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新《标准》和教育部招生政策调整,让“体教结合”的口号彻底梦碎!

时尚   2024-11-17 23:49   河南  

11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的网发布了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体竞字〔2024〕121号), 修订后的新版《标准》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相信除了资深的体育从业之外,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个《标准》都不太关注。

然而,这份由国家体育最高部门出台的新《标准》,如果再和去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高校招生体育生的政策调整上相结合,可以说就是把现在还在打算凭借着体育特长上大学的那些孩子,也就是那些体育生的路,不能说是大门完全关死,那最多也就剩个门缝了!这也让咱们喊了多年的“体教结合”,彻底沦为了连鸡肋都不如的笑谈!也让无数体育人那曾经的“体教结合”梦醒了!

咱们先来了解下这个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究竟对体育生有多么的不友好!这份《标准》,所囊括的内容非常多,但简单概括的话,其实就是提高了运动等级的评选标准和削减了获得运动等级的赛事数量,可谓是一个萝卜两头切!就拿我最熟悉的篮球项目来说吧,在之前,由体育局和教育局与举办的省级比赛,锦标赛、传校赛事的前八名均有二级证的名额,前两名,有时前三就有拿到一级证的机会。而且,获得证的数量也较多,基本主力五个人都能拿到。

而新《标准》,则是一方面取消了大量之前可以“发证”的比赛,包括全国(U16-19)青年篮球联赛达级资格被取消。还包括全国篮校杯篮球决赛、中国篮球协会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高中、初中联赛、省级篮球传统学校杯等赛事,均不再有“发证”的资格。能够“发证”的比赛,仅剩省运会、省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就是省体育局主办的锦标赛和冠军赛!

同时,“拿证”的门槛也高得惊人。想要得到二级证有两个条件,第一是需要在省级运动会、省级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锦标赛、冠军赛甲组中的取得第二和第三名,还仅仅授予达到上场要求的 五名运动员;四到八名,授予达到上场要求的三名运动员。第二个是省级运动会、省级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锦标赛、冠军赛乙组1获得第一名,授予达到上场要求的四名运动员;第二三名,仅授予达到上场要求的两名运动员。其他均没有获得二级证的资格。

而一级证标准更高,除了在全国赛事起码八强起之外,省级赛事就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省级运动会、省级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锦标赛、冠军赛甲组第一名,还不是全队,只是将授予达到上场要求的七名运动员。而且规定,未上场比赛运动员不得授予等级,而“达到上场要求”是指运动员累计上场时间须达到所在队伍比赛总时间 20%以上,且累计获胜贡献水平达到该赛事前 80%。累计获胜贡献水平计算方式须按照中国篮球协会有关规定执行。

也就是说,今后是不可能出现跟着球队“混证”的情况了。这当然是好事,毕竟公平是大多数人更加希望的东西。但是,如此之高的标准,势必会让能够拿到运动等级证的体育生越来越少,证少了,那随之而来的,就势必会导致愿意去走体育生这条路的孩子和孩子家长,在最开始做选择的时候,需要更加慎重的考虑!结果,在校园里练体育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少,而且是年龄越大,练的人越少!

那去年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招收体育生的政策调整,又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大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从2024年开始,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资格要求,从之前的二级证提升为需要一级证!也就是说,要想通过走高水平的渠道报考大学,二级证以后就没有用了。而且,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也从之前的院校单独自行组织考试,改为全国统考。

第二就是从2027年开始,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体育生,要求必须有三年内全国性比赛的前八名名次。也就是说初中时期的所获得一级证,等到高考时也就没有用了。只能在高中时期再拿全国的八强或者省冠军才行。

第三更夸张,那就是体育生的文化课成绩,开始统一采用高考成绩。如果考生报考双一流,也就是985和211的高校,在拿到一级证的同时,文化课成绩还需要达到二本分数线。如果报的不是双一流,就需要达到二本线分数线的80%。如果考生要要报考非体育专业,那录取分数线即为该校该专业录取分数线最多下浮20分。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2024年高招河南省的文科二本线是428,理科是396,即便是80%,342和317,大家心知肚明,对于一个能在体育项目上拿到一级证的体育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还要报个好专业,就拿2024年郑州大学法学系的录取分数584来举例,体育生差的是那可以被下浮的20分吗?200分还差不多!

和这相比,其他的像什么没有体育专业和体育学院的大学,不能招收体育生呀,单招只能报考普通大学,也只能固定运动训练专业的都似乎不是关键了。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报考普通大学的体育单招,并没有强制规定报考学生的运动等级,也就是说,二级证,还是能参加单招的,就是选择少了很多!

去年教育部的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已经让全国的体育院校和重视体育的高校招生严重缩水。从招收体育生的高校数量上,从2020年的283所,到2023年的207所,再到今年已经仅剩79所。可谓是断崖式的下降,全国只有不到80所高校招收体育生了,而更惨的是,这79所高校在2024年原计划2509人,结果,招了1101人,只有六所高校招足了名额。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已经一方面高校对于体育生的需求大幅度缩减了,然而,愿意去报考的考生,少的更多!也就说明,愿意练体育的孩子和愿意让孩子练体育的家长,越来越少了!

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的这两项政策的调整和规则制定,可以说,从国家层面上,已经将我们高喊了多年的“体教结合”的口号,给彻底的击溃了!嘴里喊着,可“体”和“教”都没有给“结合”留活路。确实,新的政策改革或许能从很大程度上消除原本已经快成“明规则”的“买证卖证”利益链条,但与此同时,也将更广泛的原本准备投身于体育的那些孩子、家长们的热情直接浇灭。我们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精英思路,就是让天赋更高,能力更强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可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的篮球不可能会有和田勇辉,我们的足球不可能会有梅西......因为没有那么多家长敢于让自己并没有传统意义上天赋异禀的孩子,在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晋级通道上,去踏上一个最终可能连门票都拿不到的独木桥?这不是体育规律,也不是社会规律!这是在我们国家里,教育的重要意义,远非体育所能影响到的。在教育公平面前,体育,尤其是校园体育根本卑微的甚至连抬头看一眼的资格都不具备,也只能成为一个美丽的牺牲品罢了。

只是,那说好的体育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呢?没有练体育的人了,我们的体育人口基数越来越少了,要靠什么来推动体育项目的普及和发展?要靠什么来推动体育经济呢?纯消费吗?当体育不再是一个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要指望他成年之后,会去义无反顾的成为体育竞技的消费主力吗?

尽管,之前,现在和以后,都不会有人承认!因为毕竟,体教结合,给了无数人一个挺美好的梦不是吗?我们都曾经对它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只是如今,梦醒了......或者说,是梦碎了!



注册的微世界
我写篮球,也写所热爱的体育。我写心情,也写所热爱的生活。我写时事,也写一切我愿意分享的东西!欢迎关注总注册不上的微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