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这间危房重建焕新颜,屋主一家三代人圆“安居梦”!

民生   2024-12-12 18:15   广东  


在石楼镇莲花山,有一间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面积不足5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横梁遭受白蚁侵蚀破损严重,被鉴定为C级危房的小两层破旧平房被拆除重建,一栋三层高的崭新房子拔地而起,户主邬女士(化名)一家即将能住上安全房、暖屋子。








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关键节点,石楼镇一直聚焦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改善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之一。而帮助邬女士一家撑起“希望之顶”,不但“居者有其屋”,且住得安全、住得舒心,是石楼镇用实际行动给出的温暖回答之一。


盖新房困难重重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邬女士与女儿两人都是农村的低保户,均患有重大疾病,需长期服药治疗,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仅靠微薄的低保金难以维持日常开支,生活十分艰苦。然而,原来的家被鉴定为危房后,母女俩有屋难居,只能在附近租房居住。



“这户困难家庭一直是我们关爱的对象,他们的情况符合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石楼镇公共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区、镇各级单位在了解到邬女士母女的困境后,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镇民政、住建部门以及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协商会议,深入研究解决方案,积极推进该户危房改造工作,切实解决邬女士一家的住房安全问题。


然而,在危房改造工作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是规划设计的问题。住宅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直线距离约500米,位于广州市莲花山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规划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对建筑高度、形式、风格、景观和功能均有所要求。”上述石楼镇公共服务办负责人介绍,这户房屋的重建既要满足群众对改造后的房屋面积、户型结构的诉求,也要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资金的问题。”该负责人解释道,危房改造政策采取“先建后补”的政策开展,群众需要先自筹资金进行拆旧重建,待验收通过后再由住建部门拨款,导致资金补贴严重滞后,群众难以自行完成改造。此外,资金来源渠道有限,补贴的资金数额不多,也难以满足改造工程的实际需求。



多措并举解难题


石楼镇民政部门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考虑到邬女士的实际情况,迅速做出调整与应对,会同建设部门建立了高效的联合工作小组,安排了专人负责跟进,并将其列入“一心两牵手”项目重点关注。


针对规划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专业的房屋鉴定机构再次对邬女士家的危房进行详细勘查与评估,依据精准的数据,结合规划部门保护历史文化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且贴合实际需求的改造方案。



而对于更为棘手的资金问题,石楼镇领导协商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拨付一半的危房改造补贴4万元,同时民政部门积极联系设计公司、房屋鉴定所和保险公司等资源为其节省资金约1万元,协助向区慈善会申请危破房改造资助经费3万元,全力帮扶解决危房改造前期的资金问题。记者了解到,邬女士危房拆除重建的总费用约30万元,在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的帮助下,她获得各项补助11万元,大大减轻了他们一家的建房负担。


经过一年的申请、报批等流程,邬女士的房屋于今年5月动工重建,目前处于验收阶段,待后续房屋交付使用后,镇慈善会计划将联系相关企业为其购置基本家私家具,让其安心入住。对于生活上的困难,民政部门也会继续联合慈善组织,对其开展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极大缓解他们家庭的生活压力。


“邬女士还有一个儿子和孙子,同样在外租房居住。房子重建后,他们一家三代人就能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石楼镇公共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石楼镇充分发挥民生工作主力军作用,时刻关注困难人群生活、住房、教育、医疗状况。



据了解,今年以来,石楼镇救助民政在册困难群众4170人次;共为符合条件的38户家庭办理申请低保;开展临时救助共救助44人次,总救助金额207679.47元,确保社会救助政策深入人心,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未来,石楼镇将继续关注困难人群需求,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古晓彤】

【编辑 方珧】

图片由石楼镇公共服务办提供

【类别 原创】

 

小e跑腿


街坊有需求,我们来帮忙!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平台开设“小e跑腿”专栏,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若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快来扫码留言,记者来帮忙!


长按识别或扫描上方小程序二维码




微社区e家通石楼快讯
介绍更多石楼镇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