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丨生态美、农民富、产业兴,银川——蹄疾步稳促振兴 绘就乡村新图景

时事   2024-12-06 16:30   宁夏  
每一秒,都让新闻动起来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座座院落美观舒适,一个个产业生机勃勃,一张张笑脸灿烂绽放……走进银川市各村落,宜居和谐的新画卷徐徐展开。今年以来,银川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点带面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宜居、共同富裕、幸福和美家园。

开拓渠道 富民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永宁县望远镇富原社区移民创业园,只见温棚紧密排布,农户骑着电瓶车、三轮车穿梭其中,忙着开展各项农事。

富原社区是全区规模最大的“十二五”劳务移民安置区,也是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的重点社区。2022年以来,为了让移民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望远镇实施了富原社区移民创业园建设项目,一期建设温棚31栋,二期建设温棚45栋,主要以“党支部+合作社+移民”的模式进行运营。富原社区一方面组织大家外出学习,一方面联动龙头企业为移民提供技术指导,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移民群众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让温棚经济成为增收致富新引擎。

望远镇党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争取实施了智慧农业项目,对移民创业园(一期)已建的31栋温棚进行智能化改造,配备日光温室卷膜通风智控系统、环境自动采集系统、卷帘控制系统和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种植户可以通过手机掌握温棚实时动态,远程控制调节温棚环境,大幅提高种植效率。

富原社区积极探索,构建联农带农机制,建立“社区管理+移民承租+企业指导”运营模式,极大拓宽了移民致富增收的渠道。此外,积极对接宁夏大学农学院,邀请专家开展标准化、科学化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培训,把好技术送到移民家门口。

初冬时节,在闽宁镇鳞次栉比的设施温棚园区里,“新农人”马雅铃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2020年,马雅铃带头承包园艺村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后来在宁夏农科院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大胆尝试种植特色水果、蔬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马雅铃带领21户乡亲经营45栋温室大棚,并建立培训示范点、研学基地,对园艺村及前来观摩学习的农户开展各类温棚种植技能、管理培训。积极组织农户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农户种植温棚的热情,引领园艺村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产量。马雅铃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带动更多农户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品种,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让农民增收致富,让更多移民在闽宁镇这片“金沙滩”上收获幸福。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扎实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上半年积极争取闽宁协作资金8400万元,实施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8个。全市深入实施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创优计划,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其中,冷凉蔬菜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兴庆区月牙湖乡获批国家产业强镇,分别争取中央资金2亿元、1000万元,金凤区“宝翠西红柿”、灵武市“郝家桥萝卜”获评2024年第一批特质农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累计授权22家企业“妙选银川”区域公用品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农旅融合 激发活力

今年8月,贺兰县立岗镇通义生态园开园。该生态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乡村,各类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游客可在水上娱乐区体验戏水之乐,或在古色古香的康养居住区品茶晒太阳,还有兔子、小羊、孔雀等几十种萌宠。

通义生态园总占地面积500亩,此前曾是通义村为壮大村域经济、解决地方养老问题而建设的集养老、度假、娱乐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园区。今年通义生态园全面升级改造,打造田园康养居住区、休闲游乐区、果林采摘区、水产养殖区等特色区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给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截至目前,贺兰县现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宁夏特色旅游村6个,逐步形成了农业种养、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形态,农旅融合发展项目效益明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跨入昊然山居民宿,极具特色的庭院和舒缓的音乐让人心情舒畅。近年来,西夏区大力发展文旅、农旅融合产业,一批特色乡村民宿应运而生,经系列升级改造,民房变客房,村庄变景点,不仅带动和盘活乡村资源,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乡村经济走上“快车道”。昊苑村立足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庭院经济,用发展见证小庭院的大前景,推动农户致富。

今年以来,按照“农旅结合、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银川市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成功举办首届银川2024年“蒙牛·丰收杯”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开展优质农产品展销,将赛事与民俗节庆、文体活动相结合,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文化创新与休闲农业融合,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上半年,全市166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接待游客102.46万人次,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40.6%,带动农户2877户。

城乡互动 共绘美景

自2023年开始,银川市按照“1+1+5”工作思路,每年开展1个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1个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和5个乡村五大振兴特色村建设。到2025年底,预计全市建设15个共同富裕水平领先全区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30个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100个乡村振兴特色村,形成市有典型、县有标杆、乡有示范、村有亮点的银川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在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花田香蟹主题稻田公园,稻蟹立体种养模式为村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在368亩的稻田四周挖出了宽沟深槽,田里种水稻、沟渠养螃蟹。螃蟹每天闻着稻香、沐浴着阳光、饮着黄河水,个个味美肉甜。去年以来,永兴村进一步将农居升级改造成乡村民宿,通过第一产业种水稻搞养殖、第二产业进行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去年,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实施“煤改电”项目,193户村民拆掉了原有的燃煤锅炉,转而使用空气能热源泵供暖。看着新安装的设备,村民郭兆冬笑意不断,“通过智能温控表设定温度,家里就一直是恒温,不像以前烧煤时忽冷忽热。”郭兆冬美好的乡村生活从告别煤烟开始。

“城乡融合就是要让农村和城市连为一片,让城里人更向往农村,让农村离城市更近,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金凤区良田镇光明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克鹏感触颇深。自担任光明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亲历了村里的每一点变化,眼见设施温棚丰收了、育苗中心育苗量提高了、村民腰包鼓了,他打心底里高兴。

今年,光明村“两委”中的致富带头人主动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成立永维时物农业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经营相关设施及大棚,自主种植瓜果蔬菜。由村“两委”带头入股,吸纳有意愿的村民入股,让村民富起来、村子强起来。“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进程中,产业先行是抓手,更是引擎。光明村将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拓展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孙克鹏说。

今年以来,银川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贯彻到推进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推动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兴旺,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促进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END




记者:吴春霖

编辑:冯玉鑫


看银川
银川新闻,早知道!银川广播电视网为用户提供银川最新最ING的优质新闻、旅游、生活资讯,致力于打造银川最好的视频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