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春晚舞台配色硬控了!还有这些一直在引领时尚……

政务   2025-01-31 10:50   上海  

蛇年春晚
哪些画面让你感到惊艳?
有网友纷纷表示
被春晚舞台配色硬控了!

用色卡的方式

来回顾春晚

↓↓↓


左右滑动查看 图源央视新闻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这些令人惊艳的配色

还有一些流传千年的纹样

同样给我们带来

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小小纹样里折射出

中华文明起源时铸就的底色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是对自然的一种再现,从轮廓造型的描绘到意义的延伸。而纹样比文字更早记录了华夏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长期研究纹样的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沈沉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纹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至今已有6000-7000年的历史。




纹样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吉祥纹样

其实很好地总结了

中国文化的特色

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内核”

沈沉表示




















“最早,纹样就是对自然的描摹,到了商周时期,得到了升华,有了组合。”沈沉表示,中国文化喜欢把一些美好、强壮、能力很强的东西组合在一起,龙和饕餮都是如此。


饕餮纹青铜器(商)


从石器时代的蛙鸟鱼虫,到商周庙堂的饕餮怪兽,再到春秋列国的蟠龙飞凤,两汉时期的云气仙人,以及魏晋隋唐的宗教纹、植物纹,直至宋元明清的人物纹、吉祥纹,纹样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每个时期的纹样都承载着当时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是历史的见证者。”沈沉表示。




















最新考古发现,来自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中的“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和“猪纹陶钵”上的纹样,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纹样。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这组纹样的意义已经很难考证,但是在中国,有图必有意,它或许象征着一种愿望,是河姆渡先民用石刀记录下的对天地宇宙的想象。”沈沉表示。


猪纹陶钵


而“猪纹陶钵”则呈长方形,四角弧圆,平底,在钵外壁分别以写实的手法、均匀的线条刻绘了猪纹。“在中国很早就开始有猪的纹样,这证明中华民族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与文字也一脉相承,‘家’字,就是屋檐下一只猪。纹样与文字一样,印证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纹样的盛行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像是钱币纹从秦汉一直盛行到明清,成为流传至今的财富象征。辽代的白玉透雕莲花鸂鶒衔环佩饰,北宋的镂空莲池交颈鸳鸯纹带链金香囊,清代的蝶恋花纹刺绣女袄,这些衣服饰物上出现的鸂鶒、鸳鸯、蝴蝶等纹样,则寄托着古人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


镂空莲池交颈鸳鸯纹带链金香囊


纹样方寸不大内涵丰富


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中

诞生了丰富多彩的纹样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建筑

陶瓷、织物、书画等多个领域

不仅美化了物品

还传递了吉祥寓意和社会文化信息




















在中国的青铜器、玉器上,蟠螭纹、蟠虺纹、饕餮纹都是常出现的纹样。随着朝代的演变,纹样也会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纹样也常见诸于建筑之上。比如夔纹大瓦当,出土于辽宁绥中姜女石建筑群石碑地遗址。瓦当上面刻画的高浮雕夔纹虽然已将夔龙简化,但蜷曲盘绕,两相对称,依然状如山峦,十分有气势。


夔纹大瓦当




















中国传统纹样被使用较多的还是要属纺织品,沈沉表示,不同纺织品上的纹样能够反映穿着使用者的气节、身份和场合。


一幅汉代的“登高明望四海锦”,展现了秦皇汉武登高望海、封禅求仙的故事。纹样中的云气、龙凤、虎豹均与想像中的仙境有关。深蓝色为地,赭红、正黄、草绿三色起花,色彩深沉,华而不艳。


登高明望四海锦


一幅“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出汉式典型的图案——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方寸不大,内涵丰富。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纹样


集大成者的敦煌藻井,人物花卉层层叠叠,堪称一部纹样百科全书。从繁复的莲花到灵动的飞天,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纹样包容并蓄又影响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既呈现出包容的特色

又有着强大的“内化”能力

这在纹样中也能体现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这一由小圆圈和大圆圈组成的纹样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公元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成为唐锦中数量最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



这一来自波斯的纹样为何在中国能够被接受?沈沉表示,圆在中国代表圆满的意思,连珠纹又呈现出对称,符合中国人推崇的中庸文化。在中国,连珠纹结合了宝相花如牡丹、莲花、菊花等,被“强势”发展成中国的一种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也影响着世界。


唐朝时期,卷草纹不仅流行到日本,更是流传至西方,在世界纹样史中也有所记载。


公元14世纪法国的织工们在织物中可以精确模仿出吐火的龙、欢快的狮子和凤凰。这在14世纪意大利织物和绘画中极为普遍。


14世纪法国织物中模仿的中国图案


18世纪法国的《Happer's Magazine》杂志刊登的艺术评论中,“中国风”一词已经出现。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丝绸、瓷器、漆器等被大量引进法国,大量“中国风”的纹样成为西方家居空间中最受追捧的中式元素。


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的“中国风”


“中国纹样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和社会文化。我们想要将文化继续发扬光大,需要时尚化和当代化,这是一种发展权。”沈沉表示,传统纹样发展到当代,本质没有改变,依然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重传统文化是我们设计人的根与魂,新时期的审美和生活需求发生了很多改变,我们同样需要守正创新。”


今天,大年初三

愿你岁岁常欢愉

年年皆胜意

好运相伴

万事顺遂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往期回顾



破33亿!2025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再创新高

糯米+豆沙,这一口下去,才是年味啊!

埃及小哥的春节“特别演出”?他还没玩过瘾!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制图:小琼
部分来源:央视新闻
部分图片:新华社、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宝丁
校审:神小丢、林桂人
终审:文心

点亮点赞、在看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纹样?↓↓↓

青春上海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