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村史村事 ┃ 化作乡安大垮村:烈士故里见“跨”发展

政务   2024-10-12 09:42   贵州  


从厦蓉高速九洞天出口驶出,沿G246往纳雍化作万亩国有林场弯行2.5公里,国道的左侧有一条水泥大道,黑白相接处竖立着一块路牌——安大垮村。


安大垮是化作乡的一个村,这里是革命烈士蔡应达的故里。了解安大垮村的历史文化,还得找一找村里的“活字典”。



现年78岁的蒙兴文,是化作乡化作小学的退休教师,他是安大垮村的老牌文化人、老党员,热心村里的大事小情。


“我查阅了很多史事资料,向村里各族的老一辈了解情况,把村里的发展历史作了誊写记录。”翻开蒙兴文的村史记录本,村情村貌、历史沿革、历任班子、各族来源……他都记录在案。从茅草屋到砖瓦房到小洋楼,从稀泥路到砂石路到水泥路,从没有吃到基本饱到吃得好,蒙兴文见证了安大垮村70多年的跨越发展。



蒙兴文介绍,安大垮村村名来源,据他查阅的史料,有300多年的历史:1678年,安大垮村称为“安那卡田坝”,因一土目“安娜卡”而得名;1841年,大定知府来“安那卡田坝”巡查,因滥田淹没马的胯部,被知府改名“安大胯”,后村民觉得“胯”字不好,大家就改为“安大垮”,沿用至今。


安大垮村是革命烈士蔡应达的故里。1918年2月,蔡应达出生在大定府西三区(今纳雍县化作乡安大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在大定职业中学就读时,参加秘密“读书会”,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任大定支部负责人,积极组织进步师生发动抗日宣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41年1月18日在贵阳英勇就义。198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蔡应达为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蔡应达雕塑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大垮村的汉、苗、彝、白、布依、穿青人等6个民族始终传承弘扬革命烈士精神,在历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为民族团结、文化繁荣、产业兴旺、乡村发展而艰苦奋斗。


革命烈士蔡应达生前居住的房屋,房屋位于纳雍县化作乡安大垮村蔡家寨组


“在蔡应达革命烈士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再到新时代,我们村在文化、教育、产业等方面都实现了大跨一步的发展。”蒙兴文谈到现在安大垮村的发展,脸上皆是自豪。



过去,安大垮村是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穷乡村。田深水冷,水稻产量低,有的深田早午间有瘴气,老百姓常年种田,腿脚浸于泥水中,导致风湿、关节炎、腿脚生疮等毛病较多。故有“安大垮是个屯,来时雄赳赳,去时拄拐棍,皆因田深水冷两肢疼”的顺口溜广为流传。


70多年来,安大垮村修路通电,推行倒田换水、石灰改良土质、稻谷品种改良等方式,实现了农业种植的大跨步。2019年,安大垮村实现脱贫出列。目前,安大垮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种植天麻398亩、辣椒150亩、冬笋19.16亩,让林下生“金”,为村民们开辟了一条致富路。2023年,安大垮村人均纯收入达14860元。



“时代变迁,安大垮村的发展历程堪比一本鲜活的历史长卷。一个个时段的跨越发展,我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享受者,也是见证者。有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安大垮人一定会安心、大步、跨越发展。”蒙兴文说。


作者:杨其飞  周启刚

一审:张晓娅

二审:张   菊

三审:周春荣

文稿投稿邮箱:gtny2021@126.com

视频投稿邮箱:jzb3535118@163.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窗口——纳雍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857—3525990

举报邮箱:gtny2021@126.com

看完请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珙桐纳雍
发布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纳雍县本地新闻资讯,开展在线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