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红色印记:家族共筑的抗战记忆传承之路

民生   2024-11-05 20:05   河北  

在沧州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有一个家庭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家国情怀,用一件件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抗战文物,编织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把军刀,开启历史之门

二十多年前,李俊波在旧物市场漫步,在一堆杂乱无章的旧物中,一把看似普通的刀吸引了他的目光。起初,他只是觉得它适合练武,便随手买下。直到有一天,一位懂文物的朋友告诉他,这是侵华日军较低级别军官所使用的32乙型军刀。李俊波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把刀,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李俊波尘封的记忆之门——家族中那段被日军侵略的苦难历史。曾祖父被鬼子用刺刀挑死的惨痛回忆,家中的老人曾经一遍遍讲给他听,望着军刀,他心中五味杂陈。他意识到,这把军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警醒后人的重要物证。那一刻,李俊波的心中涌起了一个强烈的念头:要搜集更多这样的抗战物品,让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风雨兼程,只为那一份责任

自那日起,李俊波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他要搜集更多抗战时期的物品,用实物还原那段历史,让后人铭记。工作之余,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战文物的收集中。省内外的文物市场,成了他频繁光顾的地方。与那些追求藏品升值空间的收藏者不同,李俊波的目光始终聚焦于那些能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面貌的物品上。

从锋利的刺刀、斑驳的弹壳、沉默的地雷,到日本军服、防毒面具、作战地图;从泛黄的老报纸、生动的老画报、令人心酸的良民证,到记录日军罪行的军歌集;再到各式各样的纪念章、军票……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李俊波不惜节衣缩食,只为将这些珍贵的记忆带回家中。在他看来,这些实物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触动人心,更能让人感受到那段历史的真实与残酷。

沧州炼化员工到李俊波的抗战文物展览馆参观


家庭支持,共筑精神家园

李俊波的收藏之路并非孤军奋战,他的家人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岳父珍藏的良民证,是他收藏之路上的第一份“大礼”。妻子和女儿更是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她们不仅帮助他整理藏品、收集资料,还积极参与展览的筹备工作。每当有展览活动时,妻子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主动承担起宣传和组织工作;女儿则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将展览带进了课堂。

整个过程中,这个家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抗战文物为核心的精神家园。每个家庭成员都开始通过这些抗战时期的老物件,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李俊波的抗战文物收藏事业逐渐壮大。从最初的几件藏品到如今的2000多件展品,每一件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

李俊波和妻子探讨抗战文物


红色教育,让历史活起来

为了让这些抗战文物发挥更大的价值,李俊波开始带着它们走进学校、幼儿园、博物馆和社区。他担任义务讲解员,义务为市民和学生讲解历史、传授知识。在他的讲解下,那些曾经冰冷的武器和泛黄的纸张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生动地讲述着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多次向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等机构捐献抗战文物,并数十次为各类展览无偿提供展品。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抗战历史、了解红色文化。

李俊波的妻子和女儿也将展品带到学校,为孩子们开启一场场爱国主义教育实物展览。在家长的影响下,李俊波的外孙也能将各种文物和抗战历史说的头头是道,他还经常将同学约到姥爷家中,解说抗战文物的历史故事。

▲李俊波向石化小学学生介绍抗战文物


家庭展馆,续写红色篇章

2021年6月,李俊波家的回迁房装修一新。他精心挑选了800多件抗战文物搬入新家,并正式开设了家庭“抗战文物展览馆”。这个展览馆不仅成为了党史教育的活教材,还免费向市民开放,吸引了众多学生和群众前来参观。

许多学校将这里作为课外红色文化基地,聘请李俊波担任校外辅导员。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家国的情怀。李俊波一家人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红色篇章,让那段历史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石化小学向李俊波颁发课外辅导员聘书

在李俊波的家庭中,抗战文物不仅仅是一种收藏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传承。它们见证了家族的苦难与抗争,也见证了国家的崛起与复兴。如今,李俊波已经年近六旬,但他依然精神矍铄、热情不减。他深知,爱国主义教育永远在路上。只要还有人在关注那段历史,还有人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他的收藏之路就不会停歇。他将继续带着这些珍贵的抗战文物走进更多人的心中,让那段历史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来源:好人之城文明沧州
投稿线索邮箱:hdxh92@126.com



【新闻速递】中共沧州市新华区委九届八次全会举行


新华在线
宣传新华信息,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