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一位读者的留言:为什么越作的女生越有人宠爱,而懂事的女孩却得不到该有的温柔?
叔想起张幼仪的故事。
懂事的她,奉父母之命,嫁给了未曾谋面的徐志摩。
两人第一次独处时,她想跟他说说话,但从小的教育告诉她,只能等男人开口她才能说话,可徐志摩一句话都没说。
徐志摩不喜欢她,“徐志摩从没正眼瞧过我,他的眼光只是从我身上掠过,好像我不存在似的。”
徐志摩出国留学,尽管她也想接受教育,但还是听从安排在家操持家务、服侍公婆,作为儿媳,她必须比公婆起得早、睡得晚。
一切看上去辛苦又委屈,但她始终觉得,为人妻就只能说“好”,决不能说“不”。
然而,这一切苦心付出并未换来一点珍惜。
几年后,她追随丈夫去了国外。得知她怀孕时,徐志摩冷冷地说:“把孩子打掉”。
她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他回,“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随即徐志摩提出离婚,不告而别,把怀孕三月的她一人扔了在异国他乡。
离婚后的她反倒自由了,说是离婚成全了徐志摩,现在看来,是成全了那个真正的张幼仪,她终于可以做心中一直想做的。
一改从前家庭主妇的形象,在德国深造四年后,她回国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不久被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聘请,担任副总裁。
见过很多姑娘为爱委屈自己的故事,她们为了对方,不惜让自己受伤。
可真正爱你的人,怎么舍得让你这么懂事。
说到底,舍得让你委屈,逼着你“听话”的人,多半并没那么爱你。
还记得当年有个视频火得沸沸扬扬。
当被问到男友一个月工资多少可以养活自己的时候,姑娘回答“能带我吃饭就好”。
一时间,广大网友一腔热血纷纷涌向成都,表示想娶这个懂事的姑娘。
可叔注意到许多不一样的声音:
自己就是那个不要房不要车,为他付出一切的人,结果老公一转身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孩,说的这么一句话感动落泪。
那些真的只要求你带她吃饭,甚至连吃饭都不用你带的姑娘,并没有被好好珍惜。
多少姑娘不惜裸婚,陪心爱的人一起白手起家;
她们自己舍不得花钱,省下钱来给老公买东西;
看到对方疲惫,便独自揽下所有的家务;
可那个答应带她吃饭的男人,并未带给她想要的幸福。
所以别说“带我吃饭就行”、“吃什么都行”,大可以“作”一点,说“我就想吃这个”,“我不想做这件事”。
叔说的作,不是让你作天作地,而是适时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必事事委屈自己、迎合对方。
即便恋爱,也别忘了多听听自己的内心。
有的姑娘“作”,是不拘泥于现状,对生活有更高的追求。
一直很欣赏《欢乐颂》里的安迪,工作勤奋自不必多说,读书和运动也接连不断。
她身边一直不乏优秀的追求者,却不见她轻易动心,婉拒了谭宗明,而面对小包总的疯狂追求,也是考虑很久才答应。
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会因为几句暖心的微信消息就动了真情,也不是谁给剥一只虾就感动得以身相许。
她们的原则是,一定得做感情里被偏爱的人,一定要成全自己独立的人格;
如果你给不了,那我一个人也可以。
越优秀,就越有“作”的底气。
这样的姑娘,如果没有十足的真心,自然难以撩到。
还有一条留言让我印象深刻:
其实我有时候也挺讨厌自己作的,要知道我刚恋爱的时候男朋友还说我不够粘他不够作,但是现在我粘他,对他作了,他又跟我说还是比较怀念以前那个独立懂事的我?
爱你的人眼中,你怎样都好;可他如果不爱你,怎样都是错。
没必要刻意扮成他喜欢的样子,你成了他喜欢的样子,却终究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那个原原本本的你,才最可爱,不是吗?
最好的状态,是在你“作”的时候,有人笃定地爱着你;
而你不“作”的时候,也有人恰好懂得你的委屈。
就像陈奕迅在歌里唱,“为爱情折腰,难道不是你,一直以来戒不掉的癖好”。
他如果能疼爱你,最好;他如果不能,你也要相信一定会遇见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