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3日)
《重庆日报》推出重点报道
“村晚”出圈如何叫好又叫座
一起来看看
⬇️⬇️⬇️
问题 只顾一时闹热
思路 借“村晚”让乡村被更多人“看见”
北碚区东阳街道西山坪村搞了多年“村晚”,但去年9月举办的秋季“村晚”最有“后劲儿”——
去年10月,重庆一高校进村流转100亩土地,种植辣椒;12月,沙坪坝一企业从农户手中租来几套闲置农房,准备打造乡村民宿;今年1月,一开发公司与村集体洽谈,决定通过联合入股方式,将蝴蝶寨打造成新的打卡地。
进村投资、洽谈的业主接连不断,源于当地对“村晚”IP的持续变现。
2024年初,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公布了“大地欢歌 乡约四季”2024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活动名单,西山坪村成功入选。得知消息后,村党支部书记李辉思绪万千。
他高兴的是,全国性“村晚”落户西山坪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愁的是,如何把“村晚”利用好,为村里带来更多“人气”“财气”。
“把‘村晚’搬进直播间,进行二次创作如何?”冯飞翔建议,“我们注册的‘三个书记’直播号,全网粉丝量超5万人,把晚会现场提到的农特产品、景点资源等元素,分别剪辑出来,再结合现场实景,制作成若干条短视频,在不同平台发布,持续扩大西山坪的曝光度。”
说干就干。李辉对接“村晚”导演,商量能否增加推荐西山坪村的环节;冯飞翔负责晚会现场的实况直播,并同步进行直播带货;周独依则根据晚会内容制作短视频。
“村晚”结束后第二天,“三个书记”视频号连续推出了5条短视频,吸引了上万粉丝的关注,这其中就有进村投资的业主。网友对村里的发展还提出了不少“金点子”。根据他们的建议,今年村里已经举行了首届年猪文化节,元旦还举行了新年健康跑。下一步,还将增加森林餐厅、民宿、露天茶吧等消费业态。
通过“村晚”线下线上引流,西山坪村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吸引了5家业主到村投资兴业,盘活5幢闲置农房,销售年猪300余头,带动村民增收300万元。
《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丁忠兵:
“村晚”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独特IP,是展示村子发展的一扇窗口。西山坪村把“村晚”流量变现,推介当地农特产品、乡村旅游景点等农文旅资源,让村民享受到了更多发展红利。
为“村晚”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赵伟平
1981年,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月山村在当地村小举办了全国首台“村晚”。自那以后,“村晚”便逐步在全国乡村遍地开花。
从丽水到全国,“村晚”何以经久不衰,广受欢迎?
有人或许会说,因为它是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大餐,还因为它是村民唱主角的文化实践。但仔细思考,在“村晚”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中,创新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既有形式上的创新,也有内容上的创新,简而言之就是与时俱进。
月山村的成功,就是将“村晚”与村艺、村碗、村礼、村宿、村集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同频共振。
江津区合解村是我市第一个举办“村晚”的村庄,今年是当地举办“村晚”的第11年。与以往不同,今年还邀请了云南省金水河村、巴南区道角村等友好村落的200余名“民星”同台表演。
在川渝首届和美乡村“村晚”上,大学生胡超融入年轻人喜爱的时尚元素,重新编创彭水狮舞,好评如潮,吸引了很多游客到彭水“打卡”。
北碚西山坪的秋季“村晚”,通过网络直播,联动线上线下,扩大了影响,“村晚”IP实现持续变现,进一步带动了村庄的农文旅发展。
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唯有创新才能让“村晚”活力满满,从“一时火”到“长久红”。
期待这样的创新越来越多!
来源:重庆日报
总编辑:李绚
副总编:王倩瑶
审核:骆灰月
责任编辑:王欣怡
点赞+转发 小编工资涨2毛!