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人专属视频号,请关注↓↓↓
关注【RT轨道交通】视频号,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按计划,R4线一期北段工程将于今年开工建设,预计2029年底建成。R4线一期北段建成后,将实现与3号线、首都机场线等多条线路的换乘,并连通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
R4线一期北段工程年内将开工,预计2029年底建成
2022年,北京市政府批复《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其中就涉及“北京轨道交通R4线”。它的定位是一条斜向穿城地铁快线,是进一步提高国家级客运枢纽综合交通保障能力,提升网络效率,实现多点新城与中心城区大容量、快速、公交化联系的重要支撑。目前,R4线一期北段工程已纳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3年-2028年)》。
R4线一期北段工程南起管庄路西口站,北至燕京桥站,正线全长约21.3公里,其中地下段13.6公里、地上段7.7公里。本工程最高行车速度为120公里/小时。
该线共设5座车站,其中地下站4座、高架站1座,分别为管庄路西口站、3号航站楼站、中德产业园站、临河站、燕京桥站。其中换乘站有两座,在管庄路西口站可与3号线换乘、在3号航站楼站可与现状首都机场线及规划S6线、北部联络线、城际铁路联络线等线路换乘。设车辆基地1处,位于顺义区仁和镇。
北京轨道交通R4线一期北段工程示意图。图/京投公司官网
2月7日,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正式发布“2025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今年,北京市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0条(段)、共计177.4公里,其中的新开工建设线路就包括R4线一期北段。
根据此次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R4线一期北段工程预计将于2029年底建成。该线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朝阳区东北部、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顺义新城等地区交通服务水平,方便周边居民出行,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布局引领作用,推动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
R4线一期北段的客流预测分析分为初期(2032年)、近期(2039年)、远期(2054年)三个阶段。初期(2032年)线路长度为21.3公里,日均客流量为15.1万人次;近期(2039年)线路长度为38公里,日均客流量为30.3万人次;远期(2054年)线路长度为120公里,日均客流量为72.6万人次。
对全线高架、地面区段预留全封闭声屏障实施条件
作为一条在建成区开工建设的地铁线路,R4线一期北段工程在降低噪声、振动污染等方面着重进行了考量。
2月6日,京投公司官网同步公示的《北京轨道交通R4线一期北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中披露了在这条线路两次“环评”期间,公众对这条线路涉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意见、建议。
该工程沿线居民主要通过邮件、电话两种形式反馈公众意见,在公众参与工作开展期间,共计回收公众个人意见27份,其中第一次环评公示期间共收到个人邮件反馈12封,电话反馈3通;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第二次环评)收到个人邮件反馈8封,电话反馈4通。
比如,有公众表示,“地上站噪声大,建议全部改为地下站”。记者注意到,类似噪声问题的担忧是参与提出意见公众的普遍看法。经过建设单位的认真研究分析,对于公众提出的“担心施工及运营期噪声、振动影响,希望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影响”等意见进行了采纳,在建设中将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例如,针对超标敏感点采取全封闭声屏障等有效降噪措施;针对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噪声、振动等不良环境影响。
记者了解到,在降低轨道交通运营噪声影响方面,R4线一期北段工程的高架、地面段拟采取半封闭声屏障措施1280延米,采取全封闭声屏障措施2049延米。同时,对全线高架、地面区段预留全封闭声屏障实施条件,并强化风亭消声器设计,可有效保护其周围区域声环境质量。
公众提出的线路规划等意见已反馈有关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R4线一期北段还将以桥梁形式上跨北京市温榆河生态保护红线,不设水中墩。环评报告书披露,上跨位置位于管庄路西口站至3号航站楼站区间,线路上跨温榆河生态保护红线长度约409米,涉及面积约0.06公顷。
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高架桥与温榆河周边景观环境一体化设计,主桥采用跨径140米的变截面混凝土连续梁一跨跨过现状水面,与相邻的机场第二高速跨温榆河桥(跨径35米,在河道设3处墩柱)相比,对河道及周边环境影响更小。运营期间,桥面雨、雪水通过排水口及纵向排水管集中收集,沿桥纵向排水汇集至河岸的市政管网,从而加强对温榆河的生态保护。
此外,有公众在线路规划方面提出意见,认为燕京桥站与顺义站距离太短,意义不大。还有公众建议,可以考虑在机场生活区设置站点,方便该地区人员出行,减少机场高速拥堵。
不过,《北京轨道交通R4线一期北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中指出,针对部分公众提出的线路敷设形式、车站形式、站位选址、换乘等问题,属于规划设计方面意见,不在本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征求意见范畴,相关意见已反馈给有关单位。
北京轨道交通线路M、L、R、S、T命名各有区别
实际上,R4线就是原先北京轨道交通三期规划中环评公示过的北京轨道交通20号线,而此次规划方案中提到的“R4线”也表明了它的属性。北京轨道交通线路除了以数字和汉字命名,还分为M、L、R、S、T等线路,其所对应的含义各有区别。
其中,M(Metro)线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地铁线路,例如M1、M4线实际上就是1号线、4号线;L(Light Rail)线指的是轻轨线路,运量相对较小,例如L1线对应的就是首都机场线,只不过这一名称如今在官方表述中很少提及;R(Rapid Line)线指的是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具有大站快车、车厢容量大的特点,例如此次公示的R4线(其在北京轨道交通三期规划中还有一个名称为20号线),因此,R4线与北京目前正在运行的4号线并无任何关联;S(Suburban Rail)线则主要指的是市郊铁路,例如S2线(黄土店站至延庆站/沙城站),不过,北京地铁S1线作为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浮示范线路,其命名有些特殊;T(Tram Line)线指有轨电车线路,例如在北京亦庄运营的有轨电车T1线。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