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祝大家身心健康!心安快乐为先!

文摘   健康   2025-01-01 11:13   北京  

 今天是元旦,大家互相祝愿身体健康快乐!也勾起了我的一些想法,这些天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所以也正好借此机会捋一下思路。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所以它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现在来说,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医生,见到了听到了一些青少年抑郁、焦虑、厌学甚至更严重的病例,往往是学业优秀的孩子,很是揪心,也发现甚至儿童的心理,也是有一些不健康的苗头,近期我们也举办了关于神经精神方面的一个中西医诊治培训班,也邀请到北医六院、安贞医院的教授进行了一些讲课,除了抽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外,还讲解了抑郁症、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这些疾病有时会共患。大家可能会想你是一个中医儿科大夫,为什么要学这些呢?其实我们作为中医儿科大夫,随着社会发展,涉猎的病种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在临床上也是常常接触到这些疾病,当然这类疾病的确诊需要专业机构,但是中医的治疗可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这些问题,在青少年时期比较多见,有的在儿童期就有端倪。为什么现代孩子这种患病率比以前多?怎样从前期预防?我一直想找寻答案,好像也脱不开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两大方面。遗传因素,这个不好改变。环境因素呢?大家都感觉到压力比较大,建议家长减轻压力、多参加体育活动、多去晒太阳这些方法。还看到一个说法是:六七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孩子们结伴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也有更多的时间会出去一起玩,如果在家里父母训斥或者其他压力大,他出去一玩和同学一聊就忘记了或者说就疏解了这个压力和焦虑了,那现在呢,受到这些刺激以后他就回到自己屋里去待着,不能疏解这段情绪,越想越憋屈,所以会越来越重。这也是一个可能的理由。

我一直在探求有什么样的方法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未发生之前杜绝成形。最近我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忽然有个想法,我觉得在人生早期(3-5岁)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可能会对保持心态健康有重要的作用。教授讲座时提到抗抑郁症、焦虑症等的药物,主要是帮助孩子在最困难的时候缓解症状,但是要真正的治愈这个问题还需要综合方面。最重要的肯定还是要从自己的这个“自心之茧”走出来。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及大智慧(并非所谓的“知识”)类,应该有一定的用处,尤其是未雨绸缪,用于防范,可能更有益。如果你觉得这个孩子小的时候就比较敏感、内向、容易在意别人的说法、对自己要求过高(临床常见),如果有这样特质的孩子,我觉得应该从小给他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家长选一些书籍让他去读诵,虽然当时他不太理解,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潜移默化,等到一定年龄他自然就会体会,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可能对预防这些问题,并且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有一定的益处!这是我这些天的一些想法和昨日的顿悟,希望能和大家探讨!


关注我,家长多学习,孩子更健康!


出诊时间:



周一


上午



特需

特需

下午







备注:我院特需号仅挂号费为自费,看病产生的其他费用及报销比例与普通号相同。

挂号方法:

1、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公众号,线上提前2周上午七点开始抢号预约;如果抢不到,可以在公众号私信联系。

                 

2、打电话(010)114预约挂号。



                    
图片来自网络

郝宏文大夫
您好,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郝宏文,我将在这块园地与您交流关于儿童常见病的防病治病知识及日常护理,再和您聊聊中医的那些事儿......还会与您分享我的所思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