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德坤:追根溯源 文化赏石

文摘   2024-11-12 15:01   北京  
◆ ◆ 

追根溯源 文化赏石

河南,中原大地,是古老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赏石文化上,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这片热土,曾经出现了白居易、李德裕、牛僧孺、宋徽宗、苏轼、米芾等文学巨匠和赏石大家,他们在文学艺术和古典赏石等领域,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词歌赋和名人佳话,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艺术瑰宝。前天刚到这里,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古风雅韵,身心备受浸染。

追根溯源,河南的赏石文化与黄河文化密切相关。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同时也造就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观赏石。如黄河石、荷花石、河洛石、牡丹石、梅花石等等。

我讲的主题,涉及到两方面内容,首先要弄清三个关键词:

何谓文化?最早将“文”、“化”两字联词的,是汉初的宗室大臣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说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周易》中提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天文”指天道自然规律;“人文”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就是说,观察天象,能明白时序变化;观察人类社会种种现象,以便教育感化天下。由此可见,“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的意思。

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依时而变,其内涵及外延不断扩大。一百多年前,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 《原始文化》 一书中说,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现在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的哲学思想等。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都属于文化范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题名:弘道;石种:戈壁石;藏家:温德坤

何谓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是历代存在过的物质的、制度的、精神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不断融合不同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体系。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我们今天的赏石活动,只有在传承弘扬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如果离开了传统文化的支撑和浸润,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因为三千多年来的文脉相连、传承有序,也正是得益于创会会长寿嘉华领导的中国观赏石协会,“六个一”赏石理念的确立、国标的颁布、申遗的成功,三大体系的建立,《中国石谱》的出版发行等等,使我们今天赏石有据可依、有谱可查,实现了赏石文化的空前复兴与繁荣。

何谓文化赏石?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所谓文化赏石,就是以人为主体、以石为载体,通过表象和意蕴,运用人文的、精神的、艺术的独特视角和表现形式,注入文化的内涵,使自然形成的石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文化的生命力和附加值。

文化赏石并不等于赏石文化,两者的概念和词性均有不同。文化赏石,是把文化作为动词,是人们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来赏石;赏石文化,文化是名词,是石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古人是文人赏石,受众面太窄;我们现在应该转变为文化赏石,既利于大众,又利于传承和弘扬。

那么,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践行和助推文化赏石呢?我觉得有这么三个方面——

题名:瑶池
产地:冰彩玛瑙
规格:20×8×12cm
藏家:温德坤

一、终身学习,文化自强

早在197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向全球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赏石最先是从文人墨客开始的,自然就有“文化”的属性和内涵。我们当代的鉴评标准是形、质、色、纹、韵,前四个要素是石头的自然属性,最后一个“韵”,则是意韵、神韵,是通过石头的自然表象和人的主观认知所反映出来的。一言以蔽之,韵就是道、魂、气、魄,就是对形、质、色、纹、韵、命题、配座各项指标的综合考量。我们在进行鉴评作品时,很少把命题、配座一同进行评审。恰恰,命题需要文化积淀,配座需要艺术修养。因此,对赏石的解读和赏析,完全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同是一方石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理解和表现,结果可能会相差悬殊、甚至是天壤之别。

赏石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其实质是拿自己的文化底蕴来愉悦自己、愉悦他人。没有文化底蕴作支撑的赏石活动是令人尴尬的。所以,我们在赏石过程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广,不但要了解诸多石种和产地,还要学习传统文化、地质地理、哲学美学、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等。

因为热爱,所以痴迷;因为痴迷,所以执着。方寸藏宇宙,大气存法理。自然中见奥妙,无心处有精巧。赏石,我们需要倡导终身学习的态度,不但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阅石无数,更要名师指路。只有日积月累、博学多才,才能厚积薄发、运用自如。

题名:蓬莱凝翠
石种:大化玉
产地:广西
规格 :30x20x10cm
藏家:温德坤

二、营造氛围,文化自尊

纵观赏石历史,从古至今,每个朝代都有几个典型的代表人物,魏晋时期的陶渊明,汉代的张良,唐代的白居易、杜甫、李德裕、牛僧孺,宋代的宋徽宗、李煜、米芾、苏东坡,明清时期的曹雪芹、蒲松龄,近代的许问石、沈钧儒、张大千、鲁迅等等。但凡爱石者,他们或怡情以开怀,或参禅以明理,或修身以养性,或托物以言志,给不能言语的石头,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晋代陶渊明的“醒石”、唐代白居易的《太湖石》、李德裕的《题奇石》、宋代米芾的《砚山铭》与画作《米芾拜石》、苏东坡的《壶中九华》、陆游的《题昆山石》、元代郑天佑的《得昆山石》、明代陆君弼的《…锦石见贻》、清代乾隆皇帝的《青莲朵》、郑板桥的《石峰》、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石清虚”……

正是他们的雅好与才华,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诗篇与画卷,使得赏石文化一脉相承,流传至今。

反观我们现在,夸夸其谈的多,潜心思考的少;参展的人多,买的人少;谈论经济价值的多,研讨文化内涵的少;一方石头到手,还没有命名配座,就已经炒糊了……凡此种种,不必细说,值得我们深思。这里不是吐槽,是真心呼吁。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爱石人都应该有这个格局和情怀,也应该有这种责任和担当。一句话:当代石界需要文人墨客;当代赏石需要文化浸染。

题名:秦砖

石种:水冲石

产地:广西

规格:38x22x7cm

藏家:温德坤

三、传承弘扬,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神秘神奇。内涵包含甚广,神话传说、伏羲八卦、五行学说、图腾崇拜等等。尤其是石头,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开启。从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等等,几乎无一不涉及到赏石文化。

应该说,石头是世界的主宰。石头代表着天象——呈现出五彩云霞;石头代表着地支——充实着地脉,石头代表着岁月——涵养着人和。

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侧听风雷,始画太极图、创造先天八卦,既是《易》,也称《伏羲易》,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太极图极其简单,而又深奥无限,阴阳互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立统一,相依相生,是世界哲学的滥觞。

周文王被囚七载,一心苦研,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出后天八卦,成就《周易》,前后相差四、五千年。

孔子对《易经》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他晚年对《易经》的研究和注解,成为《易传》和《十翼》,是对《易经》的重要补充和解释。

《易经》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易书(连山、归藏已经失传),分别代表了夏商周的易学体系。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含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生活、‌律法、‌文学、‌医学、‌艺术、‌教育、‌数学、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学派共同的经典。

综上,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东汉末年佛教中的释家传入中国。从此,《易经》成为源头活水,由此派生出儒、释、道三个支流,相辅相成,浩浩汤汤,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动脉。

大家都知道,观赏石作为一种雅赏载体,作为一种真正意义的收藏,孕育于石器时代,起始于先秦、两汉,发展于魏晋、隋唐,成熟于宋元,昌盛于明清,转型于清末民初,复兴在当代。北宋杜绾的《云林石谱》、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清代蒲松龄的《石谱》和李渔的《芥子园画谱》、当代的《中国石谱》等赏石专著,总结记载了不同石种的产地、特点,甚至画法,为爱石藏石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依据。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下面,举例两方藏石,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追根溯源。

题名:海玉太极图
石种:海洋玉髓
产地:巴西
规格:3.6x3.6 x0.5cm
藏家:何宝宽

小序  甲辰仲夏,金城石展。海洋玉髓,太极惊现。阴阳双鱼,黑白相间。厚德载物,典藏宝宽。照本宣科,哲理证阐。诗词雅赏,引玉抛砖。

解析 人文始祖伏羲始画太极图,凸显三点:一为一阴一阳,一即太极,“道生一”,道是无极、无形、无象、无物、无状之原始物质,随着运动与变化,由散而聚,由隐而显,由无到有,生成为一,外圈则表太极。二为阴阳互化,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阳者为天,阴者为地,黑白两分则为两仪。三为三生万物,三即三才,指天、地、人。二生三,三生万物, 乃太极含三为一, 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赏析

七绝 · 海玉太极图

温德坤

   混沌初开天地浑,

   阴阳互化朗乾坤。

   涵容交感和谐态,

   万物三生永续存。

 (水平韵)

卜算子 · 海玉太极图

温德坤

   宇宙鸿蒙间,天地凭盘古。

   又有羲皇卦台山,太极神图赋。

   两仪自此分,四象春秋度。

   八卦融含万物行,大道无垠故。

   (词林正韵)

题名:弘道

石种:云龙石

产地:台湾

规格:21x26x12cm

藏家:温德坤

雷敬敷评语:

美石曾随春风,道法自然情钟。

杨府珍藏多年,墨韵仙风盈萦。

至爱托付吕氏,德坤喜得玲珑。

海峡联结两岸,大连花莲情浓。

铁线勾勒画面,三人情节颇丰。

中为圣贤善诱,左为高僧谦恭。

儒士居右伫立,弘道故事由衷。

背面锦绣山水,造化如此神通。

徐文强评语:

一方石头,有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已经很难得,何况这个画面上有3个,而且又是凸显儒释道形象的古典人物,画面完整,比列协调,主题鲜明,这些年来国内石界实属罕见。

温德坤诗赏:

   群贤论道宗德颂,

   三教交融本末同。

   万法归一何处去,

   道行至简六合通。

(中华通韵)

前人评石常说“咫尺万里”、“小中见大”。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追根溯源,上述两方藏石,可以直观形象地浓缩了中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的文化根脉。尤其是海玉太极,真可谓以小博大,大到涵盖万有。文化赏石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石来我未来,石在我不在。石头上亿年,人生难过百。赏石的至高境界,是人石合一、相融相通。爱石之人当以古人为师,贵德尚朴,重现自然趣味与优雅的文人情结,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我想,只有文化才能够流传千古,也只有文化才是不朽的。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我们赏石文化活动的举办者及推动者,都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文化赏石为导向,助推赏石文化事业在传承弘扬中踔厉奋发,赓续前行。

作者简介:

温德坤,中国观赏石协会战国红玛瑙专业委员会主任,大连弘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大连弘道文化会馆馆主,观赏石一级鉴评师、高级价格评估师,《石界》公众号特约撰稿人。

  相关阅读  

温德坤:提升品牌 融合发展

温德坤:探险南极五岛 · 观山赋诗

温德坤:七月情思——庆祝建党100周年

温德坤:石界论石语   云根落云间

温德坤:打造品牌 引领赏石产业发展

有声阅读 | 温德坤的北极寻石后记

温德坤:端午悼屈原

温德坤的《风流歌》

温德坤:浅析米芾相石法

贺大连温德坤先生开馆大吉暨滨城之秋赏石文化论坛举办

·END·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内容不用于商业,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观赏石图文赏析  免费发布  
  观赏石理论研究  免费发布  
  观赏石新闻大事  免费发布  
↓↓↓
联系我们
邮箱:13801123911@139.com

石界
中国观赏石行业文化传播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