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网集团致力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文 ‖本刊记者 陆晓如
着力建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基础设施,横跨西东、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全国一张网”,已经跃然眼前。
高楼之上更上层楼。如何以管网之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5年前,在中俄东线北段投产通气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为管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可遵循的道路和方向。
5年善作善成,保障管网安全稳定运行,推动管道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形成更高水平的管道技术,搭建更为开放的管输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四个管道”,国家管网集团为未来中国管道的新高度不断蓄力。
2023年11月3日,国内凝点最高的长输原油管道——魏荆新线一次投产成功。魏荆线承担着将河南油田原油输至荆门石化的重要任务。老线已在役运行了45年,输送原油超6200万吨。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沿线附近人口密集区和厂矿企业逐渐增多,对管道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对管道绿色安全平稳运行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国家管网集团坚持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油气长输管道安全风险专项治理,加快推进油气储运设备设施隐患排查,有序开展老旧管道更新替换工作。这给魏荆线带来了福音。新线起自河南南阳,途经河南、湖北两省三市,终至湖北荆门,全长232公里,设计年输油量90万吨。投产后,有力保障了区域成品油及化工原料稳定生产,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以来,坚持安全生产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围绕打造“平安管道”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三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安全管理机构,持续强化专业化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推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实施老旧管道及城区段管道综合整治,推进管道内外检测常态化,加强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风险管控;持续推进基层站队标准化建设,发布实施管网QHSE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十大禁令”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一岗一清单”;建立“吹哨人”机制,仅2023年就有25起重大隐患“吹哨人”受到奖励;构建形成“一省一中心”应急抢险保驾护航体系,建成具有管网特色的“3+7+18”维抢修队伍体系……今年4月,湖南省各地出现强降雨现象,给油气管网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影响。湖南公司在日常巡护的基础上,启动“徒步踏线、问诊管道”专项活动,翻山越岭全面摸排在湘地界管道,逐村逐户“点对点”精准走访,重点查看高后果区,及时梳理各类风险隐患,确保了2272公里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此时本该与家人团聚,但作为管网的一线员工,我们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日常生产运维,确保管道安全平稳。”中秋节那天,贵州输油部黔南作业区职工王文龙说。每逢节假日,有很多像王文龙一样的管网人坚守在岗位上,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密切与沿线乡镇村委的沟通合作,扩展信息收集渠道,坚持“零距离”宣传管道保护政策、讲解管道保护知识;坚持预防在前,有效规范施工现场,有效应对第三方施工风险……国家管网集团建立了管道“天空地”一体化感知、全方位安全预警体系,对滑坡、水毁、冻土、第三方施工等7类15种危害因素进行全天候动态监测。完成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建设,研发应用无人机巡查、管道光纤振动报警、智能化巡检系统、泄漏监控系统等技术,实现空地一体化巡查。攻克了视频智能风险识别技术,创建了44种安全风险视频智能识别算法库,维检修工作效率提高50%……把“打响管网安全服务品牌”作为坚持服务立企强企的第一着力点,全力维护国家油气管网安全,以“平安管道”保障管网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管网集团有效增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托底作用。这里年降水量仅40多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200多毫米。即便在夏季,稀疏的灌木也鲜有绿意。这里生态异常脆弱,却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发菜,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普氏野马、雪豹、白唇鹿、金雕等。西气东输四线途经此地64.6公里。能源动脉须贯通,生态环境要保护。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们详细勘察作业带沿线的地质地貌、植被分布。为避让一片裸果木、一处湿地植被,两次调整管线作业带。进场施工须知里将9种重点保护植物、9种重点保护动物做了图文标注,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守环保规定……“通过科学选线、绿色施工和生态修复,西四线施工走出了一条生态路。”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甘宁工程项目部酒泉分部经理王辉说。类似的例子,在国家管网集团推进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胜枚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国家管网集团认真组织每一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精心设计每一个施工方案,积极探索绿色投产模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加快建设生态优先型“绿色管道”,国家管网集团全面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长输天然气管道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应急或计划性开展维抢修。为保障安全作业,管道内的天然气会被放空。这样既造成环境污染,又带来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每次主干线维抢修放空的天然气价值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为此,国家管网集团开展天然气长输管道线路放空回收研究。仅西气东输长宁线2#阀室改扩建工程,通过采用车载式压缩机组进行SAT测试和天然气放空回收作业,就实现了24.72万立方米天然气颗粒归仓,实现碳减排0.37万吨。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是国家管网集团各单位能耗最大的技术单元。驱动压缩机组的燃气发动机,排放的烟气温度约在400℃~500℃,单台燃气发动机设计年平均排放高温烟气约237万吨,具有广阔的余热利用前景。为此,国家管网集团开展燃气发动机余热利用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通过余热锅炉和配套的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仅回收利用陕京三线3台燃气发动机排烟余热,年供电量可达8500万千瓦时,每年节约2.7万吨标煤。西气东输管道途经西部多个省份,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有发展光伏的先天优势。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为此,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哈密段在4座合建站场和18座阀室,配套建设了光伏发电系统,为生产运行提供电力支持。“我们目前已经建成首个天然气管道‘零碳工厂’,实现了每年能节约天然气48万立方米,相当于减少6200吨二氧化碳排放。”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生产部经理王新生说。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强化甲烷排放管控,实施天然气放空回收,科学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冷能利用等项目,加快自用电的绿电化,推动天然气单耗再下降……自成立以来,国家管网集团积极促进清洁能源利用,加快优化调整用能结构,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根据国家管网集团的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末,将力争实现用于工程建设消耗的能源总量控制在550万吨标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1650万吨以内;天然气、原油、成品油管道单位周转量能耗分别降低15%、5%、4.5%。为能源保供使命赋予更广泛的绿色低碳、节能提效生态概念,打造“绿色管道”,国家管网集团永远在路上。作为我国建设的首条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国家能源战略动脉,它的背后可谓科技力满满——全面应用全自动化焊接、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全机械化防腐补口技术,取得48项创新工法,形成13项运营保障关键技术和22项智能化技术,编写并发布近30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管道核心控制系统和压缩机、球阀等关键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我国形成了以中俄东线为代表的第三代管道技术体系。以科技创新打造“发展管道”,国家管网集团一系列成果加速涌现。成功申报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牵头制定的1项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声导波聚焦的管道缺陷检测方法和系统”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成果列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我国首套国产天然气气质分析设备发布并成功应用,低温BOG压缩机和低温球阀等14台国产LNG关键设备依托天津LNG二期工程开展工业性试验,《大型LNG储罐关键设施应急抢修技术与应用》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但是,实现管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些还远远不够。“没有科技的世界一流,就没有管网的世界一流。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速实现科技创新‘短板’变‘跳板’。”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伟的讲话掷地有声。2023年6月25日,在哈密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工作人员完成了6.3兆帕管道充氢测试和9.45兆帕管道爆破测试,各项结果均达到预期。我国首次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取得成功,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纯氢运输提供了技术支撑。3月2日,国家管网集团完成甲醇管道中试平台注醇作业。顺序输送甲醇适应性试验研究工作正式启动,为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甲醇可行性论证提供技术基础。9月14日晚,新疆输油气分公司烟墩压气站完成了“一键启停”各项功能调试。国家管网集团着力提升天然气管道远程控制水平,全面推进天然气管道在役压气站“一键启停”改造工作,为智能化发展铺平道路。一个个攻关项目的落地实施,彰显着国家管网集团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决心。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着力用好技术图谱研究成果,在管网可靠性与仿真优化、地下空间高效利用、氢能/二氧化碳管道输送、低碳发展与环境保护、智慧管网与能源互联等等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一流基础研发平台……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发展新兴储能业务,推进在役天然气管道掺氢、高压大口径纯氢、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等技术研究,孕育壮大管网新主业,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和技术成果落地应用……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力度、速度,强化数智技术应用赋能,落实“人工智能+”专项行动部署,构建智慧管网理论和技术体系,加速智能站建设,以更大步伐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加快营造创新发展新生态,深入推进构建工厂化、流水线、高水平新型研发组织体系,鼓励各企业整合和利用集团公司内外部优势科技资源共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揭榜挂帅”、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完善多元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国家管网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布局,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发展管道”,必将推动中国管输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全国一张网”创新链、产业链协调跨越式发展。与生俱来肩负着实现油气干线管网及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向用户公平开放的使命,国家管网集团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搭建公平开放大平台,打造集智共进、美美与共的业态环境。2021年1月15日,国家管网集团开放旗下LNG接收站窗口期申请。这是国家管网集团2020年9月30日正式运营后,首次明确接收站窗口期分配原则并公开窗口期申请流程。彼时,累计有82家托运商向国家管网集团提交了新增服务申请函。最终,通过对提交新增服务申请的托运商进行准入资格、资信和财务状况以及提交申请材料有效性审查,共有54家托运商入围。构筑更大的公平开放平台,2022年4月1日,国家管网开放服务交易平台鸣锣开市。在这个集客户、营销、交易、结算为一体的行业级交易平台上,国家管网集团统筹管网、LNG接收站与储气库资源,公开服务信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步履不停。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后,国家管网集团坚决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快建成投用开放服务及管容交易平台。“国家按‘一区一价’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后,国家管网集团将经营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价率由20个大幅减少至4个,构建了相对统一的运价结构,更有利于实现管网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天然气领域资深专家徐博指出。2024年新年伊始,国家管网集团又有大动作——1月23日,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成功上线“管网通”产品竞价交易。“管网通”产品是国家管网集团统筹所属的站、管、库等基础设施能力,通过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采用市场化方式,为客户提供的一种综合性存储服务。在产品服务期限内,托运商可将天然气自国家管网集团任一上载点上载,在服务周期内进行储存,并在国家管网集团任一下载点下载。此次竞价交易,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化”为原则,体现了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通过线上竞价,最终7家公司摘得了此次交易的存取气额度。“‘管网通’产品的推出,是国家管网集团构建‘公平开放大平台’战略的具体体现。旨在满足客户灵活存取气需求,帮助客户解决资源时空错配问题,填补短期‘多点上载、多点下载’存取气需求的空白,体现了‘一张网’运营、公平开放的优势,有助于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汪志新表示,此次交易是双方围绕基础设施能力开放开展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探索,也是双方继合作开展文23储气库、金坛储气库库容交易和青山“储运通”服务产品交易后,再次通过公开交易平台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基础设施能力分配的重要举措。上线运行国家管网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相继推出“管网通”“气液通”“峰谷通”“一站通”等新产品新服务,国家管网集团完善落实公平开放、管容分配和客户服务机制,实现了储气库库容交易“零突破”、原油市场开发“第一单”……向所有客户提供网上公开、诚信透明、无歧视、全天候管输服务,“友谊管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管网集团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截至目前,注册客户超700家中小型托运商服务量增长近十倍,实际使用管网储运设施服务的客户超200家。国家管网集团虽成立仅5年,但通过打造“四个”管道,给我国油气事业带来的种种改变,已经值得被时间铭记。不可否认,管网建设压力大、市场供需存在矛盾、保供责任划分不明确……油气行业里这样那样的问题依然存在。革命尚未成功,仍然需要国家管网集团继续做出不懈努力,更好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作用,撬动整个油气行业发生更多、更可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