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流感问题引发关注。在很多人眼里,流感和普通感冒差不多,熬过几天就好了,但实际上两者有明显区别。儿童是重症流感的高风险人群,家长千万不可大意。
流感≠普通感冒
虽然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里有感冒二字。但流感≠普通感冒。得了流感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有生命危险。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和丁四型,其中甲型(主要为H1N1和H3N2亚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更为广泛。
流感并发症不可忽视
流感治疗有方法
流感通常急性起病,伴随发热(体温可达39-40℃),并可能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如咽喉疼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全身症状亦较为明显,包括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轻症病例,可以采取居家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易于消化且营养丰富,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旦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在发病初期的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及死亡风险。
流感预防是关键
(1)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这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休息。
(3)避免人群聚集。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出入人群聚集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38℃,伴咳嗽或咽痛)的患者。
(4)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居家隔离并健康观察,避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他人时应佩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如症状加重,应尽快就医,患者及陪护人员均要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