不合谱序,亦太欠雅。今万金兄命其子侄与孙延年、丰年,可言等前来与序于余,余不得不为指阵其大略。盖刘岑村之行十讳宗为始祖.自直由综公代一代往下排写,西阎河之始祖,则宣自其始迁之十世袒讳旺登往下相排,方合体式,且显示以书写之法,仰世代字号配氏子女,朗若列眉,庶可一日了然,不至太粗俗而少文焉,是为序。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新正六日壬辰科赐进士出身候选知县宗末藜青顿首拜撰。

焦作市阎河村《始祖刘旺登墓碑》:

刘氏相传本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人也。自洪武年间,开疆迁居于刘岭村(其时属怀庆府河内县)现分属博受、修武二县,该村现届博爱县上庄村)……山高涧深,石厚土薄,此地已不可居矣。先人梓匠人也,此地树林茂盛,林木严则糊口有资,度日有具,遂于是而居此焉。越二百余载,人渐多而他土狭窄,地土难以承人矣。遂及我高祖讳旺登时迁于河邑双泼池村,开荒坡以度日。数十载,所生二子.曾祖邦大清,次曾祖讳大恒,未有家室而故,寄埋于双泼池。我高祖下世,我留祖言,此地亦不能顾人。复迁于修邑阎河村。由刘岭而双泼池,由双泼池而阎河,三迁至此。置田地修房屋.不知几经积累,几殚劳瘁,而始有此其中存身之地也……。 大清光绪十年立

河南汜水《刘氏宗谱》(清光绪十九年修,撰谱人为刘氏九世孙建极)记载:

刘氏自明季绳祖公,始祖山西洪洞椿树胡同树,迁居巩县,旋又迁汜水县,小宅于磴固村(磴固村即今之东阿南村也,营北西南岭。(汜水县张湾村刘忠耀 提供)

河南刘海宇先生: 我是山西洪洞县刘氏后裔,先祖自明朝洪武年间迁居河南南阳。我们辈份有一个口决叫“天喜传元丰,秀齐怀足泽”,我是“齐“字辈的我们的祖先是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蒲”字辈的五兄弟,到我这辈大概有二十多辈。现在南阳的刘氏多是“五蒲刘”的后代。在河南南阳邓州市夏集乡小刘营至今还存有自山西迁来后的家谱及字辈排行。

河南省镇平县公园街七号.刘洁莹:老家是洪洞大槐树下,镇平一带的居民,大多是洪洞的移民。

河南巩县刘风雏(现居辽宁省建材工业局):祖代相传,我家是明朝洪武元年,由山西大槐树下迁移而来河南巩县的。

河南刘法鑫:我家住河南濮阳县五星公社东义村大队,刘姓是从洪洞迁来的。

河南省新野县工业局刘萍:河南新野县上乡岗居住刘、马、钞三姓,都是明代从洪洞大槐树迁来的。

3 北京、天津、河北移民

明朝初年,退居漠北的元帝势力仍然不小,不时骚扰边境,为了巩固边防,充实粮饷,洪武时就移民河北地区,还衽了军屯。以后,明朝迁都北京、政治军事中心随之转移,为了捍卫京畿之安全,巩固明朝中枢,永乐时又多次移民河北地区。《明实录》记载,移民河北地区,以当时北京、真定府、广平府、顺德府、大名府、保安州所属县为多。“七.七”事变前,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曾在定县搞过社会调查,最后由李景汉主编成《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调查的62个村中,有10445户,约计58000人。分为529族,共110姓。调查这些家族的来源,除极少部分外,都说是在500年前,“燕王妇碑”以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正定县地名资料汇编》载:全县233个自然村,明显记载为洪洞迁民的有34个,还有一部分自然村,虽为移民置村,但未标明是从洪洞迁民。《成安县地名志》载:全县有31个自然村明显记载为洪洞迁民。

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移民分布一览表:

北京:昌平延庆 怀柔 密云 平谷 通县 大兴 房山

天津:静海武清 宝坻 蓟县

河北:石家庄唐山灵寿束鹿晋县、藁城赵县井陉获鹿新乐正定深泽赞皇元氏栾城、平山张家口怀来蔚县张北宣化涿鹿怀安栾平隆化、丰宁怀安迁西迁安昌黎卢龙滦南遵化玉田乐亭、滦县丰南安次三河霸县固安大城永清保定涞水、涿县定兴安新蠢县博野定县涞源新城完县清苑、满城沧县东光河间献县衡水铙阳阜城景县枣强、深县武强邯郸永年曲周魏县成安大名涉县广平、临漳磁县武安邢台柏乡隆尧南宫巨鹿沙河临城、新河清河广宗内丘

河北阜城县王海乡曲龙河大队〈〈刘氏宗谱>>记载:原籍山西洪洞县东关刘庄人。前明永乐二年,由洪洞县大槐树迁居直隶车光县城西王垣南庄。

刘丁禹(现居辽宁抚顺):我的祖籍也是山西洪洞大槐树下 ,我父亲老家在河北省阜城县,家乡也有两棵大槐树,据说当年三兄弟来到此地.我父亲只知道五辈"...."我泛"".辈。

北京市大兴县沤营公社张各庄刘泽民:老祖八户人自洪洞小兴州村在古槐树下集合迁来,这儿没有村取名张各庄。 注:据考证,小兴州在河北北部,非山西洪洞。

北京海淀区青龙桥小学家属院景进禄:河北束鹿于家庄,景、刘、王、贾、谢、耿六姓,都是永乐末年从洪洞迁移而来,迁来后才有此村。保定府西关人谢德先,开了一个酱菜铺,为纪念迁民,取名叫老槐茂

北京地安门外天汇大院五号.刘钟尧:明永乐年间,我们的祖先从洪洞县刘雷沟集合到大槐树下迁到河北省的。据说他们是兄弟三人,被迁者是两位弟弟,大哥到大槐树下送行。这两位弟弟,一位落户在迁安县,一位落户在乐亭县。后就是我们刘姓的祖先。

河北束鹿县旧城税务所.刘桑弟:我原籍河北定县清风店公社西岗大队,我们周围的一些村庄据老人讲,都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村迁来的。

天津刘振洪先生:我是天津市静海线静海镇前毕庄人我们全村都姓刘,根据家谱上记载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我们祖先是三兄弟。

4 山东移民

元末明初,山东地区人口同山西不相上下,但可耕土地比山西大多了,由于黄河泛滥,灾疫盛行,再加上“靖难之役”,南北构兵,造成人烟稀少,也是移民的重点省之一。山东省移民以明时的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莱州府、青州府最多。现移民于山东有据可查者达八十余县。其分布如下:

山东省移民分布一览表:

济南 历城章丘长青青岛胶南即墨淄博枣庄滕县德州宁津商河济阳禹城夏津陵县齐河武河广饶滨县垦利阳信沾化利津博兴惠民潍坊潍县诸城安丘临朐寿光高密益都烟台牟平文登莱阳栖霞掖县荣城莱西招远黄县临沂沂水日照平邑沂源沂南莒县莒南费县泰安莱芫新汶肥城平阴宁阳东平济宁兖州鱼台嘉祥汶上曲阜邹县菏泽郓城巨野单县曹县鄄城梁山定陶东明聊城东阿临清莘县金乡徽山阳谷茌平冠县高唐

山东滕县望家乡小刘村《刘氏族谱》载:明初吾祖由山西洪洞县被迫来滕,授田为滕民,另古邑之西偏四十里,新村无名,刘氏居之,因()姓为名曰刘村。

另滕县级掌馆刘沟村、永乐村,望家乡小刘庄、姜木镇刘楼都是明初由洪洞迁滕,该乡泉上村洪武二年由洪洞迁来。

据山东滕县大坞镇大刘庄《刘氏族谱》载:“刘氏于明洪武二年时(由)山西临汾县经单县迁居膝县。”《迁滕略记》中记述:“闻迁滕时.我族应迁者八百余人。押迁官平阳府李公见我祖英年正直,举为迁长,月余至单县地。有即单县者;有东迁海州者;有北迁兖州者。我始祖定居滕西使相乡望家社……。”可见迁民时,因路途遥远,路上有押解官押送,迁民中有迁长负责带队,数百数干人结队而行。

山东曹县《长刘庄魏刘氏合谱》(民国二十四年修,撰写人不详)记载:

予族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士,大明洪武二年迁民招下,条款具备,律森严,凡同姓者不准居处一村。始祖兄弟二个,不忍暂离手足之情,无奈改为两姓,铜佛为记,传流至今五百余岁依然相在。兄弟二个,光祖、亮祖,遂迁于曹邑西北四十五里居于程集,生则同居一村,死则同葬一茔(堂兄魏成祖同时先迁至杞县,永乐二年移迁于考城东北十五里魏楼),时程庄小盗贼为害,不得其安,乃北迁。(刘光祖)二世世保、世忠长徙刘楼,次徙三里刘庄,(魏亮祖)二世东移居三里魏庄……千万人之身一人之身也。尊祖必敬宗,敦一本睦九族。……闻之刘则肇基于彭城,魏则发迹于钜鹿,鲜不知为一家也。不和知为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以为刘氏。魏为成周之后就封于魏,亦以为氏,皆此帝喾之后裔也。今刘魏合谱则尤有说焉。……祠堂对联曰:两姓人众莫测辟木百枝实基本,刘魏物繁难量犹水万派总同源;一本散万殊两姓枚举言分考,万殊归一本刘魏大同观合宗;考昔洪洞同宗始,证今曹邑分姓传;两判初,先祖昭证有代远,刘魏肇基,子孙竞是一脉传;功成于谱,刘魏先世垂裕德,名就于宗,两姓后昆就历传;宗排字从始祖起:祖世士慎作,云丹明先宗。克宫尚地方,王永继存生。后二十世排:学修超贵远,德鸿通宝长。建思怀忠敬,化效维在祥。’”曹县桃源王文亭提供

山东巨野刘郁先生:本人是山西洪洞刘氏后裔,先祖自明朝洪武年间迁居山东巨野。据族谱记载,一世先高祖(至我是第十九世)于明朝洪武年间山西大移民时,自山西洪洞迁居山东巨野。移民时,兄弟三人同时迁来,两人定居山东巨野,一人定居山东鱼台。定居山东巨野的另一支已于清朝康熙年间闹兵灾时失散,至今不知去向。前五世时(明朝末期)三地还有来往。

山东莱州刘东波先生:据父辈讲我是山西刘氏,不知何年间迁居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山东安丘刘永年(现居上海瑞金二路19821号:我祖明末清初自洪洞迁往山东安丘,现已传世十七世。

山东宁阳县小伯村刘冠玉(现居上海吴淞路652弄13号.):家祖是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来,先祖兄弟二人,老大到本县王家楼,老二到小伯村居住。(1) 汶上县沟头村,我外祖父是自洪洞迁来(2) 宁阳县大伯集戴家,是永乐年间自洪洞移来。

山东省单县黄峙公社孟楼大队.刘敦君:我祖刘梅是嘉靖年间由洪洞迁来,邻村修庄赵姓是和我始祖一块迁来。

山东莘县农业技术中学.刘学存:我们这一带莘县西部,即豫、冀、鲁三省交界处的人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俺家祖宗迁到莘县已二十五世,经粗略计算,可追溯到洪武永乐年间。

山东省禹城县人民政府地震办公室.刘兆祝:我家在本县辛寨公社后留大队,相邻是前刘大队,两村实际上是一个自然村,姓刘的占绝大多数,有一千二百余人。刘氏先祖刘黑,刘白兄弟二人,是从山西洪洞古大槐树迁移而来。

山东省武城县百货公司.刘德明:我县山东武城东刘庄大队。洪洞迁来始祖二人,一居刘庄,一居小屯。

山东陵县刘福臣(现居吉林省四平市长发公社塔山五队):始祖刘伯俊,明永乐年间自洪洞迁居山东陵县帽刘家村庄。

5、甘、陕移民

陕西的移民分布在沿渭河流域一带的宝鸡地区、威阳地区和渭南地区,黄河及支流榆林河一带的榆林地区。甘肃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线;宁夏、青海的移民不很多。

西安市东郊韩森寨文化馆刘德林:陕西省宝鸡地区扶风县吕公公社聚粮大队刘家场人是由洪洞大槐树处迁来。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樊昌倍:陕西省眉县阳峪公社刘家什村,居民大多姓刘,他们的祖先是从山西省一颗大槐树下迁移而来。

天下刘家人
刘家人自己的交流平台,让我们一起弘扬刘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四海一家,天地一刘。打造刘氏宗亲沟通、交流平台。祝福刘氏宗族薪火相传、英才辈出、经邦济世、共铸辉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