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图片进行购买
当下,可持续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成为企业及品牌必须关注、探讨、践行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原材料供应企业,走在可持续发展的前端,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服饰品牌迈上了可持续践行道路。
12月31日下午,在由NTMT纺织新材料、NTMT研究院、纺客主办的【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NTMT第五届国际纺织新材料大会暨面料黑科技峰会】的圆桌对话环节,就汇聚了这样一群中国可持续践行先锋——对话主持人动创实研室主理人王亦磊、马克华菲创意总监刘欣、VESCORTT品牌主理人张德恩、RICO LEE品牌主理人李伟刚以及浙江嘉华特种尼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俊超。
在1小时的圆桌对话交锋中,不一样的可持续理念与可持续践行思路在我们面前展开,为更多想要加入可持续同行队伍的行业同仁,指明一条通向未来的可持续践行道路。
王亦磊:在您心中,什么是可持续?你又是什么时候关注到可持续、并在自己品牌中开始推行可持续的?
刘欣:从我个人理解来看,可持续不是简单的贩卖情绪的价值观,而需要回到产品本身,因为产品是品牌的灵魂。我希望做的产品是让消费者穿上时尚且舒适、同时它又是环保践行的产品。从品牌出发,马克华菲建立于2001年,有一个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品牌。2022年后疫情时期,我们重新审视品牌DNA、赋予品牌新定位,从我们的品牌来源深海蓝鲸出发,根据品牌故事重新提取了我们的环保价值主张——海洋环保、持续生活,把可持续纳入品牌未来长期战略。
张德恩:可持续是比较大的命题,广义来看,是国家大方向提的碳中和、碳达峰,而从我个人而言,可持续一方面指品牌的生存可持续,因为品牌生存可持续,产品才能可持续输出;一方面是用户的可持续,因为品牌碰到的问题就是老客户流失、新客户拉新难。而VESCORTT是一个2024年成立的新品牌,品牌创立之初就定义自己是可持续环保品牌,最热衷于自己创造研发可持续创新的面料,将天然可持续环保面料的开发作为品牌壁垒,以此将品牌快速推向市场,持续不断的传递可持续理念。
李伟刚:可持续在我自己的经验以及发展中,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是热爱户外进入这个行业,因为喜欢青山绿水出于本能要爱护环境不被破坏;第二阶段,开始追求生物基材料的应用;第三阶段,就是服装内部的循环概念。……无论是出于个人情感,还是因为同行合作伙伴身上的社会责任启发,都让我对可持续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不仅要想哪些东西是真正可持续的东西,哪些是需要思考审美、实用与可持续之间的平衡,也要寻找销售和责任之间的平衡,因为真正的可持续是少卖,但从商业角度这无疑是不可持续的事情。
沈俊超:嘉华是做尼龙材料的,2012年、13年就陆陆续续有品牌提出可持续要求,我们也最大可能的打造现有资源的最大利用化。第一,是把生产时的废料等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第二,针对行业中的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第三,就是达到成衣的循环可利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用了物理法,化学法,目前处于化学法阶段。
王亦磊:有哪些代表性的可持续产品可以分享?
刘欣:其实我们从2022年开始做的时候,也听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包括我们自己内部销售部和设计师都有质疑。但非常幸运,我们也认识了很多上游的合作伙伴,如做渔网回收、甲壳素、海藻提取等海洋环保材料的供应商,大家共同开发了很多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穿着非常舒适的运动轻户外产品。2024年春季,是我们第一次将完整的胶囊产品呈现在消费者眼前,我们在产品、销售、推广各个环节都保持一致性落地,得到了消费者的共鸣。其中卖的比较好、也是贡献率比较高的是一款外套式衬衫,属于3-4月份比较应季的单品,里面运用了嘉华尼龙的海洋环保纱线,同时符合当下消费者的通勤和户外相结合的场景需求,595的定价也是大众可接受的价位。
张德恩:我们更多的经历和经费花在自己面料的开发和研发上。今年核心研发的一款羊毛长绒棉同款面料,为60%羊毛、30%长绒棉、10%天丝的配比,属于新型的针织面料,适合秋冬使用。明年春夏会推出自己的第二款面料,是桑蚕丝和羊毛混纺的面料。而在成衣方面,我们有一款羊毛裤,天猫定价500元,为60%羊毛、30%棉的配比,属于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舒适度也还可以。为什么我们的价格低,是因为新品牌没有溢价。这两年大家都在说消费降级,消费者还是在消费产品的,但是消费者更懂了,所以他需要有质价比、质量好、面料好、但价格不能非常贵的产品。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先把新产品用新面料推向市场,赢得市场后再去以新的定价方式给到消费者。而且因为我们公司是从纱线纺织到原材料到染色都是自己完成的,能够把上游成本控制好。
王亦磊:您认为可持续产品的定价应该是怎样的?
李伟刚:我现在合作的客户基本都比较头部,包括一些奢侈品牌,定价也都比较贵。我觉得可持续可能从2个角度诠释,第一,产品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第二,产品本身使用寿命是不是够长?快时尚被诟病就是在于它使用很短周期就被丢弃浪费。但是如果我们在产品的设计和品质上做好,真正让产品陪伴消费者久一点,其实也是性价比的一部分。纯粹抛开商业去谈可持续是伪命题,最终的可持续也是商业支撑起来的,我们怎样让消费者能够为可持续买单,实际上真正就是要让他觉得可持续的产品,不管是审美上、价值上还有品质上,都符合我们的期许。可持续不是一个加价项,而是一个选择项,这个选择,需要消费者心甘情愿的选择,而不是去强迫选择。我们一方面要提供情绪价值,一方面要提供实用价值。
王亦磊:从材料端来看,除了可持续材料本身,我们还需要为客户提供什么?
沈俊超:作为材料商,我们不光要赋能品牌产品力,还要赋能品牌销售。我们在打造材料时,也做了非常多的市场化宣传推广,作为一个纤维品牌露出给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不被消费者买单的材料,贵一分钱都是错的,被消费者买单的材料再贵也是对的。嘉华的产品不光是材料是可持续的,也要给到下游品牌以可持续的生意。我们会非常注重做和消费者的情感链接。为什么海洋产品能够成功,是因为和消费者有很强的情感链接,从保护海洋生态这个角度,消费者是能够读懂的。嘉华通过与第三方、环保组织合作的活动来赋能品牌客户,助力他们与消费者产生情感链接。
王亦磊:您更偏向怎样的可持续路径,是可降解、天然材料,还是再生循环利用?
沈俊超:可降解目前一直有争议,并不是很好的方式;而天然材料是非常好的选择。但作为化学纤维,我们选择可持续再生的路径,是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最终废弃的产品,而不是在开始端做天然的产品,因为天然的产品最终也会走向废弃的终点。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希望成为品牌废弃衣物解决方,大家一起来降低整体回收成本,给消费者一些赋能。
刘欣:我们做可持续时尚前期,就会遵循原材料到设计、到生产、到产品使用后如何处置的一个闭环的可循环的持续经济的基础原则去思考,所以我们在后期终端设立了旧衣回收项目,自己品牌的旧衣可以以旧换新五折置换。其他品牌的旧衣服也可以8.8折换新。同时我们也会选择和海洋保护协会等一起携手,如售卖一件海洋可持续产品就会捐1块钱用于海洋保护。
王亦磊:目前可持续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和地理位置有什么差异?
刘欣:我们的消费群体主要还是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大家环保意识比较强,产品及一些终端或邀请活动的落地性也是比较好。其中,沿海地区对海洋保护话题的关注度比较强,内陆相对较弱,但我们也会针对向往海洋的内陆人群进行一些互动沟通。可持续时尚和可持续环保行为不是做一时或一件事,只有持续的、长期主义的去践行,才能逐渐看到成果。
张德恩:网上有个关于“方便面不健康”的回答:我都活不下去了,哪还会担心吃了健不健康。会关注并购买天然纤维的还是相对高净值的人群,他们更关注材料的天然性能、环保性,在意面料的品质和质感。从天猫后台来看,当然是女性购买较多,但我们的主力消费人群其实是30-40岁区间的男性,他们中一二线城市人群占比80%以上,人群画像标签为都市白领和资深中产的占比在70%以上。而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即使他并不是环保主义者,但他也一定会去倡导环保主义。因为环保会有一个社交属性在里面。
王亦磊:这种社交属性的环保会长久吗?是否会出现话题热浪消退后就没有人关注了?
李伟刚:没有社交,可持续根本进行不下去。以滑雪为例,其实没有多少人是为了练技术,大都还是为了拍照片发朋友圈、小红书。可持续有它的实际价值,但对消费者来说,更多是情感价值,这个情感价值是非常宝贵的,甚至代表了我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所以在这种社交价值的驱动下,这几年可持续发展很好。而可持续全民开始讨论的分水岭,其实是几大奢侈品牌在秀场大说可持续时,因为他们让可持续变成情感需求和价值消费,让大家认识到可持续就是一件好事情。哪怕很多品牌可能只是为了商业蹭热度,并不是忠实的可持续践行者,但只要他们的行为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可持续的一部分,不管从审美或社会价值上,对户外行业、可持续行业都非常好。
2023-24年户外行业据说增长了300-400%,我们都知道这个增长是不正常的,但是这样的增长扩大了户外的用户体量,增加了客户认知,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到什么是户外、户外生活方式以及户外方式下的可持续理念。可持续也是一样,不管是材料商还是品牌商,参与的每个人都扩大了规模,它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主流价值观是不会变的。
王亦磊:以现在销售来说,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可持续概念产品的市场占比及需求存在哪些差异?
沈俊超:我们目前合作的国际品牌中,可持续概念产品有达到100%的,如迪卡侬,还有很多奢侈品品牌,如LV、开云集团在可持续的道路上也走在非常前列。这么多年普通消费者对极端天气的感受越来越强,大家切实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国和国外观察中,发现有些不一样,如国内陆地环保比国外难推广,很大原因在于国外户外是真正的野外,国内是景区等受管控区域为主的伪户外,消费者很少能直观看到前人留下的垃圾并进行批判。不过在最近这几年,包括西藏公路也能看到垃圾清理和自发性保护行为,唤醒很多深度户外爱好者的保护意识,但还需要推广。而目前国内海洋保护则比较强,因为中国沿海比较长,有很大的人口基数支撑。
王亦磊:户外可持续,会成为时装流行的一阵风吗?
张德恩:我们这几年不含户外和运动的服装服装复合增长率是1%,而户外是18%的增长,所以明年的调整方向是通勤偏户外。在我看来,只要我们品牌方专注去做我们理解的可持续面料开发、天然纤维开发,只要品牌能够可持续下去,消费可持续产品就不会是一阵风,而会是品牌的DNA。
刘欣:我们以往走的是潮牌、欧美风格路线,注重多工艺、重工艺、甚至是设计源头细节的叠加。为什么疫情后开始不停反思自己,也是要从符合当下消费者的穿着体验的角度来改变自己。首先第一个出发点就是要做到舒适,符合消费者穿着的场景,同时,我们也要结合品牌DNA来切入海洋环保、时尚生活的价值主张,走长期主义路线。现在其实很多品牌都在做可持续相关的实践,如PRADA10年前就在江西建立了一个可再生尼龙研发基地,一些小众户外品牌也有非常忠诚的消费群体,相信可持续在中国也是未来可期的。
王亦磊:随着可持续概念在时装这个行业越来越多的被践行,它未来的终点会变成什么样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同行者一起走到终局?
李伟刚:可持续理论已经上升到社会责任的高度。作为行业从业者,从这些年来进入户外、接触可持续到今天,可持续的概念是不断壮大的,以前是宝特瓶回收,现在是更多不浪费的概念、最低损耗的生产、回收材料的应用……这肯定是众多人,包括品牌方、消费者、终端、供应端、以及最终的消费者一起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生态。经历越多越觉得这是重大趋势,最后每一个参与可持续的人都将带着相同的责任感,一同走向我不能想象的那个可持续的终局。
张德恩:我个人觉得,可持续的发展或许会走向没有可持续概念的一天,因为国家政策领导、企业共同走上这条路、消费者普遍认同,最终会让可持续走向趋同,所有人都是可持续践行者,所有消费者都认同环保产品、环保理念,而不再是把环保概念作为一个特殊的卖点噱头去营销。
刘欣:我认为可持续化这件事情未来就是非常日常的事情,每个人都离不开,我们会很自然的做可持续或环保的行为,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参与其中,政府也会有更多政策推出,以及一些环保的机构也会共同来参与、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沈俊超:作为材料端,我们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原生石油开采甚至不开采,从目前技术水平来看,我们已经迈入化学法的阶段,但化学法不是魔法。未来,我们的终点,就是做到通过化学法生产,实现多种材料的融合生产与成功分离,尽可能提升石油利用率,从而减少原生石油的开采,协同站在前端的品牌、设计师一起改变消费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王亦磊:未来的可持续概念将不再是营销概念或特别卖点,不是一个选择题,而会变成一个必然项目。无论大家对这个命题是否认可,它都将有可能成为你未来存在的基石。但只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行者一起努力,逐步往前发展,概念才会逐步落地。正如本届大会的主题:向下扎根、扎稳马步,才能更好的向上生长。
↑扫码加入纺织服装供应链群↑
环球纺织:商务合作请联系 1891705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