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西麓,有一种菜,它宛如一位质朴的老者,质朴无华,不慕华丽,不喜张扬,却有着大地般深沉厚重的气质,那便是平定的黑豆叶菜。它不仅仅是一道能满足口腹之欲的菜肴,更像是时间长河中的喃喃低语,是历史车轮下的悠悠回响,是文化长河里的深厚积淀。它是母亲的慈爱味道,是家乡的牵念滋味,是每一个平定人心中永恒的眷恋,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情感与记忆。
平定人,恰似这片孕育黑豆叶菜的土地,拥有坚韧不拔、朴实无华且不屈不挠的品格。在干旱和半干旱之地,他们以辛勤的汗水润泽希望之苗,用无穷的智慧雕琢辉煌之梦,于有限资源中创造出无限可能。黑豆叶菜也在这样的环境里,深深扎根大地,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它无需肥沃的土壤滋养,无需人们精心呵护,仅靠着阳光雨露,便彰显出生命的坚韧。这与平定人的性格是如此相似,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们都能傲然生存,在困境中绽放出璀璨光芒,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对黑豆叶菜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笔下,黑豆叶菜满是眷恋与深刻的哲思。南宋陈克在《豆叶黄》中写道:“豆叶黄,花正妍,秋风起,叶飘零。”简单的词句,借豆叶黄之象,寄托了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故土的无尽思念。而宋代苏轼在《菜羹赋》中这般写道:“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苏轼对于简单食材烹制出的生活画面的描述,传达出了穷且益坚、乐天知命的境界。这些作品早已超越了对食物的单纯描写,它们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感悟,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理解黑豆叶菜内涵的精神之路。
清光绪八年版《平定州志》上载有李元正所作的“豆叶吟”诗一首,生动地描写了当时人们采食豆叶的情景。诗中写道:“山田种豆惧苗稀,田家辛苦怨调饥。输租糠秕盛瓦缶,蓄菜备尝藿与薇。”“廑怀属少妇,草草理晨妆。相携或三五,一一执筠筐。盈襜非染蓝,越陌且褰裳。行行拾绿野,捊取纤指长。平畴闻笑语,蓠落话农桑。”“中妇磨刀切叶细,溪头担浴漉檐际。抱瓮聊度日,尝羹谋岁卒。”并批注相关的豆叶诗“在他省视之真臭味差池矣,盖太行一带千里同俗,物关民命”。这些诗句与其他文人作品一道,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让我们看到了曾经艰辛却又充满温情的生活画卷。无论是文人对黑豆叶菜的感怀,还是州志中记载的民间采食画面,那些在田间劳作的身影,那些为了生存而精心准备食物的画面,都成为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记忆碎片,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黑豆叶菜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平定人而言,黑豆叶菜是母亲的味道,是家的温馨象征,是温暖记忆的载体。儿时的记忆中,每至秋天,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她会穿梭在田间,采摘新鲜的豆叶。那身影,是对家庭爱的奉献。采回的豆叶,经过焯水、晒干等工序后被精心储存起来。等到寒冬降临,大地被冰雪覆盖,这些豆叶就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母亲做的豆叶菜虽然做法简单,却饱含着深情。每一口,都是家的温暖、母亲的爱,是幸福与满足的滋味,能驱散冬日的严寒。
黑豆叶菜的制作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它仿佛是一位无声的导师,告诉我们,即便是最普通不过的食材,只要经过智慧的构思和勤劳的双手,也能变成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这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只要用心去对待,就能将它们转化为成长和进步的珍贵养分。它教会我们珍惜大自然的每一份馈赠,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瞬间,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在简单中领悟真谛。
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平定土地上,山高石多、十年九旱、土地贫瘠,但这片土地古老而坚韧,孕育出了坚韧、勤劳且充满智慧的人民。平定人以他们独特的个性——坚韧与乐观,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不抱怨,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命运。他们勤劳朴实、不畏艰难,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种出黑豆叶菜,这一过程见证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黑豆叶菜,无需肥沃土地和精心照料就能茁壮成长的特性,正是平定人坚韧精神的象征。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平定人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微笑面对,以坚韧书写自己的人生,就像黑豆叶菜在艰苦环境中依然生机盎然。
黑豆叶菜与平定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它是餐桌常客。它简单朴素,却有着家的味道和母亲的爱。当秋风起,黑豆叶成熟时,平定人纷纷走向田间。一群女人,身着朴素衣衫,头戴遮阳草帽,胳膊上挎着竹篮,相约着去采摘豆叶菜。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田野上,那片种植黑豆的土地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光辉。女人们沿着田间小路,脚步轻快地走向绿油油的黑豆地。微风拂过,豆叶沙沙作响,似在欢迎她们。走进地里,看到那一片片饱满翠绿的豆叶在阳光下闪烁,女人们的眼睛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大自然赐予的珍贵礼物。“哎呀,今年这豆叶长得可真好呀!”一位年长女人笑着说,其他人纷纷点头。随后,她们便开始采摘。有的女人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捏下豆叶;有的则熟练地用手指捋过豆枝,豆叶就像听话的孩子般落入篮中。她们边摘边谈着家长里短,笑声回荡。偶尔有调皮孩子在田边玩耍,也加入采摘队伍。不一会儿,竹篮堆满翠绿的豆叶,像是装满希望和喜悦。阳光渐强,女人们额头渗出汗珠,但脸上笑容灿烂,毫无疲惫之意。对她们来说,这不仅是采摘,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传统的传承。当竹篮装不下时,女人们才不舍地起身,看着采摘后的黑豆地,心中满是满足,带着收获离开,留下欢乐笑声在风中飘荡。
采摘回来后,平定人会对黑豆叶进行加工和储存。他们用大筐、案板、石头、瓮、木制腌菜疙瘩、高粱杆、鹅卵石等工具,完成一系列复杂又有序的工序。秋后采回豆枝青叶,先放在通风处自然干燥,再切成细丝,用开水汆透后凉水过凉,接着在大筐内压上案板石头挤净水分,放入瓮里捣实并压石。到“立冬”前后,经过添清水、米汤沤制,取出处理后,用笊篱捞入筐中,用木板石头压紧挤水,放入缸内,加上鹅卵石,倒入冷却后的清米汤或面汤淹住,常加水添菜,放在0 - 10℃的地方保存。这一制作过程体现了平定人的智慧和勤劳,他们将黑豆叶制成各种形式,无论是搭配豆腐、猪肉等食材,还是制成酸菜、腌菜等风味小吃,都能让人回味无穷,丰富了餐桌,也传承了当地的文化精神。
黑豆叶菜是平定人的情感纽带,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家乡与远方。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乡品尝到黑豆叶菜的那一刻,亲切感和归属感便会油然而生。这种情感,不仅源于对美食的热爱,更源于对家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它是游子心中对家乡的眷恋,是对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总之,黑豆叶菜与平定人的个性和精神紧密交织,它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这片土地上,黑豆叶菜与平定人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与辉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