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三清五治”让资产盘活“再上岗”

时事   2025-02-07 18:00   贵州  

盘活闲置资产是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持续促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七星关区以“三清五治”(“三清”即清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清理农业设施设备、清理农户闲置旧房旧舍,“五治”即整治农村建筑物乱搭乱建、整治土地弃耕撂荒、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整治生态环境破坏、整治陈规陋习)为载体,精准盘活闲置资源,一栋栋闲置房屋迎来华丽转身、一块块闲置土地被重新激活,让犹如沉重“包袱”的闲置低效资产得以有效“唤醒”。


下料、劈板、压幅度、打眼、组合、打磨抛光……走进层台镇玉龙村熊猫甑子加工厂,工人们正各自忙着自己手上的工序。


很难想象,这个活力十足的加工厂,曾是一所闲置多年的小学校舍。


据悉,为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玉龙村引进返乡创业的退役军人王雄,创办甑子加工厂,使原本闲置的校舍得到了有效利用,为集体经济带来了增收,还实现了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现在我们有4条生产线,工人30多名,都是周边的群众,每天可以生产上千个,年产值达到80万元。”玉龙村熊猫甑子加工厂负责人王雄一边手活不停,一边说到,在加工厂就业的村民工资都是按件计算,平均工资4000元。


据了解,玉龙村除了盘活废弃校舍外,还对全村闲置资源资产开展全面排查,集中力量进行盘活利用,将闲置资产由“负担和包袱”变成为村集体“生财下蛋”的金窝窝


玉龙村佟家林组有一处约5亩的闲置鱼塘,由于多年无人管理,致使池塘水体发黑发臭、水质浑浊,杂草丛生,被村民称为“臭水塘”。


为改变“臭水塘”的现状,2024年7月,村集体决定利用山洞的优质天然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中华鲟、黄辣丁等生态鱼养殖,并投放了300多斤鱼苗,计划通过发展垂钓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三清五治’工作为抓手,结合自身实际,在盘活闲置资源、带动群众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玉龙村包村干部古典忠说。


整洁的路面、规整的停车位……经过修整,七星关区市西街道和平社区将废弃“垃圾场”改造成为便民停车场


市西街道和平社区地处七星关区老城区中心,社区多数地段均规划为拆迁区域,许多房屋拆迁多年且一直未进行商业开发,由于长期闲置,遗留的建筑垃圾堆积,荒草丛生,时有偷倒垃圾、乱停乱放等现象发生,导致辖区环境卫生整治难度大,附近开店和生活的居民也颇有怨言。


“旁边堆的全是垃圾,客人都反映环境太差了,停车也不方便,对我们做生意的来说影响太大了。”熊唱在和平社区服务站点旁开了一家餐饮店,长期的垃圾堆积让她深受其扰。


自“三清五治”工作开展以来,和平社区以社区为主体成立物业公司,并积极开展闲置集体资源资产的清理和盘活工作。和平停车场就是将和平路片区、市财政局已征收未使用的3处地块房屋、空坝平场后建成的。停车场的修建,不仅改善了拆迁区域“脏乱差”的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缓解了周边停车难、停车贵问题,还充实了社区集体经济。


除此之外,和平社区还利用辖区闲置资源资产,以合营方式开办和平食堂、洗车场等实体经济,增强了社区的自我“造血”功能,为社区集体经济添砖加瓦


让“沉睡资产”变身村(社区)集体“增收活水”。截至目前,我区共盘活闲置资源资产1582处,“三清五治”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清理盘活资源资产6366.64万元。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完成5000户农户户厕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覆盖率100%投资6116万元提升59家种养殖场净化设施,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600余次。


记者 | 马玲玉
编辑 | 孔雪松 
编审 | 胡秋婷
终审 | 向昆鹏
监制 | 黎秀禹 
新闻热线 | 0857——8345777


点亮

分享给更多人

↓↓↓

微七星关
党媒的另一副面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