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农村“假孝顺”风气蔓延,年轻人沾沾自喜,父母苦不堪言

文摘   育儿   2025-01-30 19:06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导语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长期在外打工的游子们,不管在哪个城市,不管归家的路途有多么遥远,都会选择回家过年,看望年迈的父母,还有年幼的孩子。


原本冷清的农村,因为有了年轻人的返乡,变得十分热闹,人来人往。难得一家团圆,老人格外珍惜这样的日子,本想跟儿女好好聚一聚。


然而,农村有一股“假孝顺”的风气在蔓延,年轻人还在沾沾自喜,父母却是苦不堪言。






春节期间,年轻人有哪些行为是“假孝顺”?



1. 吃团圆饭,只顾着玩手机


吕大妈有两个儿子,都已经结婚生子。


一年里吕大妈最开心的时候,是儿孙们回家的这段时间。


吕大妈早早准备了各种年货,年三十那天,她跟老伴一大早起来准备,晚上做了满满一桌丰盛的佳肴,她准备跟家人们边吃边聊天。


然而,菜一上桌,孙辈们只顾着玩手机,对于面前的美食无动于衷。


儿子和媳妇,对着菜肴一顿自拍,纷纷发朋友圈,等他们拍完美食,饭菜已经凉了。


吕大妈只好重新把饭菜再热一遍,重新上桌,他们边吃饭边忙着在群里拜年,抢红包,对于老人的问候,爱理不理,吕大妈连声叹息,悄悄擦起了眼泪。



以前一家人,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大家七嘴八舌,聊聊这一年的收获,有说有笑。


如今儿子们长大了,却没有了跟父母聊天的兴致,他们跟同事,好友,群友聊得热火朝天,却忽略了最需要关心的父母。


年轻人,虽然人在老家,心却不在父母身上,这就是所谓的“假孝顺”。


2. 送礼华而不实


有些年轻人一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留给给父母来带,他们总是忘记给抚养费,父母还需要做兼职,来养活孙辈。在远方的年轻人,有吃有喝,日子过得很滋润。


过年的时候,他们为了面子和名声,给父母买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虽然看着大气,但是却不适合父母,这些礼物,很多时候父母即使收下了,它们也容易成为柜子里的闲置品。


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不舍得花钱,更是讨厌铺张浪费,年轻人为了面子,花钱大手大脚,这是“假孝顺”。


3. 访友,饭局不断


彭大爷只有一个儿子,媳妇要值班,儿子一个人带着孙女回老家。儿子回家后,经常要外出。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轮流着见面,儿子天天有聚会。


孩子留给彭大爷照顾,他有时候甚至玩几天才回来,这可苦了彭大爷,过年儿子只顾着出门玩乐,孩子爱哭闹,彭大爷只好费尽心思逗弄孩子开心。


邻居羡慕彭大爷,有儿孙相伴着过年,他只能苦笑着说,“儿大不由人,天天不着家,哪是陪我啊!”



4. 四体不勤,等着父母伺候自己


黄大爷的儿子要回家过年,他心里乐开了花。


然而,儿子回家后,却总喜欢葛优躺,不是在沙发上,就是在床上,要么玩手机,要么追电视剧,儿子不但不帮忙做家务,而且顿顿都要黄大爷端给他吃。


吃年夜饭的时候,黄大爷跟老伴在厨房炒菜,菜还没有上完,儿子不但不等人齐了再开饭,反而是招呼亲朋好友先吃饭。


等黄大爷和老伴忙完,留给他们的是一桌剩饭剩菜,老人寒了心,儿子哪里是陪我们过年,这分明是父母给儿子当保姆啊!



综艺节目《做家务的男人》,魏大勋经常跟爸爸在沙发上舒服地躺着,只有魏妈妈一个人在做家务,这也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妈妈在干活,孩子在一边悠闲地休息。



5. 花光积蓄,还需要父母的救济


苗大妈的儿子和媳妇,在大城市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还提前辞职,想回家过个好年。


不管是请亲朋好友吃饭,吃喜酒随份子钱,还是过年去景点游玩,准备过年的年货,儿子每次出手都很大方,这个年过得热热闹闹,让苗大妈在亲友们面前,倍有面子。


亲友们都羡慕苗大妈的孩子有出息,父母也能跟着享福,苗大妈心里美滋滋的。


然而,过完年后,小两口想要早些回去找工作,不管苗大妈怎么热情挽留,儿子和媳妇决意要走。


苗大妈细问之下,才知道,他们辛苦挣一年的钱,在这个春节都已经所剩寥寥无几,只好改变计划,返城打工了。


苗大妈知悉实情后,觉得很惊讶,她忍不住批评儿子,“让你们要节俭过日子,你们非得要铺张浪费,打肿脸充胖子,那路费还有吗?妈妈这钱你拿着!”


儿子连连摆手,尴尬地说,“妈妈,我们有,”


谁料媳妇却抢话道,“我们哪有?刚才你不是说要跟老同学借钱吗?”


苗大妈听后,不由分说,硬要儿子收下路费,儿子既内疚又惭愧,本来想要父母享福,没想到,最后竟然要拖累父母。


6. 嫌弃父母思想老旧,厌恶父母的唠叨


有些年轻人跟父母总是一言不合就吵架,也不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了你不懂!”。


父母关心孩子,才会唠唠叨叨,但是年轻人只觉得厌烦,虽然过年时他们一直在父母身边,但是亲子关系却越过越紧张,弄得老人小心翼翼,更加的不知所措。





年轻人过年不要“假孝顺”,要做到“真孝顺”



1. 少玩手机,真心陪伴父母


通讯的发达,让人际交往更方便,但是同时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的冷漠,嘘寒问暖通过手机传达,总有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父母需要的是年轻人放下手机,好好陪老人说说话,哪怕谈的是家庭的琐事,也能让老人宽心。



2. 减少聚会,把宝贵的时间留给父母


同学虽然一年没见,但是父母又何尝不是一年才见一次呢?


也许在年轻人的心里,好朋友比父母更重要,自己反正跟父母住在一起,没必要专门陪父母,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


父母才是那个殷切盼着孩子回家的人,过年只有短短的7天,父母怎么会觉得够呢?


他们想多看看孩子。探访亲友,可以集中在1-2天,剩下的时间,年轻人可以好好陪着父母,毕竟过完年后,父母想见孩子,又需要再等一年。



3. 尊重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随着年龄渐长,对于父母的唠叨,我们会变得更加的不耐烦,有些年轻人甚至会嘲笑父母思想落后,拒绝跟父母交流。


我们要尊重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做到跟父母和睦相处。





结语



《奇葩说》,颜如晶说过,能从头到尾,看我们孩子人生的,唯一观众是谁?是父母。这个辈子,弟弟,妹妹,朋友,伴侣,都是中间加入的。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从小父母陪伴着我们长大,但是等我们有了朋友,有了恋人,有了孩子,在我们心里,父母的地位却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


当我们忙着陪伴朋友,妻子,孩子的时候,父母却被我们遗忘了。


父母给了孩子最长情的陪伴,但是等到父母一年年老去,身为父母唯一的观众的我们,却与父母渐行渐远,而父母却一直留在原地,等着我们的回归。


“假孝顺”最伤父母心,年轻人要让父母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真心陪伴,这样才是“真孝顺”。


10万+爆文精彩回顾:

顺产的“侧切”或“撕裂”,对以后有什么影响?医生说的实情是什么?

为何宝宝见到某些人会突然大哭?老人不以为然,妈妈要心里有数

67岁大妈意外怀孕,坚持生下女儿,说不会麻烦子女,后来怎样了?

生下双胞胎,婆婆反悔不带娃,我坐月子自己带娃,宝妈一招让全家人后悔

婆婆不帮忙带孩子的家庭,多数是这四个结果,第二个很现实

生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哪种晚年过得更舒坦?老人们说出了大实话

不跟子女住,晚年生活悲惨的老人,年轻时多半在这几件事拎不清

宁愿要没出息的儿子,也不想要有出息的女儿,爸爸的想法很暖心

用不了20年,“独生”和“二胎”家庭的差距就出来了,太现实了

老了是住儿子家舒服,还是女儿家舒服?听听过来人的话,太现实了

“养女儿没压力,老了还有女婿养老”,过来人感叹,难过在后头

儿子在我姐姐家借读三年,姐姐收取了六千块生活费,合理吗?孩子应该由谁来带?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收获更多精彩育儿路上,你我相伴

星星妈育儿说
全网粉丝超过37万,多平台育儿原创作者,健康管理师,家有两男娃,专注育儿和儿童教育,发表超过2000万育儿文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