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航科创训练营”
2024年招生简章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培养目标
培养优势与特色
培养过程(2~3年)
项目方向
牵头团队:李清泉院士团队
简介:本方向以计算机、人工智能、测绘遥感、机器人与自动化等技术为基础,以时空信息泛在感知理论、方法与技术为核心,围绕精密定位与自主导航、多场景感知与动态探测、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数据挖掘与空间智能服务等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打造“全空间感知装备+时空大数据+AI+多场景创新应用”的软硬件一体化应用技术与产品服务。重点围绕空间探测、国土安全、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制造、应急救灾、设施运维、智慧生活等领域。
牵头团队:孟建民院士团队
简介:本方向以城市与建筑设计理论、数字孪生技术、环境控制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为基础,从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筑运营管理平台的集成开发、建筑物联网系统、web应用系统、数据中台、三维可视化系统、移动端等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安全防控、低碳节能、高效管理、舒适便捷的数字化应用,为人居环境的智慧升级提供基础保障,为当前城市与建筑的复杂型统筹设计,探索各要素间高效关联和及时协同的解决方案。
牵头团队:彭孝军院士团队
简介:本方向定位智慧医疗、生命大健康领域,旨在开发前沿分子纳米医学产品以及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实现高效、精准和个性化的疾病诊疗药物与智能制造装备研发。该方向将融合计算科学、材料、化学、生命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以及工程学等学科,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技术探索,重点围绕光学传感、生物诊疗、mRNA疫苗、药物递释系统、光/声动医学与智能装备等方向。
牵头团队:于起峰院士团队
简介:本方向面向航空航天、智能运维、先进制造、增强现实、芯片封测等领域,以智能感知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机器人等技术为基础,以先进成像、精密测量、智能感知为核心,围绕智能图像分析与视觉测量、激光干涉与动态感知、计算成像与三维数字化、增强现实与AR/MR、多模态自主智能感知和机器人视觉等方向开展创新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研究,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
牵头团队:张学记院士团队
简介:本方向定位于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交叉结合,针对人体生命健康系统的监测、慢病管理、疾病早诊与治疗后康复状况评估的需求,以发展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培养具有学术前瞻视野、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特异性快速检测;生物标志物的多模态多层次测量与成像;智能生物传感器件;先进抗菌、防霉多功能材料;多功能纳米诊疗平台。
培养获得
推免资格
对于在训练营中表现优异、成果突出的学生,设置30%左右的推免指标(具体以当年学校推免政策为准),开展本研贯通培养。
院士团队指导
不仅在训练营期间获得院士团队全程指导,而且获得推免资格或考试录取在本校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可由院士团队担任研究生导师,促进成果继续深化和迭代更新。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由院士团队指导,做科技创新前沿项目,发高水平文章和专利,提升科研能力;做高科技创业项目,拿高层次奖项和高额无偿孵化基金,成为初创合伙人。
项目孵化
依托深圳大学创业园等校内外平台,可获得资金和场地支持,进行成果孵化,实现“高水平创新基础上的高质量创业”。
报名与录取
编辑 | 詹晓滨
初审 | 郑颜宗
终审 | 吴 浪
↓请点击“阅读原文”至校内公文通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