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分子大多藏身境外,以“高薪招聘”为诱饵,诱使求职者在国内租房搭建虚拟拨号设备实现远程操控手机卡,给国内受害人拨打诈骗电话、群发诈骗短信来实施诈骗。通过这些虚拟拨号设备将境外电话转化为境内本地电话,增大了迷惑性,导致受害人更容易被骗。
某地放假在家的女生小陈和另外3名同学想找兼职,赚点零花钱。小陈在QQ群中看到“电话客服,时薪200元”的兼职广告,便联系对方。对方让小陈准备两部手机,一部手机要安装指定APP用于接收任务,另外一部手机用于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电话拨通后,小陈只要将两部手机放在一起,无需其他操作就能每小时获得200元报酬。
就这样,小陈开始了“电话客服”的兼职工作。在短短的2天多的时间里,小陈就赚了1500元。随后,小陈拉上同学一起做,4个花季少女就这样成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
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电话卡和银行账户,或是充当线下“卡头”“卡贩”,为了一时的利益变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殊不知,就是因为这些被卖出的大量“实名不实人”的电话卡和银行账户,被诈骗分子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高中毕业生小张看到网上有人以每张500元的价格收购银行卡,这对于处在求学阶段又缺少收入来源的他来说,无疑是笔可观的收入。于是小张拿着身份证去银行办了4张银行卡。转手交易后,他获得了对方支付的2000元。
一年后,民警找上门将其刑事拘留,原来是犯罪分子将他的银行卡用于电信诈骗。法院依法判处小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获刑1年。
诈骗分子发布兼职信息,引诱青少年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面对面扫码关注等方式传递诱导性信息,引导潜在被害人添加犯罪分子的微信、QQ群或其他小程序,后期由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对潜在被害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大学生小黄在QQ群内看到一则兼职广告:“引流推广、操作简单、工资日结”,便抱着试试的态度添加了对方好友,对方要求小黄提供微信号、手机号等信息,后续只要将自己的微信好友拉入指定的微信群内,即算完成任务。
小黄觉得操作简单便照做了。三天后,民警根据线索找到小黄核实情况时,才意识到自己被诈骗犯罪分子,作为“引流”工具所利用了。
切莫为了“蝇头小利”触碰法律红线!
惩戒办法
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等,不随意借给他人或在不明网站填写。
面对来路不明的“高薪兼职”工作,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要被快速获利的虚假承诺所迷惑。请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遇到扫码免费领礼品、转发兼职广告、拉人进群等情况,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帮助诈骗分子架设呼转设备、提供通信线路、拨打转接电话等行为均涉嫌违法犯罪。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来源:昆明市反诈中心
编辑:冶小通
监制:王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