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光耀北疆 乌海盛景谱新篇

文摘   2025-02-05 07:30   内蒙古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年来,乌海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以文润城、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深入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提升。


以文润城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多年来,乌海市用活用好“中国书法城”城市名片,书法教育广泛普及,书法名家不断涌现,书法创作成果丰硕,爱书法、学书法、练书法蔚然成风,书法文化已深深融入城市文化血脉,成为乌海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城市最厚重的文化底色。



2024年12月15日,“北疆文化神州行”北京市东城区、内蒙古乌海市书法交流展在北京市东城区开展。现场展出书法和摄影作品共110件,其中,乌海市选送的书法作品70件、摄影作品10件,北京市东城区选送的书法作品30件。参展作品各种书体兼备,包含不少名家名作,体现了艺术家们炽热执着的艺术追求、继承传统的书法功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及引领风尚的精品意识。


“本次展览让我对乌海市的书法传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许多名家作品非常好,我很喜欢。”北京市民秦公民说。


乌海市书法爱好者众多,建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书法艺术殿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截至目前,乌海市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46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165人。



1月15日,乌达区作家协会、乌达区新达街道新达社区联合内蒙古亲嘉亲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第一届春联笔会在新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活动现场墨香四溢,由各位书法家挥毫泼墨创作的500余副春联,在乙巳蛇年春节前被送到了辖区居民家中。


每年春节临近,乌海市各社区便格外热闹。在各活动室内,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齐聚一堂,挥毫泼墨,将寓意吉祥、充满祝福的对联一一呈现,将浓浓的年味和新春祝福送到社区居民中间。他们的笔触流畅,字迹遒劲有力,一笔一划间,不仅展现出群众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更彰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依托良好的全民书法文化基础,乌海市积极搭建多层次、经常性、常态化的各类书法交流展示及学习平台。传承书法艺术的浓厚氛围,也进一步激发群众习练书法的兴趣,促进书法艺术交流,提升书法艺术创作水平。



2007年至今,乌海市连续举办了13届“黄河明珠·乌海书法艺术节”;举办了“中国书法城·乌海”城市形象进京展“‘翰墨长河’中国书法城·乌海书法美术摄影展”“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展”“中国书法·年展”等高层次书法展览活动,一场场全方位、全景式的艺术文化盛宴,不仅让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水平的书法艺术熏陶,也一次又一次将乌海市的书法文化和书法产业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中国书法城·乌海”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以文惠民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今年元旦假期,海勃湾区滨河街道湖东社区与乌海乌兰牧骑联合开展“北疆文化进社区 共庆元旦心连心”文艺演出。演出在激昂欢快的马头琴齐奏中震撼开场,随后,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蒙古族舞蹈动作轻盈优美、刚柔并济,或如鸿雁展翅,或似骏马疾驰,将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歌声婉转悠扬,似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又像草原雄鹰振翅高飞,诉说着北疆大地的传奇故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让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沉浸在美妙的艺术世界中。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乌海市不断夯实文化事业基础,大力扶持文艺队伍发展,全力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通过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艺活动品牌,“唱响北疆”2024内蒙古民歌大会、“大河情 赏石韵”中国赏石城·乌海第十三个全国赏石日观赏石宝玉石精品展、“‘情韵乌海’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同时,乌海市广泛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颂歌祖国 艺韵北疆”乌海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乌兰牧骑“学·创·演”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艺术节、百姓大舞台等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仅2024年,乌海市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580场次,惠及群众26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全市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文化惠民之风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吹拂。



1月12日,乌海市首部诗歌剧《太阳神之城》在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首演,这是乌海市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的积极成果。



《太阳神之城》以“诗颂乌海,文润北疆”为主题,朗诵者通过诵读,演绎了4个章节的诗歌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雅艺术的文化盛宴。《山居牧野》《光芒绽放》《青绿河畔》《沙漠看海》4个章节,从不同时代背景和乌海发展历程,抒发了太阳神之城从远古走来的漫漫长路,以及乌海日渐美好和国泰民安的盛世情怀。



2024年以来,乌海市大力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广大文艺创作者创作热情饱满,始终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一系列精品佳作唱响新时代的颂歌。国画《行远自迩》、雕塑《朝阳》《传承》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行书《郑板桥诗》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创下乌海市历届“国展”入展数量最好成绩;《撸起袖子加油干》系列“黄河泥娃”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银奖;撸板呱嘴《最美乡村》入选 “乡风曲韵”2024胡集书会全国美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摄影作品《黄河入蒙第一站 乌海》《大漠之光》《牧归图》入选第三十六届中国华北摄影艺术展;主题舞蹈《黄河泥娃》荣获第十一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一等奖,《潮尔》入围2024顶尖舞者全国总展演;歌曲《来沙漠看海》荣获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度“优秀村歌奖”;全景式沉浸歌舞剧《三线印记》旅游演艺项目首演成功,入选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满都呼合唱团荣获“唱响北疆”自治区群众歌咏展演活动一等奖。


以文兴业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乌海市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和群众喜好,深入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文化与市场的结合点,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有效提升了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了文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为北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24 年,乌海市成功举办乌海第七届马帮大会暨首届汽车户外露营大会、“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全国二十四节气旅游美食及线路宣传推广活动、乌海市旅游发展大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在“五一”假期期间,乌海市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和魅力,成为西北地区异地租车率最高的城市;《夸克数读:2024年轻人出游新趋势》显示,乌海是“年轻人热搜的热门小众出游目的地”;乌海市首次入选由《中国民航》杂志社主办的“天选·2024 年度航旅榜单”年度航旅目的地,“沙漠看海·中国乌海”这一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乌海观光旅游,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聚焦乡村休闲旅游,乌海市打造了海勃湾城郊出游体验区、乌达户外运动体验区、海南特色文化体验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格局。其中,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上榜《2024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名单》;乌海市影视基地入选文旅部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2024年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国家3C 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海勃湾区、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乌海市艺缘雕塑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入选第二批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第三批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均成功申报自治区美丽休闲乡村。乌海市还推出了集观光、采摘、研学等为一体的1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进一步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乌海市还深度挖掘与北疆文化相关的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强化宣传,用心、用情讲好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乌海故事。2024年,“沙漠看海·中国乌海”城市品牌宣传首次亮相北京天安门《辉煌的中国》主题展。推出《乌海故事》《墨韵飘香》《石韵流芳》《丹青乌海》等精品栏目和节目,全年制作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新媒体产品170 多条,总阅读量超1.2亿次。《黄沙不语 青山为证》《诗行黄河》分别荣获 “创新榜”2024年度广播影视业新时代文明主旋律优秀节目和创新节目。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各级各类展陈展览场所开展北疆文化宣传教育活动130余场次,累计覆盖市民群众5万余人。全市3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嵌入式传播推广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北疆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不断提高,彰显了具有乌海特色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氤氲处,奋进正当时。面向未来,乌海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乌海市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让北疆文化在乌海大地活起来、火起来。




记者:赵永刚

编辑:周永赟(实习)

初审:李新华

二审:杨勇

终审:王智源

出品: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乌海融媒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是乌海市委、政府所属唯一的官方媒体。由原乌海日报社、原乌海广播电视台组建而成,拥有一张报纸,两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乌海融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网站等多个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