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过境,冬至来临,温度不断降低的同时,各类伤害发生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那么,哪些伤害类型需要我们尤为关注?又该如何预防这些伤害的发生呢?
冻伤
烧烫伤
中毒
全人群
下雪或结冰后的路面,步行、自行车/电动车骑行或驾驶/乘坐机动车均有可能
头面部等全身多部位
路面积雪或结冰时,尽量减少外出
外出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穿着醒目颜色的保暖衣物和鞋底纹理较深的防滑鞋,靠边小心行走。
过马路时走斑马线,遵守交通规则,观察过往车辆,不可在车辆临近时穿越马路。
请检查车闸是否正常,车轮不要充气太足,骑行时带好头盔
遵守交通规则,避让行人,不要抢占机动车道
尽量选择冰冻少、雪层浅的平坦路面,必要时下车推行
减速慢行,减少急刹,避免侧滑或摔倒
检查车辆,提前热车,清除车上积雪和车窗霜雾
系好安全带,时刻注意路况,必要时安装车轮防滑装置
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控制车速和车距,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保持安全距离
不要急刹,不要随意并线、超车和抢道,合理使用车灯
时刻保持警惕,不要疲劳驾驶
老年人
下雪后的路面、光滑的冰面、凹凸不平的道路等
髋关节、脊柱、手腕、头面部等
提高安全意识,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时借助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械。
穿着适宜厚度的衣服,在保暖的同时不要过于厚重,避免行动不便。
穿着舒适稳定的防滑鞋袜,系紧鞋带。
上下楼梯/台阶,或在凹凸不平/结冰的路面行走时,注意保持警惕,缓慢行走。
全人群
房檐、屋檐下,临时建筑物、老式居民楼的外排水系统
头面部为主,严重危及全身多部位
及时清理屋檐、房顶的积雪/冰块
行走或驾车时远离屋檐、屋檐、广告牌、临时建筑物、车棚、大树、电线杆等地方
停车或休息时尽量选在相对空旷的地方
职业人群
靠近或操作尖锐工具、机器时,受伤部位中,以手指、手腕、手掌最为多见
手、腿、足等部位
使用、捡拾尖锐或破碎的物品时,注意安全防护,穿戴防护装备
远离尖锐的铁板和机械设备
使用器械设备时,按操作规定进行检查并确认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大家在防寒保暖的同时,一定要对各类潜在的伤害加强警惕,减少伤害的发生风险,让我们都能平安的度过这个寒冬,迎接明年的春暖花开!
来源∣天津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