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
时夏方长。
在高温预警持续不断的日子里,
滚滚热浪来袭之时,
我们该如何退出高温群聊?
接下来,
消暑“选手”们已就位,
快来赣博看看都派来了哪些“选手”吧!
S/U/M/M/E/R
一枕清凉入梦来
现代人睡惯了各种软枕,很难理解古人为什么喜欢这种又高又硬的瓷枕。其实,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纳凉。
北宋诗人张耒的《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云:“巩人作枕坚且青,古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道出了瓷枕消暑纳凉的功效。
又有南宋初词人苏庠在《浣溪沙·书虞元翁书》一词中描绘说:“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临水楼台中,凉风习习,枕着如玉般温润清凉的瓷枕,在莲香氤氲中小睡一会,这是何等的闲适畅意!
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古时候,光滑细润、质地清凉的瓷枕,就是绝佳的消暑方法之一。
宋白釉褐彩猫形枕
暑气蒸腾,辗转难眠?不妨换上可爱舒适的猫形枕。此枕为卧姿的圆润猫形,猫身带有黑色圆点,俏皮可爱,令人见之生喜。
吉州窑绿釉瓷枕
枕呈长方形,外观为如意形,枕上方及左右两侧稍高,中部及下方稍凹。通体施墨绿色釉,枕底露胎,清淡雅致。枕面用篦纹作委角如意形开光,开光中刻划折枝花卉纹,侧面饰圆圈纹。这款从宋时留存至今的绿釉瓷枕,颜色就已经先声夺人,宛若一朵莲叶在晚风摇曳中带你进入到“一一风荷举”的荫凉意境之中,足以“消溽暑”。
S/U/M/M/E/R
读书心静身自凉
读书可以让人忘记外面的喧嚣和纷扰,自然也能让人忘记酷暑难耐。在古代,读书还被笼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芒,是底层农人最有效的上升途径。而对于崇文重教的客家人来说,耕读传家一直在客家人中代代相传,成为他们最珍贵的传家宝。此场景根据一座公共祠堂复原,祠堂上厅安放孔子的牌位,牌前供香烛、水果及茶水,一位刚入学的孩子在神案前跪拜,厅中的四个小孩正在朗读课文。朗朗的读书声中,寄托的是古代人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清“贞友”款堆塑纺仿梅桩紫砂壶
紫砂壶整体以梅桩为造型,形态自然而富含力度。壶身、流、把、盖全部用极富生态的梅桩、树皮及缠枝梅花组成,生机盎然。有道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空闲之余,不如寻一个清静的茶室,提起这把古朴雅致的紫砂壶,温壶煮茶,阅典咀华,自得其乐。沏香茗,饮甘露,品书香,在繁忙与浮躁之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的慢时光。
清林则徐节书米芾《天马赋》行草八条屏
对于古代文人来说,不但读书饮茶可以凝神静气,书法也是一个修身养性、舒畅心神的好方式。林则徐节书米芾《天马赋》的这一副行草八条屏,写得就十分精妙,雅逸秀劲,神融笔畅,行草兼施,融苏轼之丰腴与米芾之跌宕于一体。
读一卷好书,品一盏香茗,书一时感悟,修澄静文心。古代文人极具风雅之美的生活方式,亦不失为一种别样的消暑方法。
S/U/M/M/E/R
鱼戏莲叶水云间
水云之间,碧波之上,莲花初绽,游鱼戏藻,荷叶田田。每逢盛夏之际,赏荷便成了人们出游时往往必要填入日程表的项目。而来到赣博,在这个“艺术与自然交织成梦,历史与未来对话成章”的时光殿堂,我们又能看到哪些夏日美景呢?
跟着小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隐藏在在历史文物中云水之间的荷塘景色吧。
元黄白釉剔花荷叶纹盖罐
极具特色的荷叶纹盖罐,外形简洁,优雅大方,花印罐身,叶纹罐盖,为灼热的夏季撑起了一片独有的阴凉。
宋青白釉刻划云水纹碗
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的云水纹碗,白中泛青,青中闪白,温润如玉,极具艺术美感。其造型挺拔秀丽,胎体轻薄坚致。碗内刻划云水纹,线条流畅,刀法细腻,寓意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徜徉在这片云水之间,觅得一方幽静清凉。
清王炳荣款绿地三彩堆塑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身以其深邃的绿地为底,施以三彩釉彩,整体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自然,采用堆塑技法,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罐身莲花摇曳,独有的清幽凉意扑面而来。
S/U/M/M/E/R
榕荫垂蔓流光转
树下乘凉,山中避暑。然则,与其千里迢迢奔赴山野,还不如就近来赣博植物园,邂逅一场独属于自己的奇幻绿光森林探险。
在这座隐于市区的绿洲里,我们可以走一走空中栈道,听一听泉水叮咚作响,看一看绿植浓郁葳蕤。在这里,天光流泻,万物生长;翠色织锦,静候君至。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如绞杀、板根、独木成林等奇异现象,每天还会定时开启喷雾,如梦似幻宛若仙境。“当丁达尔效应出现的时候,光就有了形状。”榕荫如盖,枝蔓横生。天光从枝叶的缝隙中随着瀑布流泻而下,水雾弥漫在光与影的交织变幻之中。身临其境,仿佛化身林中精灵、池边仙女,是一处绝佳的打卡地点。
在植物园,不仅可以上一节生动形象的自然大课堂,还可以消夏怡情,享受闹市之中的自然野趣。
夏日灼灼,赣博展厅蕴藏着许多“消暑良方”,带你赏美景,饮冰泉,藏清凉,静烦心。暑热无处解?不妨来到赣博纳凉解暑,寻觅一份独特的夏日清凉。
来源 ▎赣州市博物馆
编辑 ▎王怡岚 实习生张缘彦
初审 ▎黄璇甲
审核 ▎夏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