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科普大讲堂
第34期—第37期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内蒙古科普大讲堂盟市行呼和浩特站活动于11月14日-15日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内蒙古科技馆特邀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团长王水弟、中国科学院科普报告团成员孙莹在内蒙古科技馆报告厅以及中小学校开展了8期专题讲座。
11月14日、11月15日上午,内蒙古科普大讲堂第34期、35期《从葫芦娃中的“橙娃”到手机的“视频通话”》,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胜利街小学开展,共计320名学生聆听了讲座。讲座从同学们喜爱的动画片《葫芦娃》出发,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生活中有“千里眼”和“顺风耳”吗?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实现的?王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解析,向同学们展示了声呐技术、雷达技术、无线通信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他告诉我们,雷达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千里眼、顺风耳”,能够不受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为我们提供准确的信息。
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胜利街小学
(图片来源:科技交流部)
11月14日下午、11月15日下午,内蒙古科普大讲堂第36期、37期《揭开导弹的神秘面纱》在内蒙古科技馆报告厅、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开展,由王水弟老师主讲,共计270名学生聆听了讲座。
王老师先让学生们了解到什么是导弹、导弹的结构和特点、导弹的种类、导弹的制导系统、半主动雷达(或激光)制导的工作原理等等。接着,王老师结合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飞蛾的视频,深入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隐形飞机、复合制导系统这些科技知识,以及海湾战争、俄乌战争、信息战争等战争情况紧紧吸引着学生。同学们聚精会神,专心记录笔记。
内蒙古科技馆报告厅
(图片来源:科技交流部)
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
(图片来源:科技交流部)
此次讲座不仅使同学们对导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志者,事竟成”,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同学们通过此次讲座进一步加强爱国之志,相信日后终能成报国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