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云何此生 关注我
“青岛下水道”最早的版本出自1991年。
1991年,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就曾出现过这样一段情节:
学校教官在闲谈时说,台湾不像我祖籍青岛,那里德国修的建筑特别好,尤其是下水道修的特别宽,不管下了多大的雨,等雨停了,一点水不会在地面上出现。
这段台词在随后被大量解读引用,后来演变成下面这个版本:
中国城建人员在修下水道时,发现零件坏了,因找不到配件向德国人求助。德国人答:“不必担心,附近3米内有备件。”人们就寻找,果真发现一个油包,内有图纸、零件和修复工具,而且崭新如初。
网络上被广泛转发的故事
1、水泥管道需要备件?
故事说法:在青岛市博物馆2楼,一段挖掘出来的蛋形型管材作为文物展出。它的截面似鸭蛋,高80厘米,宽40厘米。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在水泥上贴了一层瓷瓦,可以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网友质疑:原来管道是水泥的。那么,水泥管道上有什么备件要换?难道是备用水泥?修复工具是什么?难道是备用铁锨?
2、百年陶管砸不破?
故事说法:前几年青岛的城市施工中,在老城区挖出一段德制下水陶管,人们居然砸不破它。而后来铺设的管道已锈迹斑斑。
网友质疑:陶管用100年正常。但是“砸不破”是什么意思?用气球砸不破,还是用锤子砸不破?是孩子用木锤砸不破,还是大人用铁锤砸不破?
据说这就是“德国造”青岛下水道
3、不足3公里管线确保不涝?
故事说法:德国人在青岛,17年里修建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经历年改造扩建,目前还有不足3公里的“德国造”。但不要小瞧这3公里,它在青岛排洪防涝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网友质疑:现在青岛下水道总长3000多公里,德国人修建的3公里居然被认为是青岛不涝的保障?
德占时期的青岛
4、青岛雨后不涝的真相
那么,青岛为什么雨后不涝呢?其实,早有专家对此做过解释:
第一:青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下水管道与地势走向相同,雨水可自上而下快速排入海中。
第二:青岛的城市建设中,承袭并发扬了雨污分流的理念,对全市下水管道全部提升改造。
德国人修青岛下水道,这只是一个段子而已,就如同下面这个段子:
中国城建人员在整修下水道时,发现有零件坏了,因找不到配件就向德国人求助。德国人答:“不必担心,附近3米内有备件。”
人们就寻找,果真发现一个油包,内有图纸、零件和修复工具,而且崭新如初。因图纸是德文的、零件和修复工具也没人会用,只好再次打电话求助。德国人说:“不必担心,3米内肯定有备用工程师。”
人们就寻找,果真在地下挖出一个德国工程师,而且崭新如初。但呼吸已没了就打电话求助。德国人说:“不必担心,3米内有备用复活丹。”人们就寻找,果真在地下挖出一瓶复活丹。吃下复活丹的德国工程师说:“不必担心,我穿越回100年前就能修好。”然后就消失了,人们这才看到复活丹上的6个字:美德因拆爱哪。
最后要说的是,人们热衷于传播德国人修下水道的段子,其实是对如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念落伍的反感。下场大雨,马路上就能撑船;修了扒、扒了修的拉链马路;下水道三天两头的堵……从这个角度上讲,油包里图纸、修复工具的故事是对现代城市建设者的一种警示。
好文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